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379)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压电及弹性层厚度对弯曲元件特性影响的研究

鄂世举 , 杨志刚 ,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doi:10.3969/j.issn.1004-244X.2009.03.001

研制一种三叠片型压电双晶片驱动器,上下两层为压电陶瓷材料PZT-5H,中间弹性层为铍青铜.利用激光测试仪LC-2400A及LV-1610对压电弯曲元件的输出位移、位移滞环、蠕变量及基频等特性进行实验测试.通过实验,确定压电弯曲元件的弹性层及压电晶片的厚度对其特性的影响,分析影响压电弯曲元件性能的因素.

关键词: 压电弯曲元件 , 厚度 , 位移 , 蠕变量

镍镀层的脆性问题

袁诗璞

电镀与涂饰

总结了镍镀层脆性的一般规律,给出了用以判断镍镀层脆性的简单方法,讨论了分别由内应力、异种阳离子引入及有机杂质夹杂所引起的脆性问题.强调了正确采用并补加添加剂的重要性,分析了对镀液盲目进行大处理的不良后果,指出了采用活性炭吸附有机杂质时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镍镀层 , 脆性 , 内应力 , 光亮剂 , 杂质 , 活性炭 , 吸附

薄膜的湿性能研究

冯冬晖 , 张立志 , 宋耀祖 , 闵敬春

工程热物理学报

膜式全热交换器是新风节能型空调系统的重要部件.本文针对膜式全热交换器中的薄膜湿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二维对流扩散传质物理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模拟与分析,获得了温度、进口湿度、进口体积流量及工作室内下腔空气层高度对出口湿度和湿交换率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薄膜可以拥有很高的湿能力,它在全热交换器中的湿性能优于纸质材料,有望在新风节能空调以及其他相关领域上获得广泛应用.

关键词: 薄膜 , 湿 , 湿阻力 , 实验测量 , 数值计算

沅陵家垭金矿床围岩蚀变特征及地质意义

谢新泉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5.04.005

家垭金矿床位于雪峰弧形隆起带转折部位,含金蚀变带赋存于板溪群马底驿组中上部粉砂质板岩中,受层间破碎带控制,官庄-黄土铺逆掩断层、陈家-香草湾逆掩断层呈NE45°~80°走向贯穿矿区中北部,控制了金矿(化)体的产出,已发现了3条矿脉,延伸长,厚度大,品位高,矿石矿物主要是自然金.次有少量辉锑矿、毒砂、黄铁矿等.脉石矿物主要是石英、绢云母、绿泥石等.围岩蚀变发育,类型多样,其中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硅化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关键词: 金矿 , 围岩蚀变 , 金矿化 , 含矿岩系

多晶空芯能光纤的研究与进展

侯蓝田 , 周桂耀 , 杨育林 , 侯峙云 , 严承序 , 齐家祥 , 刘继刚

材料导报

总结了十几年来对多晶空芯能光纤的研完与进展,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制造能光纤的工艺流程,组装了新的光纤设备,制造出了几百米空芯能光纤,装配了一台带能光纤的CO2激光治疗机.

关键词: 工艺 , 设备 , 能光纤 , 激光治疗机

红外硫系光纤像束研究进展

祝清德 , 王训四 , 聂秋华 , 姜晨 , 朱敏鸣 , 廖方兴 , 张培全 , 张培晴 , 吴越豪

硅酸盐通报

硫系光纤像束作为一种红外图像的传输媒质,就是通过光纤将红外光学图像直接从一端传输到另一端,不需要经过传统光纤通信中所需的光电信号转换过程.光纤束像的基本原则是保证图像像元间互不干扰的独立传输,扩充了光纤只能传输光信号而不能传输图像的功能.类似于可见光波段采用塑料光纤或石英光纤像,红外图像的传输可以采用红外光纤像束.在红外光纤和光纤像束的发展过程中,红外硫系光纤像束以其特有的红外光学应用优势和不可替代的成纤特性,具备广泛应用于医学、工业、科研、军事、航天等众多科学技术领域的潜力.本文在归纳光纤像束与其它像系统相比所具有的优势的基础上,又讨论了影响硫系光纤像束像性能的多种因素,并阐述了硫系光纤像束的特点、应用及其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 红外光纤像束 , 像元 , 酸溶法 , 叠片法 , 分辨率

一个改进的量子隐形态回路

张晓明 , 解光军 , 肖晗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07.01.011

量子隐形态是一种典型的量子通信方式,它用经典辅助的方法来传送量子态,并引入了量子纠缠的特性.实现隐形态的量子回路形式有很多,为了更有效地传递量子态,本文在Brassard回路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改进的量子回路,它具有更简洁的结构,并能实现量子隐形态.

关键词: 量子光学 , 量子隐形 , 量子回路 , 量子通信

基于蓝为显色剂的高酸度试纸

赫春香 , 王微 , 霍春宝 , 高峰

应用化学 doi:10.11944/j.issn.1000-0518.2015.10.150056

研究了色素蓝对氢离子浓度大于1 mol/L溶液的颜色响应及其变色机理,并将其作为显色剂应用于高酸度试纸的研发.研究表明,固定于改性基纸上的蓝处于氢离子浓度为0.1~9.0 mol/L范围的介质溶液中时,其颜色变化表现出明显的酸度响应特征,即随着溶液酸度的提高,蓝逐渐由蓝色转化为蓝绿色、绿色、黄绿色直至黄色.该响应具有普适性,不受无机酸的种类与氧化性强弱的影响.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溶液酸度对蓝光吸收特性的影响,提出其可能的变色机理.以蓝为显色剂开发出高酸度试纸,该试纸可以直接检测溶液中0.1~9.0 mol/L范围内的氢离子平衡浓度,精确度为±1 mol/L.

关键词: , 酸度响应 , 高酸度试纸 , 变色机理

渣-钢间氧速率的研究

吴伟 , 张华书 , 王贵平

连铸 doi:10.3969/j.issn.1005-4006.2002.03.001

本文通过建立顶渣向钢水氧的物理模型来讨论影响中间罐中顶渣向钢水氧的因素.并在油-水体系中测定苯甲酸的容量传质系数,从而考察注速及中间罐结构对钢-渣间传质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顶渣中氧化铁含量和传质系数是影响顶渣向钢水氧速率的主要因素,而注速及中间罐结构对钢-渣间氧速率也有很大影响.

关键词:

汉代含“银灰”钱币的锈蚀产物

贾松 , 刘成

腐蚀与防护 doi:10.11973/fsyfh-201701017

采用超景深三维显微镜和扫描电镜(SEM)对汉代含“银灰”钱币锈蚀产物进行显微观察,并通过电子能谱、X射线粉末衍射和X射线荧光光谱等手段,对钱币本体、银灰层及其他锈蚀产物进行了研究,利用离子色谱法对钱币的包裹土进行了分析.确定钱币表面的锈蚀物主要为Cu2S(银灰色)、Cu2O(红褐色)、Cu2(OH)2CO3(绿色)和PbCO3(白色),探讨了含银灰钱币锈蚀结构的形成机理.

关键词: 汉代钱币 , 银灰亮光泽 , 锈蚀结构 , 形成机理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38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