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3930)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二氧化硅纳米薄膜非平衡热导率研究

马连湘 , 王向宁 , , 王泽鹏 , 何燕

低温物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0-3258.2008.03.019

二氧化硅纳米绝缘薄膜的传热是靠声子在薄膜的振动实现的.声子在纳米薄膜结构中传输的非平衡性影响了薄膜的热导率,3ω实验方法是一种可以对薄膜热导率进行瞬时测量的方法,本文采用3ω方法分别测量低频率和高频段的二氧化硅薄膜温升及二氧化硅薄膜的热导率,对二氧化硅薄膜的非平衡热导率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纳米薄膜 , 热导率 , 非平衡

严重塞流现象与管顶部节流的瞬态模拟

李文升 , 郭烈锦 , 李乃良

工程热物理学报

在对严重塞流现象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采用OLGA软件建立了实验系统的瞬态模型,对水平段长度为114 m,下倾段长度为133m,管高度为15,3 m,内径为50.8 mm的集输-管系统中的严重塞流现象进行了数值研究,给出了相应流型图,并将管底部压力、管顶部持液率、塞周期等严重塞流特性参数的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本文还对控制严重塞流现象的管顶部节流法进行了模拟研究,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本文的瞬态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出实验中发现的四类流型,但对严重塞流详细特性参数的模拟不够准确,对顶部节流的模拟与实验结果相差较大,对顶部节流法消除严重塞流的机理仍需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严重塞流 , 集输-管系统 , 瞬态模拟 , 顶部节流

用于节流控制的管严重塞流模型研究

周宏亮 , 郭烈锦 , 李清平 , 李文升 , 谢晨

工程热物理学报

开发了一种基于ODE方程的严重塞流模型,能在基本准确的模拟管严重塞特征参数的同时进行严重塞流节流控制特性的模拟.在阀门全开,无节流控制的时候,模拟得到的塞特征参数与实验数据及OLGA模拟结果符合较好;在阀门开度为9%,8%,7%时对严重塞流进行节流控制模拟,与OLGA节流模拟结果符合较好.该模型计算速度远快于OLGA模型,更能用于严重塞流的实时现场控制.

关键词: ODE模型 , 塞特征参数 , 节流控制 , 实时控制

下倾-管系统中严重塞流现象的周期特性

马华伟 , 何利民 , 罗小明 , 安慕华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在室内的模拟实验系统上对严重塞流的周期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对实验现象和管底部的压力波动信号分析后发现,严重塞流的周期主要取决于液塞形成和液塞流出阶段所经历的时间,与气相表观流速,液相表观流速、下倾管倾角等实验参数有关.通过下倾管中的气体在积累阶段质量守恒方程,得到严重塞流周期计算模型.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验测得的周期相比偏小.在较大的气、液相表观流速下,严重塞流周期计算模型的预测结果比较准确.

关键词: 塞流 , 严重塞流 , 周期 , 数学模型

水平-S型柔性管系统中空气-水两相塞流压力信号的特征分析

叶晶 , 郭烈锦 , 王跃社 , 陈森林 , 李乃良 , 蒋日新 , 张西迎 , 武国营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对水平-S型柔性管中空气-水两相流进行了实验研究,着重对各种流型下的管底部压力信号进行了特征分析,给出了管底部压力的变化速率、振幅谱特性以及分布律规律.分析结果表明,从严重塞流到稳态流型,管底部压力变化速率变化更加剧烈且频繁;压力波动频率增大且周期性减弱,波动模式复杂;压力分布律峰值从较高压力区域移向较低压力区域,而且压力波动范围缩小,峰值压力也逐渐减小.

