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633)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大豆异黄酮指纹图谱中保留时间漂移的校正研究

石荣 , 王少云 , 侯准 ,

色谱 doi:10.3321/j.issn:1000-8713.2006.01.018

选取5个极性不同的化合物作为标准样品,在不同仪器及不同色谱柱上采用已建立的大豆异黄酮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条件进行测定,以它们在不同色谱仪(或柱)上的保留时间进行线性回归,并用得到的线性方程对相同条件下测得的大豆异黄酮指纹谱中峰面积为总峰面积1.5%以上的色谱峰的保留时间进行校正,通过校正使保留时间的最大绝对误差由5.868 min减小为0.854 min.采用该方法可以校正相同色谱条件但不同实验室间指纹图谱保留时间的漂移,提高HPLC指纹图谱的重现性.

关键词: 色谱指纹图谱 , 指纹图谱重现性 , 保留时间漂移 , 大豆异黄酮

高原格花染料敏化剂稳定性研究

韩荣荣 , 杨桂军 , 王刚

硅酸盐通报

本文从生长在青藏高原的格花中提取天然色素,采用溶剂萃取和柱色谱法将格花色素分为A、B、C和D四种组分.研究了格花色素各组分的光、热性能,并组装了DSC.研究发现D组分色素光、热性能良好,主要成分为花色苷,其组装的DSC的光电转换效率为分离前色素组装的DSC的光电转换效率的2.03倍.

关键词: 天然色素 ,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 光热稳定性 , 光电性能

对称复合材料层板面内和厚度方向泊比的计算和关系

刘文庆 , 孟彩玲

玻璃钢/复合材料 doi:10.3969/j.issn.1003-0999.2000.06.002

本文推导了同时计算对称复合材料层板面内和厚度方向泊比的计算公式.其计算结果与其它文献的计算结果完全一样,且与实验值符合得很好.最后分析了面内泊比和厚度方向泊比的关系.

关键词: 复合材料 , 层板 ,

日本阿洛依公司的异型硬质合金生产

贺军 , 黄春湘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00.06.008

叙述了日本阿洛依公司异型硬质合金的生产方法.对该公司在混合料制备、成形加工和烧结等工艺方面的独特方法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 阿洛依公司 , 混合料制备 , 成形加工 , 烧结

吐温80存在下色素与Fe(Ⅲ)显色反应的研究

李化全 , 李收斌

钛工业进展 doi:10.3969/j.issn.1009-9964.2006.03.012

研究了在非离子活性剂吐温80存在下,色素与Fe(Ⅱ)显色反应的适宜条件,发现在pH为3.8~4.2的醋酸-醋酸钠介质中,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417 nm,该方法在0~18μg/25 ml的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稳定,选择性好,结果满意.

关键词: 显色反应 , Fe(Ⅲ) , 色素 , 吐温80 , 钛白粉

弯式连铸机工艺设备特点

秦文彬

连铸 doi:10.3969/j.issn.1005-4006.2007.03.009

以德国迪林根钢厂5号连铸机为实例,介绍了弯式连铸机的工艺和设备特点.

关键词: 工艺设备 , 弯式连铸机 , 性能

色素分光光度法测定锌精矿中痕量钛

孙玉凤 , 黄莉莉

冶金分析 doi:10.3969/j.issn.1000-7571.2003.03.020

研究了在0.1mol/L NaNO3的介质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下,色素与Ti(Ⅳ)反应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据此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锌精矿中微量钛.显色体系中钛(Ⅳ) 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10nm,摩尔吸光系数ε=2.23×104,RSD=4.9%~7.3%,钛量在0.01~0.70μ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的检出限为0.014μg/mL.

关键词: 色素 , , 分光光度法

户内燃气管的腐蚀与防护

孙芃

腐蚀与防护

户内燃气管不同程度地经历着腐蚀,对用户生活造成安全隐患,空置楼房中的户内管特别易发生腐蚀.本工作通过案例探讨户内燃气管道的腐蚀原因及防腐蚀措施.

关键词: 户内燃气 , 腐蚀 , 防护

用杨铭方法估算大于126的幻数

李先卉 , 周治宁 , 钟毓澍 , 杨泽森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0.01.009

采用Woods-Saxon形成的密度函数,按照杨铭方法以及稍微修改的方法进行估算都得出,紧接126的幻数应该接近于184.

关键词: 超重核幻数 , 铭方法 , Thomas-Fermi近似

多道次平辊轧制辊孔型对轧件头尾形状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喻海良 , 刘相华 , 赵宪明 , 司良英 , 牛海山 , 草场芳昭

钢铁研究学报

利用显式动力学有限元方法和几何模型更新方法模拟了不同辊孔型下多道次平辊轧制过程,对轧后各道次的轧件头尾形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平辊轧制时,轧件影响深度比采用孔型辊时小,且轧件尾部出现尖角,而采用孔型辊时未出现;采用孔型辊时,孔型辊底部导角大小对轧件头尾形状影响较小,且轧件伸长率比采用平辊时大。同时,平辊轧制过程头尾情况与用铅实验值吻合较好,说明了本次分析的正确性。

关键词: 平辊轧制;轧件头尾形状;有限元;几何模型更新方法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164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