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连贵
,
付志鹏
,
李明超
,
张强
,
王瑞
,
王国强
,
姜敏
应用化学
doi:10.11944/j.issn.1000-0518.2017.01.160093
以生物基单体2,5-呋喃二甲酸、乙二醇为原料合成聚2,5-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PEF).采用熔融酯交换法以PEF聚酯部分取代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制备了系列PET-b-PEF嵌段共聚酯.通过核磁共振仪(NM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失重仪(TGA)、X射线衍射仪(XRD)等技术手段表征了共聚酯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该系列共聚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在75.8~ 80.3℃之间,且随着PEF链段质量分数的增加,PET-b-PEF嵌段共聚酯的Tg先降低后升高,结晶度和熔融温度逐渐降低.当PEF链段含量高于15%时,共聚酯没有结晶峰.该系列共聚酯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起始分解温度在392.2~407.9℃之间,与所制备的PET起始分解温度403.3℃接近.且当共聚酯中PEF链段含量低于15%时,起始分解温度均在407℃左右,优于PET的热稳定性.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
聚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
,
嵌段共聚酯
李明超
,
龚泉
,
杨一群
,
余娇
,
周芸
,
左孝青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13801/j.cnki.fhclxb.20160308.005
为制备性能优良的 Al2 O3/Fe复合型蜂窝材料,首先以316 L 合金粉末、Al2 O3粉末和黏结剂为原料,通过粉末增塑挤压及在1200℃氩气气氛中烧结2 h获得了Al2 O3/Fe复合型蜂窝材料;然后,借助SEM、XRD及万能试验机研究了添加 Al2 O3对 Al2 O3/Fe复合型蜂窝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属粉末颗粒在烧结过程中结合形成γ-Fe基体网状组织,表面有呈多边形几何状形态的 Cr2 O3形成;添加少量的 Al2 O3可以抑制 Cr从基体中析出,降低表面Cr2 O3的含量,使金属颗粒烧结结合更为紧密,组织表面更加光滑;随着 Al2 O3含量的增加,蜂窝材料表面与催化活性涂层的结合能力增强,复合型蜂窝材料的抗压强度先升高后降低;在 Al2 O3含量为5.0wt%时,抗压强度达26 MPa。所得结论表明5.0wt% Al2 O3/Fe复合型蜂窝材料力学性能最佳,表面涂覆性能优良。
关键词:
Al2O3/Fe
,
金属蜂窝材料
,
粉末增塑挤压
,
载体材料
,
316L不锈钢
张来新
,
胡小兵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简要介绍了纳米超分子化学的产生、发展及应用,重点综述了:①超分子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应用;②新型超分子纳米材料制备的新方法及其应用;③新型超分子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在医药学方面的应用.并对纳米超分子化学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纳米超分子化学
,
合成
,
应用
郝兰众
,
李燕
,
刘云杰
,
邓宏
功能材料
介质铁电超晶格薄膜是一类新型的薄膜材料,已逐渐开始受到重视,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分析了铁电超晶格薄膜的结构特点、组分材料、介电铁电性能;介绍了其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在近几年的发展;概括了几种常用的介质铁电超晶格薄膜的生长技术及其影响因素;最后对铁电超晶格薄膜的发展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铁电超晶格
,
y薄膜
,
分子束外延
曾立英
,
赵永庆
,
李丹柯
,
李倩
航空材料学报
doi:10.3969/j.issn.1005-5053.2006.05.002
对一种超塑性温度相对较低的双相钛合金SPZ的超塑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40~800℃,应变速率恒为1.11×10-3s-1时,SPZ合金的最大拉伸延伸率均超过1600%;760°C,合金的超塑延伸率可高达2149%.760℃,应变速率高达1.11×10-2s-1时,合金的超塑延伸率仍可达1380%.也就是说,700℃/1hAC处理后,SPZ合金在试验温度范围内具有低温高速超塑性.SEM观察发现,超塑变形前,合金的晶粒细小均匀,平均晶粒尺寸只有0.89μm;应变速率为2.22×10-3s-1,740℃,760℃变形后SPZ合金的晶粒尺寸分别为1.51μm,2.33μm.超塑性变形的微观机制是以晶界滑动为主,晶内变形以及位错蠕变起了协调作用.
关键词:
低温超塑性
,
双相钛合金
,
延伸率
,
细晶组织
,
变形机制
管志平
,
马品奎
,
宋玉泉
金属学报
doi:10.3724/SP.J.1037.2013.00078
材料的拉伸断裂问题同时也是断裂延伸率问题,而材料的超塑性以其大的断裂延伸率为主要特征.自超塑性现象发现以来,人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超塑性大延伸率变形本质的探索.这方面的文献特别多,但主要集中在超塑性微观机理和变形机制方面,而对于超塑性变形力学规律方面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实际上,超塑性大延伸率与其力学稳定性密切相关,并由其特殊的断裂机制所决定.因此,本文首先从超塑性的微观断裂机制出发,着重回顾超塑性孔洞的形核、生长和连接的微观物理机制的研究进展.然后,主要从宏观力学稳定变形出发,回顾国内外有关超塑性拉伸过程中颈缩的产生和发展导致的断裂延伸率或极限应变的力学分析的研究工作,并作了相应的归类和评述.结论指出:尽管超塑性断裂机制的研究很多,但是缺乏统一的认识,仍需要长期的基础性工作.目前的首要任务就是从超塑性拉伸宏观力学规律出发,依据现代数值分析技术深入研究其力学稳定变形机制,以便揭示超塑性大延伸率现象的力学本质.在分析过程中,应采用精确定量的本构方程,并考虑变形路径等外部条件的影响.
关键词:
超塑性
,
拉伸
,
断裂延伸率
,
极限应变
,
孔洞
李磊
,
谭玉红
,
王秋玲
,
罗延安
,
钟显辉
,
宁平治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4.04.007
简要评述超核物理学近几年的发展, 包括常规超核和非常规超核两个方面. 对于包含通常超子的常规超核, 重点介绍近来在日本KEK完成的一批超核实验及其理论分析. 对其中关于超子杂质效应和超子平均自由路程等实验测量结果进行了理论分析, 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并对奇异数为S=-2的Ξ超核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若干研究. 对于包含C夸克或B夸克的其他味超核, 以及可能的包含pentaquark的θ+超核也做了适当的介绍.
关键词:
超核
,
杂质效应
,
平均自由路程
,
味超核
,
θ+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