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92)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Cu-W复合电沉积工艺研究

, 张晓燕 , 李广宇 , 马小东 , 敖启艳

表面技术 doi:10.3969/j.issn.1001-3660.2008.05.022

电接触材料要求具有很好的抗电弧烧蚀和抗熔焊性能,但纯铜很难达到该种要求.利用复合电沉积方法,在纯铜表面形成Cu-W复合镀层,使其满足电触头材料的使用性能.重点研究了镀液中W的质量浓度、电流密度、搅拌强度和温度工艺参数对Cu-W电接触材料复合镀层中W微粒沉积量的影响,并且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复合电沉积的最优工艺:W的质量浓度为35g/L、电流密度为4A/dm2、搅拌强度为600r/mjn、温度为50℃.

关键词: 复合电沉积 , 复合镀层 , 工艺参数 , 电接触材料 , 铜钨合金

熔敷金属扩散氢出特性研究

魏金山 , 张京海 , 张田宏

材料开发与应用 doi:10.3969/j.issn.1003-1545.2003.01.006

采用酒精法测量扩散氢,研究了焊条熔敷金属扩散氢含量以及在测氢过程中扩散氢出量与出时间的关系(出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熔敷金属扩散氢出特性受扩散氢含量、焊道数、熔敷金属化学成分和表面状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熔敷金属扩散氢(HDo)可以分为快速出扩散氢(HDq)和慢速出扩散氢(HDs)两部分.

关键词: 焊条 , 扩散氢 , 出特性

铝划伤表面外电子发射及其初始氧化

马圣驷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新鲜裸露金属表面外电子发射与金属初始氧化,是同一个过程。外电子发射状况直接与氧化层单层的形成相联系。由此,通过在常温低压下铝划伤表面外电子发射衰减,讨论了划伤铝初始氧化的动力学过程。新鲜裸露铝的氧化,起先服从抛物线生长律,随后为倒对数生长律。

关键词:

历代州窑古瓷的元素组成特征的中子活化分析研究

冯向前 , 冯松林 , 张文江 , 樊昌生 , 权奎山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5.01.043

对江西州窑从东汉晚期至晚唐五代8期400个瓷胎样品进行了中子活化分析, 分析结果显示碱金属元素Na和Rb、碱土金属元素Ba及Fe等作为胎的助熔剂元素随年代的变化趋势相似, 都呈现出两头高中间低的U字形变化规律, 其中Fe作为呈色元素, 其含量的高低与瓷胎颜色的深浅是一致的.分析结果还揭示州窑的发展与衰落以及窑址的不断变迁可能都与制瓷原料的发现与消耗有关.对分析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 可以将不同时期烧制的瓷胎样品大致分为5组: (1)东汉晚期东吴时期; (2)两晋和南朝时期; (3)隋代; (4)初唐和盛唐时期; (5)晚唐五代时期.

关键词: 核分析技术 , 州窑古瓷 , 元素特征

相界面出惰性气泡时相间传质

李新海 , 陈新民 , 莫鼎成 , 刘今

金属学报

本文针对液-液两相接触时的传质过程,以流体动力学理论及相间传质的渗透理论为基础,根据界面上惰性气泡出界面时流体流动及传质过程的特征,导出了气泡促进的相间传质系数的数学关系式。该关系式表明,流体中传质速率不仅与出气泡的体积速度的平方根成正比,同时与气泡大小、界面上气泡分布密度等参数有关。该关系式能较好地描述文献中的实验数据。

关键词: 相间传质 , gas bubble , liquid--liquid reaction

散系数及接受系数在求解辐射直接交换面积中的应用

李国军 , 陈海耿

材料与冶金学报 doi:10.3969/j.issn.1671-6620.2009.03.016

基于散系数定义,给出了直角坐标系下散系数积分表达式.采用积分简化公式推导了散系数及接受系数的降重积分表达式,并应用高斯数值积分进行求解.应用散系数及接受系数对气体段对自身及气体段对相邻表面段的直接交换面积进行求解验证.结果表明,采用降重积分求解散系数及接受系数计算结果更精确,用于求辐射直接交换面积时精度更高,并可以节省一定的机时.

