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家亮
,
李子威
,
王倩
材料保护
以草酸为电解液,采用二次阳极氧化法于室温下制备了多孔阳极氧化铝膜,研究了电解液浓度和试样退火处理对膜表面形貌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SEM)对其表面形貌进行表征,并对其微观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草酸浓度在0.2~0.4 mol/,L范围内所制备的样品结构符合Keller结构模型,孔洞均匀分布于氧化铝膜表面,纳米孔阵列呈高度有序、紧密堆积的排列,孔径大小一致,约为86 nm,退火处理对膜的形貌没有明显影响.
关键词:
纳米多孔
,
氧化铝膜
,
二次阳极氧化法
,
退火处理
,
结构
,
微观形貌
朱飞
,
陶明浩
,
刘志华
,
屈战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10.02.012
采用半自磨工艺处理李子金矿矿石,当自磨机装球率6 %、磨矿浓度76 %时,自磨机生产能力达450 t/d,产品粒度-200目55 %,磨矿电耗、球介质消耗达最佳值,比采用常规碎、磨工艺成本节省12.82 元/t.
关键词:
半自磨工艺
,
碎矿
,
磨矿
,
方案比较
,
指标
何树华
,
何德勇
,
章竹君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6.11.025
在酸性介质中,Ce(Ⅳ)氧化连二亚硫酸钠产生较弱的化学发光,异丙威可以明显增强此发光,增加的发光强度与异丙威的质量浓度在0.1~10 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由此建立了一种测定异丙威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新方法,检出限为80 μg/L(3σ). 对1.0 mg/L的异丙威连续平行测定11次,其相对标准偏差为3.3%. 用于测定环境水样和大米中异丙威含量,回收率为96.1%~99.4%.
关键词:
化学发光
,
流动注射
,
连二亚硫酸钠
,
异丙威
刘怀礼
,
艾满乾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10.01.012
李子金矿碎石子主矿体矿石储量大,约占总矿石储量的3/4,入选品位低,采用原磨矿、浮选工艺条件,浮选尾矿品位约达0.4 g/t、金精矿品位20 g/t.通过对磨矿、浮选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选择,对原工艺条件进行改进,使浮选尾矿金品位低于0.3 g/t、金精矿品位提高到60 g/t,每月多创效益15.6万元.
关键词:
碎石子主矿体
,
磨矿
,
浮选
,
工艺条件
,
效益
李电辉
,
褚洪涛
,
刘俊
,
望开磊
,
任玉东
黄金
doi:10.11792/hj20140409
针对李子金矿流沙沟矿区浅孔留矿采矿法回采存在的采场出矿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人工放矿粉尘污染大及作业安全性差等问题,进行了漏斗受矿-电耙出矿的浅孔留矿采矿法试验研究。通过对普通漏斗、平底结构、漏斗受矿-电耙出矿底部结构各自特点优化分析,详细介绍了改进的漏斗受矿-电耙出矿底部结构浅孔留矿采矿法试验过程。试验结果表明,漏斗受矿-电耙出矿底部结构大大提高了采场出矿效率,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取得了良好的试验效果。
关键词:
浅孔留矿采矿法
,
底部结构
,
电耙出矿
,
采切工程
杨欣
,
李鹏
,
赵云峰
,
吴永宁
色谱
doi:10.3724/SP.J.1123.2011.11027
建立了花生中涕灭威及其代谢物涕灭威砜、涕灭威亚砜的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三级质谱分析方法.样品经环己烷饱和的乙腈提取,凝胶渗透色谱净化后,用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三级质谱法对样品中的目标物进行定性确证和定量分析.在Capcell PAK CR色谱柱上以含5 mmol/L NH4Ac-HAc的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分离.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进行三级选择离子监测,以涕灭威-d3作为3个目标物的内标物.通过比较基质匹配曲线和纯溶剂标准曲线计算回收率评估基质效应.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 ~ 500μg/L,检出限为4~5μg/kg.涕灭威、涕灭威砜、涕灭威亚砜在3个加标水平(10、20、40 μg/kg)的回收率为81.5%~115%,相对标准偏差为6.35%~ 15.1%.应用该方法对花生样品进行了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三级质谱法
,
凝胶渗透色谱净化
,
涕灭威
,
涕灭威砜
,
涕灭威亚砜
,
花生
刘云华
,
刘怀礼
,
黄绍峰
,
高洪兴
,
张永强
,
李志国
,
郑绪忠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11.07.004
西秦岭李子园碎石子金矿床受闪长玢岩脉和断裂破碎带的双重控制,矿体上部主要产于闪长玢岩脉附近的断裂破碎带中,矿体下部产于闪长玢岩脉内部;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黄铁矿为主要的金、银的载体矿物,矿石以细脉-浸染状、细脉-网脉状构造为主,具有斑岩型矿床的蚀变类型特点.矿区与成矿有关的正长斑岩和闪长玢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213.9±0.7)Ma和(212.2±1.19)Ma,分别代表了正长斑岩与闪长玢岩的成岩年龄,矿化蚀变闪长玢岩中绢云母的K-Ar年龄为(206.82±1.63)Ma,代表了矿床的成矿年龄.研究后认为碎石子金矿床具有斑岩型金矿床的地质特征,为与闪长玢岩有关的斑岩型金矿床,区域及矿区深部具有寻找斑岩型矿床的潜力.
关键词:
斑岩型金矿床
,
地质特征
,
成矿时代
,
碎石子金矿床
,
李子园
,
西秦岭
陈冬
,
刘云华
,
望开磊
,
李志国
,
高洪兴
,
张军
,
戚新世
黄金
doi:10.11792/hj20140804
在对李子园地区碎石子、沈家沟、宽沟、尖草湾矿床野外地质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室内岩矿鉴定、成岩成矿年代学、成矿流体、稳定同位素研究,查明研究区存在两期重要的成矿作用,早期形成与韧性剪切作用有关的金矿床,晚期形成与闪长玢岩有关的斑岩型-蚀变岩型金矿床。两期成矿作用在不同空间位置存在不同程度的叠加成矿作用,强烈的叠加成矿不仅改变了矿石结构,矿体方向,同时使矿石品位大幅度提高。斑岩岩株所在的北西向韧性剪切带、北东向次级构造带是找矿的重点区域。研究成果不仅为区域增添了新的矿床类型,为区域成矿规律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同时指明了本区找矿方向,实现了找矿的突破。
关键词:
叠加成矿
,
斑岩型-蚀变岩型
,
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
,
李子园地区
,
西秦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