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升学
,
杨迁
,
许星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设计了厚度为0.12m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衣架式挤出流道,使用有限元软件模拟了聚合物熔体的流动规律,获得了流道内部的压力场、速度场和温度场的分布,分析了阻流设计对流场的影响。研究表明,流道结构对压力分布影响显著,对速度、温度分布影响不明显;流道阻流部分尺寸较小的改变,会引起流道内部熔体压力较大的变化,易导致挤出成型过程的不稳定,从而显著影响产品质量。此外,挤出流量对流场压力分布影响很小。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
薄膜
,
挤出
,
有限元
陈冠军
,
竺维春
,
胡雄光
,
蔡景春
,
倪苹
,
杨天钧
钢铁
从迁钢2号高炉系统投产运行现状,分析了风温限制环节,从热风炉、热风管道和高炉接受高风温等全面考察了其实现高风温的可行性.通过迁钢2号高炉开展高风温试验,总结分析了实现高风温的具体措施,阐明高风温不仅与热风炉操作紧密关联,而且原燃料、高炉操作等因素直接影响高炉使用高风温.研究结果表明:高风温必须与大喷煤、富氧等技术相结合,才能实现并发挥节能作用.本次高风温试验初步实现最高风温1 280℃的目标,上述研究为进一步提高风温试验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炉
,
热风炉
,
高风温
,
仿真
陈冠军
钢铁
本文从迁钢2号高炉系统投产运行现状,分析了风温限制环节,并从设备和材料方面考察了其实现高风温的可行性。采用运行参数校核计算1300℃风温,利用仿真软件研究了煤气流量和空气预热温度变化对热风炉流场、温度场的影响,从理论上研究热风炉风温影响因素和存在问题。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调整热风炉操作参数,可以有效提高风温。通过迁钢2号高炉开展高风温试验,总结分析了实现高风温的具体措施,阐明高风温不仅与热风炉操作紧密关联,而且原燃料、高炉操作等因素直接影响高炉使用高风温。研究结果表明,高风温必须与大喷煤、富氧等技术相结合,才能实现并发挥节能作用。本次高风温试验初步实现最高风温1280℃的目标,上述研究为进一步提高风温试验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炉;热风炉;高风温;仿真
马金芳
,
万雷
,
贾国利
,
路飞
,
王凤
钢铁
高风温是高炉提高喷煤比、节能降耗、降本增效的有效措施.迁钢2号高炉在设计上采用了优化热风炉结构,通过数学模拟确定最适宜的空燃比、采用自动燃烧系统、改善热风炉操作水平等措施分阶段提高风温,2008年8月开始高炉风温使用水平不断提高.至2009年9月,2号高炉平均使用风温长期稳定在1280℃以上.高炉通过调整各项操作制度,接受高风温的能力逐步增强,高炉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关键词:
热风炉
,
模拟
,
自动燃烧
,
高风温
江潇
,
南宁
,
余威
,
李飞
,
李彬
钢铁
在板带热轧过程中,需要使用短行程控制技术来避免带钢头尾出现明显的鱼尾,改善带钢头尾的平面形状.针对迁钢2160热轧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带钢头尾宽度超差问题,通过分析原控制程序得到其短行程控制模型的设定及在线自适应方法,并通过模型仿真给出各个人工配置参数对神经网络形式曲线形状的影响,并据此来调整人工配置参数和自适应参数.实践表明,采用细化人工配置参数层别和调整在线自适应参数的措施可成功降低带钢头尾宽度与本体宽度的偏差,提高了带钢头尾宽度控制精度.
关键词:
短行程控制
,
仿真
,
神经网络
,
自适应
江潇
,
南宁
,
余威
,
李飞
,
李彬
钢铁
在板带热轧过程中,需要使用短行程控制技术来避免带钢头尾出现明显的鱼尾,改善带钢头尾的平面形状。针对迁钢2160热轧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带钢头尾宽度超差问题,通过分析原控制程序得到其短行程控制模型的设定及在线自适应方法,并通过模型仿真给出各个人工配置参数对神经网络形式曲线形状的影响,并据此来调整人工配置参数和自适应参数。实践表明,采用细化人工配置参数层别和调整在线自适应参数的措施可成功降低带钢头尾宽度与本体宽度的偏差,提高了带钢头尾宽度控制精度。
关键词:
短行程控制;仿真;神经网络;自适应
王建伟
,
张涛
,
干明
,
毕泽阳
,
南晓东
,
王大龙
中国冶金
炼钢系统是离散-连续的过程,整个系统的设备较多且操作变数大,实现常规板坯恒定拉速连续铸钢的关键是铁水预处理、转炉炼钢、钢水二次精炼、板坯连铸等环节间的钢水物质流、温度变化的能量流、生产节奏的时间流的传递,恒拉速实施过程中要求设备平稳运行、生产工艺科学合理、生产节奏平稳有序等一系列稳定条件,同时还要做到“时时、班班”相同.迁钢炼钢厂在实行板坯恒拉速技术开发与应用过程中,以优化各工序生产工艺,加强过程控制能力,科学、稳定、高效组织生产为手段,恒拉速率已经连续49个月稳定在97%以上,创造了1 000万t连续不漏钢的记录.
关键词:
板坯
,
恒拉速
,
过程控制
,
生产组织
张银斗
黄金
杨坪金矿床赋存于下古生界丹凤群大草坝组变火山—沉积建造中,金矿化严格受层间挤压破碎(片理化)带控制,赋矿岩性为蚀变的二云石英片岩、绢云母石英片岩、绿泥石英片岩等变质岩及黄铁矿化石英脉,金矿化受变质、构造及次生氧化三重作用控制.对杨坪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控矿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总结了找矿标志,并指出了找矿方向.
关键词:
地质特征
,
控矿特征
,
找矿标志
,
找矿方向
,
杨坪金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