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297)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二元脂肪酸/生物基SiO2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郭静 , 张渤 , 牟思阳 , , 黄学淋 , 王迪 , 刘元法 , 张森 , 宫玉梅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13801/j.cnki.fhclxb.20160225.001

为了获得适用于建筑领域的相变材料和相变温度,选用月桂酸(LA)和棕榈酸(PA)共混制备的二元低共熔脂肪酸(LA-PA)作为储能材料,废弃稻草和稻草灰提取的生物基SiO2(b-SiO2)粉末作为载体,采用熔融浸渗法制备了LA-PA/b-SiO2定形相变储能材料.采用FTIR、XRD、比表面测试、SEM、DSC、TGA对LA-PA/b-SiO2复合相变材料的结构与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LA-PA和b-SiO2并不是简单的物理相互作用;LA-PA被束缚在b-SiO2多孔网络中,从而在固相变为液相时,相变材料不会泄露.通过XRD分析可得,随着b-SiO2含量的增加,LA-PA/b-SiO2复合相变材料的结晶度降低.由DSC和TGA分析可知,LA-PA/b-SiO2复合相变材料具有良好的相变性质和热稳定性,相变焓在67.36~146.0 J/g之间.

关键词: 二元低共熔脂肪酸 , 生物基SiO2 , 复合相变材料 , 结构 , 性能

海藻/磷虾蛋白复合纤维结构与染色性能研究

杨利军 , 郭静 , 刘孟竹 , 张森 , 管福成 , 牟思阳 , 齐善威 ,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6.02.017

采用湿法纺丝技术成功制备了海藻/磷虾蛋白复合纤维(SA/AKP),用含有戊二醛的复合阻溶胀剂与酸性染料配伍使用对复合纤维进行染色,研究了上染率、色牢度、表观色深与染色工艺的关系以及染色前后复合纤维力学性能的变化,并通过FT-IR、SEM对复合纤维的结构进行了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纤维表面具有沿轴向均匀分布的沟槽结构,截面呈椭圆形,酸性染料对SA/AKP复合纤维具有较好的染色效果,上染率达95.71%;耐水洗牢度达3级以上,K/S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60℃之后K/S值随温度的升高增加较为缓慢,染色后纤维的力学性能损失率随染色温度的升高而减小,80℃染色时纤维力学性能提高了0.3%,初始模量略有降低为3.7%.

关键词: 海藻酸钠 , 磷虾蛋白 , 复合纤维 , 染色性能 , 上染率 , 色牢度

海藻酸钠/羽毛角蛋白复合纤维的制备与性能

, 郭静 , 杨利军 , 黄学淋 , 牟思阳 , 张森 , 宫玉梅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13801/j.cnki.fhclxb.20160112.001

采用酸碱法在鸭毛中提取羽毛角蛋白(FK),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FK提取的最佳条件.将FK与海藻酸钠(SA)进行共混,制备SA/FK复合溶液,测试了复合溶液的流变性.通过湿法纺丝制备SA/FK复合纤维,研究了复合纤维的基本性能并表征了复合纤维分子间氢键作用.结果表明:在最佳提取条件下(提取温度为60.0℃,提取时间为120.00 min,碱浓度为2.00wt%),FK产率最高为45.75%.SA/FK复合溶液的表观黏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加而减小,随FK含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FK的加入使分子间氢键作用增强.SA/FK复合纤维的力学断裂强度能够达到1.96 cN/dtex.SA与FK的复合破坏了原有分子的晶体结构,SA/FK复合纤维分子结构是以非晶态存在.SA/FK复合纤维的表面具有均匀的沟槽结构.

关键词: 羽毛角蛋白 , 提取 , 正交实验 , 海藻酸钠 , 复合纤维 , 氢键

高强度南极磷虾蛋白/海藻复合纤维的制备与表征

杨利军 , 郭静 , , 牟思阳 , 齐善威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13801/j.cnki.fhclxb.20150728.002

以戊二醛为增强改性剂,利用湿法纺丝制备含有预埋增强剂的南极磷虾蛋白/海藻(AKP/SA)初生纤维,通过初生纤维纺丝线在线热交联技术实现热交联反应从而制得高强度南极磷虾蛋白/海藻(HAKP/SA)复合纤维。利用旋转黏度计确定了增强交联反应的热交联温度,研究了交联度对复合纤维微观结构以及吸湿性能的影响,测试了增强后复合纤维力学性能和结晶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80℃时戊二醛能有效发生热交联反应;AKP/SA复合纤维具有较好的吸湿性能,吸湿率为7.3%,随着交联度的提高,复合纤维的吸湿性能降低,吸湿平衡时间缩短;HAKP/SA复合纤维仍以非晶形态存在,表面存在不均匀的沟槽结构;力学性能测试表明增强后的纤维断裂强度提高了13%。

