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7)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电子玻纤拉丝张力及毛羽影响因素

苏中华 , 于翔 , 高正源 , 云腾 , 周西林

玻璃钢/复合材料

本文叙述了玻璃纤维的特性、用途、质量影响因素及我国玻璃纤维的发展历程.实验研究了涂油器位置、集束装置类型、排线器形状、拉丝机距离、绕丝筒尺寸和冷却器尺寸等对电子玻璃纤维拉丝张力的影响,对不同条件下获得的D450纱线进行毛羽检测.通过分析拉丝张力、毛羽数量与拉丝工艺之间的关系,确定电子玻璃纤维的最佳拉丝工艺.

关键词: 拉丝张力 , 电子玻璃纤维 , D450 , 毛羽

基于4 MV静电加速器的高温辐照装置研制及离子辐照初步实验

雷前涛 , 包良满 , 李健健 , 刘哲 , 高杰 , 曹建清 , 邓琦 , 王永其 , 李晓林 , 叶伯年 , 朱德彰 , 毛羽 , 闫隆 , 周兴泰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11804/NuclPhysRev.32.S1.15

为了模拟钍基熔盐堆(TMSR)材料的中子辐照损伤,基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SINAP)的4 MV静电加速器,研制了一台专用的离子束辐照装置。装置主要由束流传输线和高温、高真空靶室组成。束流传输线装有用于束流磁场扫描和束流监测的设备。装置可提供H+,He+,Ar+等束流用于离子束辐照,束流最高能量4 MeV,最大流强2μA。辐照温度范围为液氮温度至950℃。辐照面积最大为30 mm×30 mm。装在靶室的由旋转铝片构成的变能器对束流能量进行调制,可以在样品中得到均匀的辐照损伤。初步的实验结果表明,装置适用于高温合金及其他熔盐堆材料的辐照损伤研究。

关键词: 离子束辐照装置 , 静电加速器 , 高温

碳纤维上浆工艺及其对碳纤维性能的影响研究

张焕侠 , 李炜 , 罗永康

玻璃钢/复合材料 doi:10.3969/j.issn.1003-0999.2011.03.011

碳纤维作为复合材料增强纤维的理想材料,具有广阔的用途.为了提高其加工工艺性及界面性能,本文利用高耐磨性的聚氨酯树脂作为浆料,对聚丙烯腈基碳纤维上浆,研究了其最佳的上浆工艺和上浆率,同时还研究了不同浆料固含质量分数对其碳纤维浆纱的拉伸强度、耐磨性、表面毛羽及耐水性的影响.

