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军
,
杨吉哲
,
王尧
表面技术
doi:10.16490/j.cnki.issn.1001-3660.2016.08.017
目的 研究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制备Zr/C纳米多层自蔓延反应薄膜的可行性,以及多层膜的结构和反应特征.方法 利用扫描电镜法(SEM)、透射电镜法(TEM)、能谱分析法(EDS)、X射线衍射法(XRD)、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等手段,对薄膜的微观形貌、周期结构、成分组成、晶体结构及反应特征等进行表征,分析了薄膜的沉积时间、结构周期、层间结构、反应温度等工艺参数对多层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 Zr层的沉积速率为27 nm/min,C层的沉积速率为11.8 nm/min.薄膜中存在单质Zr(002)和Zr(101)峰,C以非晶形态存在.Zr/C多层膜的表面形貌呈“菜花状”,Zr层与C层结构清晰,分布均匀.透射电镜观察Zr层与C层界面,发现两者之间存在一定厚度的界面反应层,表明沉积过程中两者之间发生了轻微扩散或是预先反应.DSC发现,600℃时Zr/C多层膜发生放热反应,但反应前后多层膜质量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 利用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可制备较纯的Zr/C纳米多层自蔓延反应薄膜,自蔓延反应时,Zr层与C层之间发生快速的剧烈放热反应,并有ZrC生成,无其他产物生成.
关键词:
磁控溅射
,
Zr/C纳米薄膜
,
自蔓延反应
,
制备工艺
,
表征
陈康林
,
周福钱
,
付绍洪
,
吕新彪
,
王苹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1.10.001
对川西北哲波山微细浸染型金矿床金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金在原生矿内主要载金矿物毒砂和黄铁矿中是以显微、超显微的包裹金形式存在,在氧化矿石中是以游离金的形式存在.晶格金的可能性较小.主要载金矿物黄铁矿的生长环带中金的含量边缘比核部高,亮带比暗带高.并结合黄铁矿中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认为金沉淀的环境是总体较稳定、局部振荡的环境.
关键词:
包裹金
,
赋存状态
,
微细浸染型
,
哲波山金矿床
张银斗
黄金
杨坪金矿床赋存于下古生界丹凤群大草坝组变火山—沉积建造中,金矿化严格受层间挤压破碎(片理化)带控制,赋矿岩性为蚀变的二云石英片岩、绢云母石英片岩、绿泥石英片岩等变质岩及黄铁矿化石英脉,金矿化受变质、构造及次生氧化三重作用控制.对杨坪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控矿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总结了找矿标志,并指出了找矿方向.
关键词:
地质特征
,
控矿特征
,
找矿标志
,
找矿方向
,
杨坪金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