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77)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FTSR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X60管线钢的开发研究

卢军辉 , 张成武 , 张慧 , 朴峰云 , 刘家琪 ,

钢铁

基于对铌微合金化技术的系统研究,对X60管线钢的化学成分进行设计,针对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的特点,对生产过程的各项工艺参数进行控制,得到了87 mm×1 538 mm的薄铸坯;采取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技术,轧后得到7.9 mmXI 538 mm的板卷.经检测,生产的管线钢组织没有混晶现象,各项力学性能都达到了要求.观察冲击断口,发现延展性韧窝,没有分层现象,生产的X60达到了API-5L标准和工程使用要求.

关键词: X60管线钢 , 铌微合金化 , FTSR , 控制轧制 , 控制冷却

通钢FTSC连铸机结晶器锥度调节技术的应用实践

翟利伟 , 张德慧 ,

连铸

介绍了FTSC连铸机结晶器锥度调节技术的应用实践情况,对薄板坯连铸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锥度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采取相关措施,解决了锥度调节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稳定了薄板坯连铸生产顺行,提高了薄板坯产品质量.

关键词: FTSC连铸机 , 结晶器锥度 , 调节

薄板坯表面纵裂的原因分析

翟利伟 , 关春立 ,

连铸 doi:10.3969/j.issn.1005-4006.2007.05.008

分析了连铸薄板坯表面纵向裂纹的产生原因,结合通钢薄板坯生产实际情况,提出了改进措施.

关键词: 薄板坯 , 表面纵裂 , 措施

通钢FTSC连铸机开发SPHD低碳低硅钢的生产实践

翟利伟 , 关春立 ,

连铸

介绍了BOF-LF-FTSC工艺生产线生产SPHD低碳低硅钢的冶炼和薄板坯连铸工艺,重点分析了碳含量、硅含量等主要成分的控制措施和生产实践效果,为通钢FISC工艺薄板坯连铸机顺利生产SPHD钢以及今后开发新品种钢积累了经验.

关键词: F1SC铸机 , SPHD低碳低硅钢 , 控制措施

历代州窑古瓷的元素组成特征的中子活化分析研究

冯向前 , 冯松林 , 张文江 , 樊昌生 , 权奎山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5.01.043

对江西州窑从东汉晚期至晚唐五代8期400个瓷胎样品进行了中子活化分析, 分析结果显示碱金属元素Na和Rb、碱土金属元素Ba及Fe等作为胎的助熔剂元素随年代的变化趋势相似, 都呈现出两头高中间低的U字形变化规律, 其中Fe作为呈色元素, 其含量的高低与瓷胎颜色的深浅是一致的.分析结果还揭示州窑的发展与衰落以及窑址的不断变迁可能都与制瓷原料的发现与消耗有关.对分析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 可以将不同时期烧制的瓷胎样品大致分为5组: (1)东汉晚期东吴时期; (2)两晋和南朝时期; (3)隋代; (4)初唐和盛唐时期; (5)晚唐五代时期.

关键词: 核分析技术 , 州窑古瓷 , 元素特征

强阴离子色谱法从赤酵母培养液中分离纯化重组巴西日圆线虫乙酰胆碱酯酶

张耀东 , 杨伯伦

色谱 doi:10.3321/j.issn:1000-8713.2006.01.010

提出了一种从基因工程赤酵母(Pichia pastoris)培养液中分离纯化重组巴西日圆线虫(Nippostrongylus brasiliensis)乙酰胆碱酯酶(NbAChE)的方法.采用Q-Sepharose Fast Flow强阴离子交换色谱柱对重组NbAChE进行了分离纯化.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表明,纯化物的活性峰为单一蛋白质带,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6000.该方法的活性回收率为52.6%,纯化因子为3.87;纯化后AChE的比活为2 837 U/mg.结果表明,该法是一种理想的分离纯化重组NbAChE的方法.

关键词: 阴离子交换色谱 , 乙酰胆碱酯酶 , 赤酵母 , 培养液 , 分离 , 纯化

赤酵母还原制备Ag/ZrO2催化剂及其催化1,2-丙二醇选择氧化反应研究

景孝廉 , 王慧 , 陈慧梅 , 黄加乐 , 孙道华 , 李清彪

贵金属

将微生物还原法制备愇纳米颗粒的技术引入到催化剂的制备当中,惣赤酵母菌体干粉作为还原剂制备纳米愇粉,采用溶胶负载法将愇负载获得Ag/ZrO2催化剂,利用TEM、XRD、UV-Vis DRS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将所制备的催化剂用于1,2-丙二醇恒择悦化制备丙酮醛的反应中。悁究表明,在1,2-丙二醇的空速为5.2 h-1,反应温度340℃时,450℃下焙烧的愇负载量为8%的Ag/ZrO2催化剂获得了最佳的催化反应性能,1,2-丙二醇的转化率达到96.8%,丙酮醛的恒择性达到78.3%。

关键词: 催化化恘 , 微生物还原 , 愇催化剂 , 1,2-丙二醇 , 赤酵母

猛 庄奋强

, 庄奋强 , 林涛 , 吴峰松 , 殷声

金属学报

根据电化学原理, 得到高阻值衬层穿透性裂纹的电沉积电流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利用计算机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 对高阻值衬层进行分析与检测, 由此可以定量确定裂纹的大小, 再通过观测在裂纹处所沉积的金属(或采用电极扫描技术)来确定裂纹的位置及表面形状, 最终可以实现对高阻值衬层的快速无损探伤.

关键词: 高阻值衬层 , null , null , null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8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