关键词: 碳纤维 , 上浆 , 耐磨 , 毛羽 , 耐水性

催化剂筛选:火山型曲线成因理论解析及其在多相催化中的应用

毛羽 , 陈建富 , 王海丰 , 胡培君

催化学报 doi:10.1016/S1872-2067(15)60875-0

多相催化对于现代社会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催化剂的理性设计/筛选是现代催化化学研究者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其中,火山型曲线是一个的重要工具。它指出对于一个催化反应来说,其催化活性针对关键物种吸附能来说呈一条先上升后下降的曲线,要求最佳催化剂对中间体的吸附能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近几十年来,密度泛函理论等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的发展让许多催化剂表面反应微观物理量的计算成为了可能,这极大地拓展了火山型曲线的应用范围。 ;然而,对于火山型曲线根源的解释,人们却并非了解得十分清楚;一些基本科学概念的理解很多还是基于经验性的Sabatier原理:吸附太弱不利于吸附、太强不利于脱附。针对该问题的科学解析,本文进行了详细的动力学探究,试图以完全数学解析的方式回答催化反应中火山型曲线的必然存在性、产生根源及在催化活性预测中的内涵。本文采用了两步催化模型以及微动力学来进行速率方程的推导,并考虑BEP关系(基元反应的能垒与其反应焓存在线性关系)的应用,最终将整体反应速率转化为中间体吸附能相关的单值函数。基于对该函数的系列推导和分析,得到如下基本结论:(1)从数学上以一个完全的解析形式证明了催化反应中火山型曲线的存在。(2)通过对比催化反应与与之对应的气相反应,我们证明了:若无催化剂参与反应,则火山型曲线不会产生;由于催化剂表面的参与,随着催化剂吸附能力的增强,其表面会因为吸附作用而被占据毒化,导致反应速率存在一个最大值,即形成火山型曲线。从概念上讲,火山型曲线的根源是由“吸附过程引发表面活性位占据”这一自毒化效应造成的,它的存在可能体现为多相催化的基本属性。(3)数值模拟解析展示了表面反应与气相反应的区别,印证了我们的数学解析结论。同时,通过一定的简化,我们对火山型曲线中各部分的斜率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对于吸附决速过程,催化反应和气相反应斜率相同,其差别主要出现在脱附决速过程。在此阶段由于吸附能过大,表面被毒化,表面反应速率开始下降;而气相反应的速率依然上升。(4)表面反应速率方程的分解和简化结果表明,最佳催化剂在反应中的空活性位点覆盖度和其BEP关系的斜率存在内在关联关系(θ*opt=1–α),据此讨论了其在催化剂寻优过程中的意义。尝试解释了(a)合成氨反应中正逆反应所需最佳催化剂不同的现象;(b)合成氨或CO甲烷化反应最佳催化剂为前过渡金属、而CO/NO氧化等为后过渡金属这一典型催化现象的物理图像。最后,针对火山型曲线理论框架在实际催化剂理论筛选寻优中的应用,我们简要综述了本课题组近年来在光解水制氢Pt基助催化剂和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对电极材料设计方面的理论进展。

关键词: 火山型曲线 , 多相催化 , 密度泛函理论 , 微观动力学 , 催化剂筛选 , 两步模型

涤/粘混纺纱上浆工艺实践

贠秋霞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浆纱工序是织物织造的关键工序,针对涤/粘混纺纱易产生静电、毛羽多等特点,制定了两种经纱上浆配方,对其浆液性能、浆膜性能及浆纱质量等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13tex涤/粘混纺纱的最佳上浆工艺.

关键词: 涤/粘混纺纱 , 浆液性能 , 浆膜性能 , 浆纱质量

碳纤维缝编工艺差异性分析与评估技术

颜鸿斌 , 安明康 , 王健 , 季雪松 , 刘胜利

宇航材料工艺 doi:10.3969/j.issn.1007-2330.2014.04.014

织物用国产碳纤维的性能评价及改进、碳纤维缝编工艺技术的研究等均需要一些必要的分析评估手段.上机织造比较分析表明,碳纤维本身的特性、导纱机件材料与结构形式、送纱方式等工艺设备和技术路线对碳纤维缝编工艺性能影响较大,国产HF10-12K碳纤维的缝编工艺效率和质量明显低于T700-12K碳纤维的;采用旋转轮导纱结构和主动送纱方式等,可有效提高国产碳纤维在碳纤维缝编织物制备工艺质量和工艺效率.结果表明,碳纤维毛羽是影响碳纤维缝编织造工艺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因素,参数“纱线毛羽指数”、“织物拉伸强力/原纱强度(比值)”和“织物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原纱强度(比值)”可用来定量比较分析和评估各碳纤维纱线的缝编织造工艺差异性.

关键词: 碳纤维 , 缝编 , 工艺 , 评估

上浆量对碳纤维的立体织造损伤及其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

焦亚男 , 祁小芬 , 吴宁 , 纪高宁 , 王静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13801/j.cnki.fhc1xb.20150303.002

结合立体织造技术和树脂传递模塑(RTM)工艺制备了不同上浆量国产碳纤维的2.5D经向增强复合材料.使用毛羽测试法、复丝拉伸法及SEM分析了不同上浆量预制织物中经纱、衬经纱和纬纱的织造损伤情况.结果表明:碳纤维织造损伤率随着上浆量的增加而减小;2.5D经向增强复合材料中纱线的损伤率大小依次为纬纱、经纱、衬经纱.复合材料拉伸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国产碳纤维上浆量为2.01%时,2.5D经向增强复合材料的性能最佳.

关键词: 国产碳纤维 , 上浆量 , 织造损伤 , 复合材料 , 拉伸性能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