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4)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JF310H2低温快固化绝缘浸渍树脂的研制

戴雪伟 , 郭胜智 , 姜瀛州 , 张继红 , 李子 , 夏宇 , 刘艳婷 , 温雪平 , 周成

绝缘材料 doi:10.16790/j.cnki.1009-9239.im.2016.05.005

采用柔性不饱和聚酯树脂对环氧乙烯基酯树脂进行改性,同时合理选用引发剂和阻聚剂,添加复合型催干剂等制备了一种JF310H2低温快固化绝缘浸渍树脂,并与国外同类树脂进行性能对比.结果表明:该浸渍树脂具有黏度适中、低温快固化(120℃/2 h)、节约能源和工时等特点,树脂固化后粘结强度高,韧性好,特别适用于高速旋转电机的定子、转子的绝缘处理,以及普通F、H级电机、变压器等的绝缘浸渍处理.

关键词: 绝缘浸渍树脂 , 低温快固化 , 高粘结强度

半自磨工艺在李子金矿的应用

朱飞 , 陶明浩 , 刘志华 , 屈战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10.02.012

采用半自磨工艺处理李子金矿矿石,当自磨机装球率6 %、磨矿浓度76 %时,自磨机生产能力达450 t/d,产品粒度-200目55 %,磨矿电耗、球介质消耗达最佳值,比采用常规碎、磨工艺成本节省12.82 元/t.

关键词: 半自磨工艺 , 碎矿 , 磨矿 , 方案比较 , 指标

李子金矿碎石子主矿体矿石磨矿、浮选工艺参数的优选

刘怀礼 , 艾满乾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10.01.012

李子金矿碎石子主矿体矿石储量大,约占总矿石储量的3/4,入选品位低,采用原磨矿、浮选工艺条件,浮选尾矿品位约达0.4 g/t、金精矿品位20 g/t.通过对磨矿、浮选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选择,对原工艺条件进行改进,使浮选尾矿金品位低于0.3 g/t、金精矿品位提高到60 g/t,每月多创效益15.6万元.

关键词: 碎石子主矿体 , 磨矿 , 浮选 , 工艺条件 , 效益

尾矿压滤干排堆放工艺在李子金矿的应用

刘怀礼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11.06.013

黄金矿山生产过程中的尾矿排放堆存事关尾矿库的安全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李子金矿针对原尾矿坝库容已达服务年限的现状,引进了尾矿压滤干排工艺设备,新建了尾矿干堆场,并在生产实践中解决了许多严重制约选矿厂磨矿浮选的生产问题,提出了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关键词: 尾矿 , 压滤干排 , 堆放 , 工艺 , 应用

李子金矿浅孔留矿采矿法底部结构的优化试验

李电辉 , 褚洪涛 , 刘俊 , 望开磊 , 任玉东

黄金 doi:10.11792/hj20140409

针对李子金矿流沙沟矿区浅孔留矿采矿法回采存在的采场出矿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人工放矿粉尘污染大及作业安全性差等问题,进行了漏斗受矿-电耙出矿的浅孔留矿采矿法试验研究。通过对普通漏斗、平底结构、漏斗受矿-电耙出矿底部结构各自特点优化分析,详细介绍了改进的漏斗受矿-电耙出矿底部结构浅孔留矿采矿法试验过程。试验结果表明,漏斗受矿-电耙出矿底部结构大大提高了采场出矿效率,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取得了良好的试验效果。

关键词: 浅孔留矿采矿法 , 底部结构 , 电耙出矿 , 采切工程

西秦岭李子园碎石子斑岩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时代

刘云华 , 刘怀礼 , 黄绍峰 , 高洪兴 , 张永强 , 李志国 , 郑绪忠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11.07.004

西秦岭李子园碎石子金矿床受闪长玢岩脉和断裂破碎带的双重控制,矿体上部主要产于闪长玢岩脉附近的断裂破碎带中,矿体下部产于闪长玢岩脉内部;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黄铁矿为主要的金、银的载体矿物,矿石以细脉-浸染状、细脉-网脉状构造为主,具有斑岩型矿床的蚀变类型特点.矿区与成矿有关的正长斑岩和闪长玢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213.9±0.7)Ma和(212.2±1.19)Ma,分别代表了正长斑岩与闪长玢岩的成岩年龄,矿化蚀变闪长玢岩中绢云母的K-Ar年龄为(206.82±1.63)Ma,代表了矿床的成矿年龄.研究后认为碎石子金矿床具有斑岩型金矿床的地质特征,为与闪长玢岩有关的斑岩型金矿床,区域及矿区深部具有寻找斑岩型矿床的潜力.

关键词: 斑岩型金矿床 , 地质特征 , 成矿时代 , 碎石子金矿床 , 李子 , 西秦岭

西秦岭李子园地区金矿床叠加成矿作用研究

陈冬 , 刘云华 , 望开磊 , 李志国 , 高洪兴 , 张军 , 戚新世

黄金 doi:10.11792/hj20140804

在对李子园地区碎石子、沈家沟、宽沟、尖草湾矿床野外地质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室内岩矿鉴定、成岩成矿年代学、成矿流体、稳定同位素研究,查明研究区存在两期重要的成矿作用,早期形成与韧性剪切作用有关的金矿床,晚期形成与闪长玢岩有关的斑岩型-蚀变岩型金矿床。两期成矿作用在不同空间位置存在不同程度的叠加成矿作用,强烈的叠加成矿不仅改变了矿石结构,矿体方向,同时使矿石品位大幅度提高。斑岩岩株所在的北西向韧性剪切带、北东向次级构造带是找矿的重点区域。研究成果不仅为区域增添了新的矿床类型,为区域成矿规律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同时指明了本区找矿方向,实现了找矿的突破。

关键词: 叠加成矿 , 斑岩型-蚀变岩型 , 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 , 李子园地区 , 西秦岭

低品位急倾斜中厚以下矿体采矿方法优选

周礼 , 欧任泽 , 林卫星 , 宋嘉栋 , 侯俊

黄金 doi:10.11792/hj20170108

获各铜矿5勘探线以西铅锌矿体位于铜矿体下盘,受上盘铜矿体回采及充填水的影响,矿体完整性受到严重破坏,矿岩稳固性大大降低,同时矿石品位较低,回采难度大.经技术经济对比分析,推荐采用点柱式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回采该范围内中厚以下矿体,采场生产能力250t/d,采矿损失率16%,矿石贫化率8% ~10%,采矿成本84.43元/t.以该矿1630中段为例,采用点柱式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能创造利润总额2 709.45万元.

关键词: 采矿方法 , 低品位矿体 , 急倾斜中厚以下矿体 , 点柱式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 , 浅孔留矿嗣后充填采矿法

半自磨工艺应用实践

艾满乾 , 李电辉 , 付文姜

黄金

李子金矿在半自磨工艺应用实践中,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如磨矿供矿粒度大、磨矿回路没有重选设施、自磨机衬板更换不便、磨矿操作参数不合适等问题,采取有效措施逐一解决,使半自磨工艺更加完善,提高了磨矿效率,保证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半自磨工艺 , 存在问题 , 改进 , 磨矿效率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