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2)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用于辐照改性的PBO纤维复合材料的树脂体系配方设计及其性能研究

张春华 , 黄玉东 , 周晏云 , 士林

玻璃钢/复合材料 doi:10.3969/j.issn.1003-0999.2005.03.004

结合γ-射线辐照改性PBO纤维表面技术,将辐照介质(接枝体化合物)作为树脂基体的一个成分设计出环氧树脂基体配方.通过浸润试验、树脂浇铸体力学试验、纤维湿法缠绕工艺试验和Microbond界面剪切试验等方法研究了树脂基体的各项性能.结果表明,与另外几种常用的树脂基体相比,本文设计的树脂基体与表面改性PBO纤维的浸润性能和界面粘接性能有明显的提高.树脂浇铸体力学性能满足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的要求.

关键词: PBO纤维 , 表面改性 , 环氧树脂基体 , 浸润性能 , 界面粘接性能

树籽提取物在5%H2SO4中对A3碳钢的缓蚀性

肖云 , 魏国升 , 王瑛

腐蚀与防护

采用失重法、电化学阻抗谱法、极化曲线法测试了25℃时树籽提取物(KPSE)在5% H2SO4溶液中对A3碳钢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树籽提取物缓蚀剂质量浓度为15 g/L时,缓蚀率高达93.88%.因其在钢铁表面吸附而起缓蚀作用,吸附模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运用相关公式,求出△G的值在-20~0 kJ/mol之间,属于物理吸附;求出腐蚀反应的Ea,△H*和△S*值,并讨论了缓蚀机理.极化曲线表明树籽提取物是混合型缓蚀剂.

关键词: 树籽提取物 , 缓蚀率 , 硫酸 , 缓蚀机理

核电变压器套管腐蚀分析及防护措施研究

薛林涛 , 付丰年 , 吕杰

电镀与涂饰

分析了某核电站主变压器套管发生腐蚀的原因:套管从刷镀厂到生产现场期间未进行镀银面的防护,导致套管长期与空气接触而腐蚀.腐蚀后的套管经现场刷镀后发生二次锈蚀,原因是套管未进行镀镍处理就直接镀银.提出了相应的防腐措施:在套管制造和装配阶段涂抹凡士林或包裹防护袋;在连接试验阶段对接线板加装一层防护板;在现场安装阶段涂抹凡士林、包裹防护袋,并加装防护钢板以及钢制套管防护罩,防止套管腐蚀及磕碰.

关键词: 核电站 , 变压器套管 , 腐蚀防护 , 镀银

拉深试验测试分析

王丽英 , 薛永平

物理测试

极限拉深比用直观的方式反映了薄板材料的压延性能,它的测试可以用Swift试验方法完成,也可以用Engelhardt试验方法完成,且试验结果受润滑方式影响较大。采用两种试验方法、两种润滑方式测试了不锈钢薄板的极限拉深比,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拉深油润滑方式下测得的极限拉深比远远高于凡士林润滑方式,并且试验结果稳定;不发生剪裂时,拉深油润滑方式下两种试验方法测试的极限拉深比相差很小,相对偏差小于1%。

关键词: 极限拉深比 , 拉深试验 , 润滑

拉深试验测试分析

王丽英,薛永平

物理测试

极限拉深比用直观的方式反映了薄板材料的压延性能,它的测试可以用Swift试验方法完成,也可以用Engelhardt试验方法完成,且试验结果受润滑方式影响较大。采用两种试验方法、两种润滑方式测试了不锈钢薄板的极限拉深比,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拉深油润滑方式下测得的极限拉深比远远高于凡士林润滑方式,并且试验结果稳定;不发生剪裂时,拉深油润滑方式下两种试验方法测试的极限拉深比相差很小,相对偏差小于1%。

关键词: 极限拉深比 , drawing test , lubricate

介孔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表征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王海滨 , 贾娜 , 霍冀川

硅酸盐通报 doi:10.3969/j.issn.1001-1625.2006.04.023

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技术制备出比表面积高、孔径分布窄的锐钛型二氧化钛粉末,并用热重分析、粉末X射线衍射、比表面仪、扫描电镜等方法进行表征.以士林大红降解为模型反应,对其催化性能进行评价并与商业化产品DegussaP-25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比表面积为149.5m2/g、孔径为3.92nm、晶粒尺寸为9.6nm、团聚体为100~200nm的锐钛型二氧化钛粉体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