关键词: 海藻酸钠 , 南极磷虾蛋白 , 共混纤维 , 湿法纺丝 , 增强改性

修复剂减摩机理的研究

于洋 , 顾家琳 , 康飞宇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3969/j.issn.1000-3738.2006.10.005

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摩擦表面再生技术,其实质是通过在润滑油中添加一种"摩修复剂"以达到增强摩擦件减摩抗磨能力、对摩擦表面进行原位免拆卸修复的目的.以透射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俄歇电子能谱仪和拉曼光谱仪分析了在添加摩修复剂的润滑油中运行过的齿轮表层,对摩修复剂的减摩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摩擦表面的修复再生层为类金刚石膜和硅氧玻璃膜.

关键词: 表面再生技术 , 修复再生层 , 类金刚石膜 , 硅氧玻璃膜

"摩"(PBC)技术及其摩擦磨损特性

王勇 , 任平弟 , 刘家浚 , 周仲荣

功能材料

采用液压高精度材料试验机考察了GCr15钢平面-球面接触摩擦副在机油和摩机油2种介质润滑下的摩擦磨损性能.用激光扫描显微镜(LSM)观察了磨痕表面形貌并测量了磨损体积.结果表明:摩具有较好的抗摩擦磨损性能,缩短了磨损过渡阶段的持续时间,减轻了表面粘着磨损、剥落损伤,减弱了磨粒磨损,降低了金属磨损体积损失;载荷与位移幅值增加,摩的抗摩擦磨损能力增强.

关键词: "摩"技术 , 摩擦磨损 , 油润滑

材料对铸铁试样摩擦表面改性的影响

刘永强 , 张栋

宇航材料工艺 doi:10.3969/j.issn.1007-2330.2006.01.012

运用改装的摩擦实验机对灰铸45#钢摩擦副做旋转对磨实验.在摩擦副中滴入摩试剂,烫在大气环境中变载荷、定转速条件下进行实验.主要探索摩材料对灰铸铁摩擦副表面改性的机理和耐磨规律.结果表明:摩擦试样表面有大量光滑的灰色块状物生成,表面微区亦增添了来自矿物粉体中的元素;显微硬度明显提高,其中灰色区尤为显著;表面粗糙度显著降低,起到了良好的耐磨减摩效果.

关键词: 摩擦 , 磨损 , , 表面改性

《金属学报》纪念薰奖金基金简章

金属学报

<正> 一、为纪念薰创办和主编《金属学报》,继承并发扬他毕生致力于科技进步的业绩,特设立《金属学报》纪念薰奖金基金.二、基金来源是乐于赞助的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企业、团体的捐赠.基金属于专款,全部存入银行,每年支取利息,直接用于奖励.

关键词:

型金矿的再定义

周余国 , 刘继顺 , 欧阳玉飞 , 何兆波 , 高启芝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8.11.003

介绍了卡型金矿称谓的演变及不同学者在卡型金矿认识上的差异,通过分析这些不同称谓演变和认识上的差异,结合笔者多年来在滇黔桂"金三角"地区的找矿实践和思考,认为:对卡型金矿应"只求同"(要求其最基本的表面的特征相同或相似),"须存异"(容矿岩石、产出地质背景、成因等有所不同),卡型金矿本身不具有成因意义,不是一种成因类型;判别卡型金矿有4条标准;依据4条标准,将卡型金矿定义为区带上_集中分布的(超)微细、浸染、中低温热液矿床.

关键词: 型金矿 , 判别标准 , 再定义

深切悼念本刊创刊人、主编薰同志

金属学报

<正> 1983年3月20日凌晨,《金属学报》的创刊人、主编薰同志和我们永别了。 薰同志1913年11月20日出生于湖南省邵阳县。1937年以优异成绩通过湖南省试,留学英国Sheffield大学,先后获得哲学博士和冶金学的科学博士学位。1950年受中国科学院郭沫若院长聘,翌年毅然回归祖国。历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

关键词: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30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