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67)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纳米氟化铈(Ⅲ)的微波固相氧化还原合成法

张秀凤 , 涂华民 , 张迈生 , 林木

材料导报

首次在微波场作用下,采用直接法和间接法快速合成了氟化铈(Ⅲ),通过XRD、TG-DTG及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等方法对样品的组成、结构进行了分析表征,并讨论了两种合成方法以及微波合成条件对产物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本方法合成的CeF3,晶型为类球形,平均粒径约为100nm.

关键词: 氟化铈(Ⅲ) , 微波合成 , 氧化还原 , 纳米级

表面改性纳米CaCO3热性能研究Ⅰ:TG-FTIR、DSC

张堃 , 曾汉民 , 林木

材料导报

采用热重-红外联用法(TG-FTIR)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5种纳米CaCO3自身发生分解前的热行为进行了研究.分解失重过程可大体分为3个阶段,5种样品在各阶段的失重行为具有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反映出纳米CaCO3在自身稳定性、粒子表面和表面处理剂相互结合的完善程度上的差异.这一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提高纳米CaCO3的品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表面改件纳米碳酸钙 , 热行为 , 热重-红外联用法 , 差示扫描量热法

渚文化玉器的稀土元素特征及其考古学意义

程军 , 杨学明 , 杨晓勇 , 王昌燧 , 王巨宽

稀土 doi:10.3969/j.issn.1004-0277.2000.04.001

本文利用ICP-MS对新石器时代渚文化瑶山遗址出土的古玉器进行了稀土元素分析,并与产于新疆和阗玉石矿的软玉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瑶山古玉器的稀土元素配分型式、特征比值均明显不同于和阗玉,说明渚文化玉器的玉石应选自当地,这与李约瑟[1]教授认为中国古玉器都源于新疆和阗的论点不同.

关键词: 渚玉器 , ICP-MS , 稀土元素(REE) , 产地分析

磁控溅射成膜温度对纯铝薄膜小丘生长以及薄膜晶体管阵列工艺率的影响

刘晓伟 , 郭会斌 , 李梁梁 , 郭总杰 , 郝昭慧

液晶与显示 doi:10.3788/YJYXS20142904.0548

纯铝薄膜被广泛用作TFT LCD的金属电极,但纯铝薄膜在热工艺中容易产生小丘,对TFT的阵列工艺的率有较大影响.本文用磁控溅射的方法在不同温度下沉积纯铝薄膜作为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并通过电学检测、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应力测试等方法对不同温度下沉积的纯铝薄膜的小丘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纯铝成膜温度提高,薄膜的晶粒尺寸增大,退火后产生小丘的密度和尺寸明显降低,温度应力曲线中屈服点温度也相应提高.量产中适当提高成膜温度,可以有效抑制小丘的发生,提高TFT阵列工艺的量产率.

关键词: 薄膜晶体管阵列工艺 , 磁控溅射 , 纯铝薄膜 , 小丘 , 量产

纳米木质素的制备及应用研究现状

熊福全 , 韩雁明 , 王思群 , 李改云 , 秦特夫 , 储富祥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doi:10.16865/j.cnki.1000-7555.2016.12.028

随着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的突出,木质素作为一种可再生的生物质原料日益受到广泛关注.纳米木质素的开发可为木质素的利用提供一条新途径.文中综述了沉降法、机械法、自组装和逐步加成聚合方法制备纳米木质素的现状,以及纳米木质素在紫外防护和抗茵、纳米填料和生物质基载体方面的应用特性,以期为林木生物质资源的化学深加工及纳米木质素的开发提供借鉴.

关键词: 纳米木质素 , 沉降法 , 机械法 , 自组装 , 逐步加成聚合

指数律衰减电流极化电位响应的解析及其在测定金属的瞬时腐蚀速度方面的应用

黄彦 , 曹楚南 , 吕明 , 林海潮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指数律衰减电流极化电位响应的解析及其在测定金属的瞬时腐蚀速度方面的应用黄彦,曹楚南,吕明,林海潮(中国科学院金属腐蚀与防护研究所腐蚀科学开放研究实验室、沈阳110015)发表于《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1992;4:264.获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第三届全国青年腐蚀科技论文讲评会优秀奖黄彦,1996年3月生于辽宁省法库县,1983年考入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学习.1990年6月获该校硕士学位,同年考入中国科学....

关键词:

黏度法研究稀溶液中高分子链尺寸的浓度依赖性

陈孝松 , 杨海洋 , 张玲 , 朱平平 , 何平笙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测定了不同浓度聚幕乙烯(PS)θ溶液的黏度,确定了高分子之间的流体力学相互作用参数,由此确定了溶剂中高分子链尺寸的浓度依赖性,结果表明,在溶剂中随着浓度的增加,高分子链的尺寸有所收缩,但是变化的程度比较小.与wolf的理论结果以及笔者以前对此所做的理论分析并不一致,文中对出现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 聚苯乙烯 , 特性黏数 , 高分子链尺寸 , θ溶剂 , 流体力学相互作用

纳米银粒子/有机溶剂的界面作用、分散性及光学性能

曾戎 , 容敏智 , 章明秋 , 梁海春 , 曾汉民

材料研究学报 doi:10.3321/j.issn:1005-3093.2000.05.005

用微乳液法制备了不同粒径的表面改性的纳米银粒子,并用ESR、TEM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改性纳米银粒子/有机溶剂体系的界面作用、分散性和光学性能.结果表明:改性的纳米银粒子有一系列表面顺磁局域态,其ESR谱参数与粒径的关系不符合Kawabata理论预测;氯仿与粒子有强烈的相互作用,粒子越小作用越强,且越易分散;氯仿作为粒子的分散剂和高分子的溶剂,可用于溶液共混工艺制备纳米银/高聚物复合材料.

关键词: 纳米银粒子 , 有机溶剂 , 界面作用 , 分散性

金属镍木材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姚晓林 , 徐高祥 , 刘盛全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3.13.035

以速生林木材为基体,丁二酸C4H6O4和苹果酸C4H6O5为络合剂,N2H4·H2O为还原剂,采用水热法在木材基质内将醋酸镍原位还原得到金属Ni木材复合材料.通过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进行表征.光学显微结果显示金属镍在木材细胞壁内分布均匀;XRD结果显示在44.5°出现了Ni(111)的特征峰;SEM结果表明金属镍为片状结构,粒径分布较窄,微粒尺寸约为0.5~1μm.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得到提高,当金属镍的质量分数为2%,反应时间为12h时,比例极限和抗压强度相对于生材可增加83.42%和20.65%.导电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电导率显著增加,在Ni的质量分数为3%,反应时间为6h时电导率达到最大为1.25×10-2 S/m.

关键词: 木材 , 金属镍 , 复合材料 , 力学性能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7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