关键词: 散系数 , 接受系数 , 直接交换面积 , 段法

保护膜外电子发射特性对壁电荷的影响及改进方法

李青 , 朱笛 , TOLNER Harm

液晶与显示 doi:10.3969/j.issn.1007-2780.2009.04.009

保护膜的外电子发射有利于缩短PDP响应时间并使放电稳定进行,但同时也会带来壁电荷的损失.文章评述了保护膜的外电子发射特性致使壁电荷损失的因素,并讨论了目前为改善壁电荷损失采用的方法,为合理利用保护膜的外电子发射特性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基础.

关键词: 保护膜 , 电子发射 , 壁电荷 , PDP

混合稀土精矿氧化焙烧过程中氟的出规律研究

吴志颖 , 吴文远 , 孙树臣 , 边雪 , 涂赣峰

稀土 doi:10.3969/j.issn.1004-0277.2009.06.004

利用气相色谱技术研究混合稀土精矿焙烧过程中氟的出规律,分别对混合稀土精矿在400℃~750℃下焙烧30min~120min的各个条件进行实验,测出不同条件下焙烧气体中的氟总量、出率、混合稀土精矿的分解率以及焙烧产物的物相组成,分析了氟的出率与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和环境湿度等因素间的关系,揭示了氟出的化学反应机制,为控制环境污染、优化处理工艺提供依据.

关键词: 混合稀土精矿 , 焙烧 , , 出规律 , 气相色谱

含氟铁精矿焙烧过程中气态氟化物的出研究

王艺慈 , 张建良 , 宋小龙 , 张芳 , 罗果萍 , 王晶

稀土

采用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化学分析等检测分析手段,研究了白云鄂博铁精矿焙烧过程中气态氟化物的出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白云鄂博铁精矿中的氟碳铈矿在499.5℃~558.6℃分解,饱和水蒸气气氛下焙烧时氟会出,其机理是水蒸气和氟碳铈矿中的氟生成HF;而萤石中的CaF2与SiO2、K2O、Na2O、Al2O3、MgO等脉石成分及焙烧气氛中的水蒸气自600℃开始反应,主要以SiF4、KF、NaF、HF等气态氟化物形式出.在白云鄂博铁精矿焙烧过程中,焙烧温度及焙烧气氛中的水蒸气是影响氟出的重要因素.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气态氟化物的出率明显提高;焙烧气氛中的水蒸气能够促进氟碳铈矿及萤石中的氟以HF形式出.本文探明了气态氟化物生成的机理及氟出主要影响因素,为改进白云鄂博铁精矿焙烧工艺、减少焙烧或烧结过程中氟的排放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氟碳铈矿 , 萤石 , 焙烧 , 气态氟化物 ,

抑制混合型稀土精矿焙烧过程中氟出的研究

吴志颖 , 吴文远 , 孙树臣 , 边雪 , 涂赣峰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10.02.020

利用气相色谱技术研究含混合稀土精矿焙烧过程中氟出的问题,分别对混合稀土精矿和加入一定量CaO-NaCl-CaCl_2助剂的混合稀土精矿在400-750℃下焙烧30~120 min的各个条件进行实验,测出不同条件下焙烧气体中的氟总量、出率、分解率以及焙烧产物的物相组成.结果表明:70%的环境湿度下,焙烧混合稀土精矿过程中氟的出率随焙烧温度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其中焙烧温度的影响较大,750℃下焙烧2 h时可达29.952%;添加CaO-NaCl-CaCl_2助剂不仅降低了混合稀土精矿的分解温度,使混合稀土精矿在700℃下焙烧2 h的分解率在90%以上,更重要的是抑制了焙烧过程中氟的出,使氟的出率由19.296%下降为0.315%,相对抑制作用为98.37%.

关键词: 混合稀土精矿 , 助剂 , 焙烧 , 固氟 , 气相色谱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0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