关键词: 空气水两相流 , 压力信号 , 特征分析

辊孔型内倒角半径对轧件变形的影响

喻海良 , 刘相华 , 李长生

钢铁

采用显式动力学有限元方法,对立辊孔型内倒角半径R为30、50、80、110 mm 4种情况下多道次-平轧制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了辊孔型内倒角半径对轧件切头尾量、轧件稳定轧件边部变形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既定条件下,第1道次-平轧制过程中,随内倒角半径的减小头尾不均匀区域长度减少,第2、3道次-平轧制过程中,随内倒角半径的增加,头尾不均匀变形区域长度道次增加量减少;对比采用R为30 mm的孔型辊和R为110 mm的孔型辊轧后轧件的头尾不均匀长度,前者比后者少5.03%;轧件稳定轧件变形程度随着孔型辊内倒角半径的增加而减少。

关键词: 内倒角半径;切头尾;辊;-平轧制

辊孔型内倒角半径对轧件变形的影响

喻海良 , 刘相华 , 李长生

钢铁

采用显式动力学有限元方法,对立辊孔型内倒角半径R为30、50、80、110 mm 4种情况下多道次-平轧制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了辊孔型内倒角半径对轧件切头尾量、轧件稳定轧件边部变形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既定条件下,第1道次-平轧制过程中,随内倒角半径的减小头尾不均匀区域长度减少,第2、3道次-平轧制过程中,随内倒角半径的增加,头尾不均匀变形区域长度道次增加量减少;对比采用R为30 mm的孔型辊和R为110 mm的孔型辊轧后轧件的头尾不均匀长度,前者比后者少5.03%;轧件稳定轧件变形程度随着孔型辊内倒角半径的增加而减少.

关键词: 内倒角半径 , 切头尾 , , -平轧制

逆胶束介导化学发光法测定烟酸替诺

石文兵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8.09.027

在酸性条件下,烟酸替诺分子中氮原子被质子化后与阴离子AuCl-4形成离子缔合物,该缔合物被三氯甲烷带入鲁米诺的氯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AC)逆胶束中,离解出来的AuCl-4立即与鲁米诺产生化学发光.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发光强度与烟酸替诺的含量呈线性关系. 在优化的试验条件下,烟酸替诺的检测线性范围为0.01~15×10-6 g/mL,检出限(3σ)为0.4×10-9 g/mL,对浓度为1.0×10-6 g/mL的烟酸替诺进行11次平行测定,其RSD为1.26%. 方法简单、灵敏,已成功用于针剂中烟酸替诺的测定.

关键词: 逆胶束 , 烟酸替诺 , 化学发光

顶部节流条件下S型柔性管内油气水三相流流型转变实验研究

李乃良 , 郭烈锦 , 李文升 , 叶晶 , 张西迎

工程热物理学报

实验研究了集输-管系统中,管顶部节流条件下S型柔性管内油气水三相流流型及其转变机理.发现,随着阀门开度的减小,S型柔性管内依次会出现严重塞流、类弹状流和类泡状流.背压的升高是促使流型发生转变的原因,升高的背压抵消了管上游封闭气体的压力,从析抑制了管内气相的运动速度.本文建立了节流过程中S型柔性管内流型间转变的模型,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分析还表明,垂直上升管内得出的气液两相流型的PDF特征不能适用到S型柔性管中.

关键词: 油气水三相流 , 流型转变 , 节流 , 严重塞流 , 柔性

集输-S型管内气液两相流流型的PSD特征

李乃良 , 李文升 , 郭烈锦

工程热物理学报

在集输-S型柔性管系统中实验研究了空气-水两相流的流型,研究了不同流型下管段压差波动信号的频域特征,分析了压差波动信号的功率谱特性(PSD)。结果表明,随着流型由严重塞流向稳定流动的转变,管压差波动信号的能量值逐渐降低,能量值的频率范围逐渐升高。不同流型的功率谱能量值及主峰所在频率存在很大差别,压差信号的功率谱密度函数可作为识别S型柔性管系统中流型的有效手

关键词: S型柔性 , 流型 , 流型识别 , 功率谱密度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1393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