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4852)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多用酸洗缓蚀剂DSCH-2的性能研究

敖建平 , 曾为民 , 孙国忠 , 刘炳根 ,

材料保护 doi:10.3969/j.issn.1001-1560.2001.01.001

在原先研究成功的DSCH-1型多用酸洗缓蚀剂的基础上,对缓蚀剂的配方、添加剂的影响、缓蚀机理等,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研制成新型的DSCH-2缓蚀剂,它适用于多种金属在多种酸中酸洗时的缓蚀。例如,20锅炉钢和紫铜在55±1℃的HCl中缓蚀效率分别达到98.9%和85.6%,缓蚀效果优良,缓蚀剂用量可大大降低,酸洗液长时间保持澄清,没有沉淀物,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关键词: 酸洗 , 缓蚀剂 , 动电位扫描

镍基单晶合金能力提高的电子层次探究

孙跃军 , 姜晓琳 , 张倩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以第1代镍基单晶合金CMSX-2、第2代合金CMSX-4和第3代合金CMSX-10为研究对象,利用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EET)计算3种合金的电子结构参数,在理论上探究镍基合金能力提高的本质原因.研究结果表明:CMSX-2、CMSX-4、CMSX-10合金γ与γ'相最强共价键上共价电子对数nA的统计值nA、原子状态组数σN以及界面原子状态数σ的数值依次增加;γ-Me/Ni界面△ρ''的数值依次减小,γ'-Me/Ni界面Δρ'的数值依次增加;合金的能力与合金特征相的共价电子对数、原子状态组数及界面电子密度差密切相关.

关键词: 镍基单晶合金 , 能力 , EET , 电子结构参数

黄河压舟浮桥的腐蚀与防护

邵杰 , 孙志伟 , 曹瑞祥

腐蚀与防护

介绍黄河中压舟浮桥的特点,全面分析论述压舟浮桥的腐蚀.提出了一些防腐蚀的措施.

关键词: 黄河 , 浮桥 , 压舟 , 腐蚀 , 防腐措施

GFRP人行设计探索

袁渐超 , 任司南 , 熊皓 , 刘保良

玻璃钢/复合材料

为研究复合材料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以天津某复合材料人行为研究对象,采用ANSYS 11.0建立该空间有限元模型,对其进行结构验算与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材料设计,复合材料桥梁可以满足现行的规范要求.最后探讨了复合材料桥梁设计面临的技术困难——结构设计准则和结点连接技术,并根据当前国内外复合材料的发展和环境恶化的加剧,对复合材料桥梁的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关键词: 人行 , 复合材料 , 结构分析 , 设计准则 , 环保

电缆架的电弧喷涂工艺

聂玉华

电镀与涂饰

介绍了电缆架电弧喷涂的工艺流程,包括:架焊缝处理-表面喷砂处理-电弧喷锌-涂层封闭-检查-成品.讨论了各工序的特点和要求.

关键词: 电缆 , 电弧喷涂 , 喷砂 , 封孔

钢成功轧制HRB600高强抗震钢筋

钢铁

近日,钢成功轧制规格为25mm的HRB600高强抗震钢筋300t,各项指标满足设计要求,填补了中国600MPa级别高强钢筋生产的空白。钢从2011年年初开始就提出了按照国家标准成分范围研制和开发600MPa级高强钢筋的科研攻关课题,

关键词: 抗震钢筋 , 轧制 , 钢筋生产 , 高强钢筋 , 国家标准

高效式热风循环烘炉

袁永壮

涂料工业 doi:10.3969/j.issn.0253-4312.2003.01.010

介绍了热效率高、烘炉内温度场均匀性好和稳定性高的高效式热风循环烘炉的优点及其设计.

关键词: 高效式热风循环烘炉 , 优点 , 设计

耐烧蚀力格栅成型工艺研究

徐戈

玻璃钢/复合材料 doi:10.3969/j.issn.1003-0999.2001.06.014

本文介绍了新型力格栅的研制,选用镁酚醛树脂作基体,4114纱无碱玻璃纤维预浸料和预混料混合增强材料,模压成型的工艺方法,使产品具有耐烧蚀、高强度、抗冲刷等性能.

关键词: 预浸料 , 预混料 , 模压

压灰口铸铁构件的强度分析

李克安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doi:10.3969/j.issn.1673-2812.1999.04.018

现行灰口铸铁压构件的强度分析方法和强度条件计算式存在明显的缺陷和不足之处.本文在分析这一问题时计入了内摩擦力的影响,并给出了内摩擦角φ的取值范围,最后得到了更准确、更符合工程实际的强度条件.

关键词: 灰口铸铁 , 压缩破坏 , 强度条件 , 内摩擦力

应用联模型预测复合材料吸湿老化剩余强度

常新龙 , 李正亮 , 胡宽 , 孙涛

复合材料学报

采用试验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吸湿老化剩余强度,测试了基体的吸湿性能,对老化前后基体、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根据纤维和基体性能测试数据,应用联模型计算了复合材料的吸湿老化剩余强度,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一致.结果显示:在小吸湿率条件下,利用联模型能够准确预测复合材料的破坏演化规律及其最大剩余强度.当主力层破坏由纤维控制时,由湿老化引起的纤维强度的下降直接导致复合材料最大拉伸强度的下降;当破坏由基体控制时,影响复合材料吸湿剩余强度的主要因素是基体硬化及强度的下降.较小吸湿率对纤维与基体的界面粘结强度影响有限,界面破坏不是层合板破坏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复合材料 , 吸湿 , 联模型 , 剩余强度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486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