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718)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硅钢高温氧化铁皮的显微结构表征

吴园园 , 张珂 , , 牛亚

冶金分析 doi:10.13228/j.issn.1000-7571.2014.10.005

利用电子探针面分析、状态分析及电子背散射衍射相分析技术研究硅钢高温氧化铁皮的显微结构.电子探针面分析可以直观的看出元素的分布状态,初步判断氧化铁皮的结构,而状态分析可以准确表征常规氧化铁皮中铁元素的状态,对于合金元素富集区域则通过电子背散射衍射相分析技术来标定.结果表明,高温氧化铁皮的结构主要有4层,即最外层为厚度约为10 μm的Fe2O3相,次外层为Fe3O4相,中间层为FeO相上分布有颗粒状的Fe3O4相,最内层为FeO相和Si元素富集的Fe2SiO4相.其中Fe2SiO4层的分布特征与加热温度密切相关:1 100℃时,Fe2SiO4相呈颗粒状,弥散分布在FeO层;1 200℃时,Fe2SiO4相呈液态,侵入基体和疏松的FeO层,且沿着FeO晶界呈网状分布.

关键词: 电子探针 , 状态分析 , 面分析 , 电子背散射衍射 , 硅钢 , 氧化铁皮 , 显微结构

某电厂锅炉用12Cr1 MoVG钢过热器管爆管的原因

董登超 , 张珂 , , 顾锋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11973/jxgccl201607024

某电厂锅炉用12Cr1MoVG钢过热器管在使用约17520 h 后发生爆管,为找到爆管的原因,对其进了失效分析。结果表明:该钢管长期在高温环境下服役,基体组织发生了珠光体球化,导致钢管的强度降低;在高温蒸汽环境下,钢管内壁易生成氧化皮,氧化皮的脱落、再生过程循环往复,导致钢管厚度减薄,强度降低;以上两者共同作用使得钢管的强度下降明显;由于蒸汽中含有腐蚀性元素,导致钢管内壁产生腐蚀凹坑,这些凹坑处会产生应力集中,在高温下,当应力集中程度超过钢管的强度后,就发生了爆管。

关键词: 12Cr1MoVG钢 , 过热器管 , 爆管 , 氧化皮

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三维重构夹杂物的形态和分布

吴园园 , , 张珂

冶金分析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0-7571.009750

以MnS易切削钢和E H36电渣焊焊缝区样品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的自动系列切片和成像(Auto Slice & View )功能对夹杂物进行逐层切片并成像,然后利用A mira软件根据夹杂物的衬度进行三维重构,从而得到钢铁材料中单一夹杂物及复合夹杂物的形态和分布。其中,复合夹杂物的物相确定还结合了电子探针的元素面分析和电子背散射衍射的物相分析功能。结果表明,MnS易切削钢中的夹杂物呈现条形体、纺锤形体和椭球形体共存的分布状态,而EH36电渣焊焊缝区的复合夹杂物主要由晶态Mn2 TiO4相和富集Al、Ca、Mg、Si、Mn、O元素的非晶相组成,且两种相伴生存在。夹杂物的三维重构图清晰显示了夹杂物的形态和分布特征,对于研究夹杂物对钢材性能的影响提供了重要依据。

关键词: 聚焦离子束 , 三维重构 , 自动切片与成像 , 夹杂物 , 形态和分布

差对矢量偏振贝塞耳-高斯光束聚焦场的影响

赵肇雄 , 刘勇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09.06.001

利用Richarda-Wolf矢量衍射积分公式,获得矢量偏振贝塞耳-高斯光束经具有初级差的高数值孔径系统聚焦后的三维光场复振幅函数,模拟了不同差系数下聚焦光场的纵向分布,以及焦平面和光轴上的光强.研究表明,初级差的存在导致矢量偏振贝塞耳-高斯光束的会聚光场发生偏移和变形,焦平面光强的分布和光轴上的光强峰值都受初级差和入射光偏振态的共同影响,偏振态和初级差不影响聚焦光场在光轴上的对称分布.

关键词: 物理光学 , 贝塞耳-高斯光束 , Richards-Wolf矢量衍射积分 , 径向偏振 , 方位角偏振 ,

历代州窑古瓷的元素组成特征的中子活化分析研究

冯向前 , 冯松林 , 张文江 , 樊昌生 , 权奎山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5.01.043

对江西州窑从东汉晚期至晚唐五代8期400个瓷胎样品进行了中子活化分析, 分析结果显示碱金属元素Na和Rb、碱土金属元素Ba及Fe等作为胎的助熔剂元素随年代的变化趋势相似, 都呈现出两头高中间低的U字形变化规律, 其中Fe作为呈色元素, 其含量的高低与瓷胎颜色的深浅是一致的.分析结果还揭示州窑的发展与衰落以及窑址的不断变迁可能都与制瓷原料的发现与消耗有关.对分析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 可以将不同时期烧制的瓷胎样品大致分为5组: (1)东汉晚期东吴时期; (2)两晋和南朝时期; (3)隋代; (4)初唐和盛唐时期; (5)晚唐五代时期.

关键词: 核分析技术 , 州窑古瓷 , 元素特征

材料的研究进展

宁文生 , 杜丕一 , 翁文剑 , 韩高荣 , 沈鸽

材料导报

从气材料种类、制备方法、改善气材料缺陷的手段等方面介绍了气材料的研究进展,论述了气材料研究中的新动向,展望了它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 材料 , 制备方法 , 改善性能 , 新动向

传感器的发展

陈长庆 , 胡明 , 吴霞宛

材料导报

综合介绍了气传感器的种类及其近期的发展以及MEMS技术对气传感器的推动,并着重对声表面波(SAW)气传感器及石英微天平(QCM)气传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涂层材料作了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 MEMS , 声表面波 , 石英微天平 , 传感器

MEMS气传感器

惠春 , 徐爱兰 , 徐毓龙

功能材料

随着MEMS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MEMS器件和系统相继问世,MEMS气传感器是其中之一.本文重点介绍了7种MEMS气传感器.

关键词: MEMS技术 , 牺牲层技术 , MEMS气传感器

材料吸附研究进展

胡耀强 , 权朝明 , 刘海宁 , 吴志坚 , 叶秀深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6.011.021

通过改变环境温度,温吸附材料可以实现对蛋白质、染料及其他物质的吸附、脱附和控制释放,而无需添加其他试剂,降低了这些过程造成的污染.因此温吸附材料作为智能响应材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越来越多科研工作者的关注.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是现在被研究得最多的温材料,它的相转变温度(LCST)为32℃,许多复合的温吸附材料的LCST小于40℃,这使得温吸附材料在蛋白质的活性分离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主要综述了温材料在吸附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吸附机理进行了总结分析,同时对温吸附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材料 , 吸附 , 染料 , 蛋白质

新型氧薄膜材料

徐明霞 , 刘丽月 , 郑嘹赢 , 樊丽莹 , 徐廷献

材料研究学报 doi:10.3321/j.issn:1005-3093.2001.01.003

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制备了用于汽车新型传感器的氧薄膜材料,包括过渡金属氧化物(MoOx、TiOx、CrOx)、钙钛矿型(SrTiO3/LaNiO3、LaNiO3、LaCrO3)和类钙钛矿型(La1-xMxNiO4)纳米粒子薄膜.结果表明,与传统氧传感器用的ZrO2、TiO2半导体材料相比,这三类材料的阻温系数小,敏感度高,响应速度快

关键词: 薄膜材料 , 特性 , 纳米粒子 , 溶胶 , -凝胶法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172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