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55863)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沸腾传热基础理论的拓展

, 彭晓峰 , 王补宣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分析了传统沸腾传热学的研究思路方法,指出自1934年以来的沸腾传热学的研究建立在平均化线性化的基础上,由此为发展的核态沸腾传热理论临界热负荷模型在当前都遇到了很大的困难。综述了我们对沸腾传热学新的认识及最新进展,特别是非线性科学与沸腾传热学结合使沸腾传热学的研究焕然一新

关键词: 沸腾 , 非线性

表面修饰的纳米La2O3在CC级机油中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何忠义 , 高新瑶 , 雷娟红 , 熊丽萍 , 仇建伟

稀土

研究了纳米La2O3邻苯二胺修饰过的纳米La2O3添加剂在CC级机油中的摩擦学性能.以XRD元素分析对修饰前后的纳米颗粒进行结构表征,用四球极压抗磨损试验机考察纳米添加剂的抗磨减摩性能,并与空白CD级机油作对比.结果表明,纳米La2O3表面修饰纳米La2O3均能提高CC级机油的极压性能,并能优化其抗磨减摩效果.根据SEMEDS对磨损表面的分析,可以推断纳米颗粒在摩擦过程中可能会与摩擦副反应生成合金,以此提高摩擦表面的抗磨减摩性能.

关键词: 表面修饰的纳米La2O3 , 润滑油添加剂 , CC级机油 , 摩擦学性能

甘肃天水家庄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机制探讨

杨礼敬 , 胡晓隆 , 许亚玲 , 罗学红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4.08.002

家庄金矿位于西秦岭褶皱系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李子园-吊把子金矿带上,赋存于家庄二长花岗岩体外接触带的丹凤群地层中,严格受北东向及北北西向断裂控制.矿区已发现金矿带4条,金矿体11个,具中型矿床规模.矿石类型以含金石英脉为主,次为构造蚀变岩型.品位较高,矿床平均品位达20.70×10-6.矿床形成经历了火山沉积期、区域变质期、构造热液成矿期及岩浆热液成矿期4个阶段,属沉积变质-岩浆期后热液叠加改造的变质热液金矿床.

关键词: 地质特征 , 成矿机制 , 家庄金矿床

弯式连铸机工艺设备特点

秦文彬

连铸 doi:10.3969/j.issn.1005-4006.2007.03.009

以德国迪林根钢厂5号连铸机为实例,介绍了弯式连铸机的工艺设备特点.

关键词: 工艺设备 , 弯式连铸机 , 性能

多道次平辊轧制辊孔型对轧件头尾形状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喻海良 , 刘相华 , 赵宪明 , 司良英 , 牛海山 , 草场芳昭

钢铁研究学报

利用显式动力学有限元方法几何模型更新方法模拟了不同辊孔型下多道次平辊轧制过程,对轧后各道次的轧件头尾形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平辊轧制时,轧件影响深度比采用孔型辊时小,且轧件尾部出现尖角,而采用孔型辊时未出现;采用孔型辊时,孔型辊底部导角大小对轧件头尾形状影响较小,且轧件伸长率比采用平辊时大。同时,平辊轧制过程头尾情况与用铅实验值吻合较好,说明了本次分析的正确性。

关键词: 平辊轧制;轧件头尾形状;有限元;几何模型更新方法

多道次-平辊轧制辊孔型对轧件头尾形状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喻海良 , 刘相华 , 赵宪明 , 司良英 , 牛海山 , 草场芳昭

钢铁研究学报

利用显式动力学有限元方法几何模型更新方法模拟了不同辊孔型下多道次-平辊轧制过程,对轧后各道次的轧件头尾形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平辊轧制时,轧件影响深度比采用孔型辊时小,且轧件尾部出现尖角,而采用孔型辊时未出现;采用孔型辊时,孔型辊底部导角大小对轧件头尾形状影响较小,且轧件伸长率比采用平辊时大.同时,平辊轧制过程头尾情况与用铅实验值吻合较好,说明了本次分析的正确性.

关键词: -平辊轧制 , 轧件头尾形状 , 有限元 , 几何模型更新方法

辊形状对边角部金属流动的影响规律

王晓南 , 邸洪双 , 梁冰洁 , 夏晓明

钢铁研究学报

以梅钢热轧机组的粗轧板坯边部出现"黑线"为背景,对不同辊形状的五道次可逆-平轧制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孔型辊轧制可更好地抑制双鼓形的产生;在相同的轧制工艺条件下,孔型辊轧制的翻平量大于平辊轧制的翻平量;轧制过程中,低温、高应力应变状态的金属在轧件边部的累积最终可能导致轧件边部沿长度方向产生"黑线"缺陷;轧具有一定的修复微小缺陷的作用,从而改善提高了带钢的边部质量.

关键词: 边角部金属 , 重启动方法 , 数值模拟

辊偏移对 H 型钢头部变形的影响

冯宪章 , 刘才 , 江光彪

钢铁

在相同来料尺寸轧制规程的条件下, 通过分析 H 型钢腹板变形区翼缘变形区的空间几何关系,获得了水平辊轧件先接触时辊轴线的偏移量。利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辊偏移前后 H 型钢轧制的有限元模型,研究了辊轴线偏移时H型钢头部位移场力能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通过偏移辊轴线的方法可降低 H 型钢头部“舌头”的长度,从而降低了切头损失,同时也提高了轧件咬入的稳定性。研究结果为现有万能式 H 型钢轧机的改造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关键词: 辊偏移;头部变形区;有限元模型;轧制力;位移场

辊偏移对H型钢头部变形的影响

冯宪章 , 刘才 , 江光彪

钢铁

在相同来料尺寸轧制规程的条件下,通过分析H型钢腹板变形区翼缘变形区的空间几何关系,获得了水平辊轧件先接触时辊轴线的偏移量.利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辊偏移前后H型钢轧制的有限元模型,研究了辊轴线偏移时H型钢头部位移场力能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通过偏移辊轴线的方法可降低H型钢头部"舌头"的长度,从而降低了切头损失,同时也提高了轧件咬入的稳定性.研究结果为现有万能式H型钢轧机的改造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关键词: 辊偏移 , 头部变形区 , 有限元模型 , 轧制力 , 位移场

辊孔型内倒角半径对轧件变形的影响

喻海良 , 刘相华 , 李长生

钢铁

采用显式动力学有限元方法,对立辊孔型内倒角半径R为30、50、80、110 mm 4种情况下多道次-平轧制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了辊孔型内倒角半径对轧件切头尾量、轧件稳定段轧件边部变形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既定条件下,第1道次-平轧制过程中,随内倒角半径的减小头尾不均匀区域长度减少,第2、3道次-平轧制过程中,随内倒角半径的增加,头尾不均匀变形区域长度道次增加量减少;对比采用R为30 mm的孔型R为110 mm的孔型辊轧后轧件的头尾不均匀长度,前者比后者少5.03%;轧件稳定段轧件变形程度随着孔型辊内倒角半径的增加而减少。

关键词: 内倒角半径;切头尾;辊;-平轧制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15587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