关键词: 介孔TiO2 , 光催化 , 溶胶-凝胶法 , 纳米粉体

退火时间对铝诱导非晶硅薄膜晶化过程的影响

焦栋茂 , 王新征 , 李洪涛 , 郭烈萍 , 蒋百灵

人工晶体学报

基于铝诱导非晶硅薄膜固相晶化方法,利用直流磁控溅射离子镀技术制备了Al/ Si…Al/ Si/ glass周期性结构的薄膜.采用真空退火炉对Al/ Si多层薄膜进行了500℃退火实验,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了不同退火时间下Al/ Si多层薄膜截面形貌的变化规律,并结合扩散过程探讨了退火时间对铝诱导非晶硅薄膜晶化过程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铝诱导非晶硅薄膜固相晶化过程中,在退火过程的初期,晶态硅薄膜的生长主要来源于因Al的存在而形成的硅初始品核数量增加的贡献.随退火时间的延长,晶态硅薄膜的生长主要是依靠临界浓度线已推进区域中未参与形核的硅原子扩散至初始品核位置并进行外延生长来实现的.经500℃退火1 h后,Al/ Si薄膜的截面形貌巾出现了沿Si(111)晶面生长的品组织.

关键词: 退火时间 , 非晶硅薄膜 , 晶化 , 扩散

热镀锌无铬自润滑涂层及性能试验研究

张爱萍 , 董学强 , 冉长荣

表面技术 doi:10.16490/j.cnki.issn.1001-3660.2016.06.006

目的 改善热镀锌板成形条件,减少冲压成形工序.方法 研发了一种热镀锌自润滑板,采用扫描电镜研究了热镀锌自润滑涂层的微观结构及成分,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测量了膜重.通过中性盐雾试验、摩擦系数测定、烘烤前后色差变化、涂敷凡士林后色差变化等方法,研究了涂层膜厚对耐蚀性、自润滑性、耐热性、耐指纹性、耐水性的影响,并得出最佳性能的膜层厚度控制范围.结果 自润滑膜层为一种有机-无机混合的致密环保涂层,其在NSST/72 h条件下锈蚀面积小于5%,摩擦系数小于0.10,涂敷凡士林后色差变化值小于1,具有良好的自润滑性、耐蚀性、耐指纹性、耐水性等性能,满足用户的冲压成形条件.结论 自润滑涂层的耐蚀性、耐热性、耐指纹性、耐水性等性能均已达到,甚至超越了现有无铬钝化的水平.涂层自润滑性、耐蚀性、耐指纹性随膜厚的增加而增强,耐热性随膜厚的增大而变差,膜厚对耐水性无明显影响.控制涂层膜厚为0.9~1.6g/m2,可确保涂层具有更加优良的稳定的自润滑性、耐蚀性和耐热性.

关键词: 热镀锌板 , 无铬 , 自润滑 , 涂层 , 膜厚 , 性能

干法相分离制备含银抗菌微孔硅橡胶膜

郑丽 , 刘波 , 徐瑞 , 夏和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以凡士林作为致孔剂,司班85为第4组分,采用干法相分离工艺制备了添加有纳米银抑菌剂的微孔硅橡胶膜.通过超景深显微镜观察了微孔硅橡胶膜的表面孔形貌,并检测了微孔硅橡胶膜的力学性能、水蒸汽透过性能、氧气透过性能、纳米银释放性能、抑菌性能及生物相容性能.结果表明,微孔硅橡胶膜孔径均匀,最小可达2μm.当纳米银质量分数为0.0005%时,薄膜拉伸强度约为2.06 MPa,断裂伸长率可达1278%,弹性模量约为0.22MPa.薄膜水蒸气透过性能为~163 g/(m2·24h),氧透系数达2.87×10-8(cm3·cm)/(cm2·s·Pa).此外纳米银释放含量低,但具有有效的抑菌性,对细胞、动物组织没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

关键词: 干法相分离 , 硅橡胶 , 士林 , 司班85 , 纳米银 , 抗菌

防锈脂耐温性能研究

丁路遥 , 邱大健 , 倪晓雪 , 商灿 , 张强

涂料工业

以各种防锈添加剂、助剂和矿脂为原料制备了防锈脂,并通过耐温流动性实验、水置换性实验和盐水浸渍实验对其耐温性能、带水施工性能和防锈性能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通过调节功能性基料或添加稠化剂的手段,提升防锈脂耐温性能的同时并未减弱其带水施工性能与防锈性能.当稠化剂含量为0时,基料由白凡士林和石蜡构成,且石蜡含量约25%时防锈脂耐温性能最佳;在石蜡含量4%的基础配方上,当稠化剂聚异丁烯含量约3%或有机膨润土的含量超过8%时,防锈脂耐温性能较好;相同组分比例下,有机膨润土的稠化效果优于聚异丁烯.

关键词: 防锈脂 , 耐温性能 , 基料 , 稠化剂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