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33)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提钒尾渣配碳直接还原铁试验

杨合 , 林强 , 薛向欣 , 刘东

钢铁钒钛 doi:10.7513/j.issn.1004-7638.2013.05.006

采用直接配碳的方式研究了从提钒尾渣还原铁的工艺流程,考察了配碳比、还原温度、时间对物料还原效果的影响,并借助XRD和SEM分析了温度和时间对提钒尾渣还原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配碳比2.5、还原温度和时间分别为1 200℃和30 min的最佳工艺参数下,铁的金属化率为85%左右;金属化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还原时间的延长而升高;还原过程铁元素的变化规律为Fe2O3→Fe3O4→FeO→Fe;延长还原时间影响铁的品位.

关键词: 提钒尾渣 , 配碳比 , , 还原 , 金属化率

杂质离子对沉淀多钒酸铵的影响

杨合 , 林强 , 薛向欣 , 刘东

钢铁钒钛 doi:10.7513/j.issn.1004-7638.2013.03.003

采用酸性铵盐法沉钒,研究了沉钒液中的杂质离子Cr、P、Si、Cl-、SO42-对钒沉淀的影响.结果表明:Cr浓度的增大能够显著降低钒的沉淀率,对低浓度的钒溶液影响更显著;Si对沉钒率影响较小,P对钒的沉淀率有较大影响,当P浓度大于0.1 g/L时,沉钒率在75%以下;Cl-在低浓度条件下对沉钒率影响不大,但当NaC1浓度大于100 g/L时,沉钒率低于20%;SO42-对沉钒率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V2O5 , 酸性铵盐沉淀 , 多钒酸铵 , 杂质 , 沉钒率

轧辊光纤激光化工艺试验

赵子强 , 张岩 , 裴悦凯 , 王潇 , 张瑞华 , 赵琳

钢铁研究学报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1-0963.20130308

利用光纤激光化系统对轧辊进行了化试验,研究了激光化参数对化点阵和粗糙度的影响,并尝试开发了激光无序化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激光有序化工艺条件下,化点尺寸、形态一致,呈现火山口形貌.激光功率、脉冲频率和脉冲占空比对化点尺寸有较大的影响,而激光功率、脉冲占空比和侧吹气体流量对化粗糙度具有明显的作用.采用脉冲频率调制的方式实现了光纤激光无序化工艺.无序化后,冷轧线工作辊表面粗糙度约为2.2μm,化峰值密度在75 cm-1以上;镀锌线光整机工作辊粗糙度约为3.2μm,化峰值密度在85cm-1以上,平均峰值密度达到了95cm-1.所开发的激光无序化工艺已应用于实际生产.

关键词: 光纤激光 , 有序 , 无序 , 脉冲调制 , 粗糙度 , 峰值密度

涂装絮状缺陷的分析及解决

王戈 , 李杰

电镀与精饰 doi:10.3969/j.issn.1001-3849.2004.02.009

油漆或粉末涂装涂层表面的杂质缺陷是常见的涂装质量问题,其中絮状物质的影响往往容易被忽视,因为絮状物质的来源多样解决起来也难于对症,而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治理的投入较大.除对絮来源进行了分析外,还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对钢板工件毛刺挂带的絮提出一种解决的新思路.

关键词: 涂装 , 絮类缺陷 , 涂层

不锈钢光纤激光化及其摩擦性能

符永宏 , 王浩 , 杨烨刚 , 符昊 , 华希俊

表面技术

目的:研究光纤激光化应用于模具表面,改善其摩擦特性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单因素变化法,研究激光功率、脉宽、频率、离焦量对化形貌的影响规律,分析化区域的显微硬度,并对不同形貌的化试样和光滑试样的摩擦性能进行对比。结果匹配特定的参数,可获得火山口形貌或球冠状形貌。化区域的硬度相对基材提高显著,最大提高了近4倍。同时,在模拟冷冲压拉深模具低速重载工况的摩擦实验中,化试样的摩擦系数比光滑试样大,同时随着化点直径、间距的增大,摩擦系数相应减小。结论激光化技术可对材料表面进行改形改性,能够用于优化模具表面摩擦特性。

关键词: 光纤激光 , 化形貌 , 显微硬度 , 摩擦特性

机械压缩蒸发工艺处理洗废水实验研究

武江津 , 安同艳 , 孙长虹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3969/j.issn.1007-8924.2011.03.043

利用机械压缩蒸发工艺对洗废水进行浓缩实验研究,对出水水质、蒸发量、耗电量等参数进行了考察,并进行了能耗和运行费用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机械压缩蒸发工艺将洗废水TS由29.2 g/L浓缩至342.6 g/L过程中,CODcr由42.8 g/L浓缩到463.3 g/L,出水CODcr在100~311 mg/L,吨水耗电量为43.3~75.7 kW.h/t,与四效蒸发相比,节能显著,运行费用低.机械压缩蒸发是一种很有前景的高浓度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关键词: 机械压缩蒸发 , 废水 , 热泵

电沉积铬化工艺及影响参数的研究

谭勇 , 于晓中 , 刘常升 , 孙杰

钢铁钒钛

常规的轧辊化工艺生产的化辊由于粗糙度衰减过快,使用寿命低,化冷轧辊表面形貌中凹坑多于凸起,不利于带钢对其表面粗糙度的复制.为了提高化冷轧辊的使用寿命,设计了一种在IF钢表面电沉积铬化的工艺:以脉冲电源为试验电源,以铬镀层的表面粗糙度Ra及硬度为考察对象,采用直流脉冲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通过脉冲电沉积在850mA/cm2的电流密度下其Ra达到3.79μm,得到了具有一定粗糙度且结晶状态为半球状的铬镀层,实现了金属表面的化.通过脉冲电沉积工艺得到的化镀层其硬度(HV)达到1000.

关键词: 冷轧板 , 电镀铬 , 脉冲电镀 , 轧辊 ,

TC4钛合金电子束化的实现方法和试验分析

王西昌 , 郭恩明 , 巩水利 , 李斌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提出了一种钛合金电子束化技术实现方法.借助于新型电子束扫描控制系统,通过扫描波形的特殊设计,可以实现电子束化技术,从而在金属表面产生高约几毫米的毛刺.利用这种实现方法,通过选取不同的扫描波形和扫描频率获得了各种不同的毛刺形貌,并进行了毛刺的组织分析.结果表明:六边汇聚型扫描波形化效果最理想,而合适的扫描频率同样也是产生化形貌的关键.毛刺的微观组织区域分成了边缘区、中心区、热影响区和母材.

关键词: 电子束 , 扫描波形和频率 , 毛刺 , 六边型汇聚 , 微观组织

激光化对镀铬层结晶位向及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周重光 , 刘国孝 , 苗美润 , 贺勇 , 彭林华 , 阎洮 , 谢志萍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doi:10.3969/j.issn.1004-244X.2010.04.024

针对激光化提高镀铬层硬度和耐磨性的现象,采用X-衍射测试不同状态铬层晶粒位向,利用晶粒密排面的排列位向定性分析铬层织构改变情况.结果表明,基体经化处理产生的高密度位错和表面形貌改善了电镀铬层织构,是使铬层硬度、耐磨性能提高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激光 , 铬层 , 摩擦磨损 , 晶格位向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14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