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3980)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透明氮化铝陶瓷的制备

周艳平 , 王岱峰 , 奚益明 , 庄汉锐 , 树林 , 郭景坤 , 严东生

无机材料学报

本文采用碳热还原法制得的 Al N 粉, 使用烧结剂 Ca C , 热压制备了透明氮化铝陶瓷实验证明, 纯度高、粒径较小、且均匀的 Al N 粉是制备透明 Al N 陶瓷的必要条件 Al N 陶瓷从紫外、可见光到近红外均透明, 显微结构研究表明, Al N 陶瓷透明是由于晶粒完整规则, 紧密排列, 晶界干净, 而气孔、晶粒内和晶界第二相杂质、缺陷是影响透明度的原因.

关键词: 透明陶瓷 , null , null

碳纳米管研究的最新进展

李霞 , 马希骋 , 李士同 , 树林

材料导报

综述了碳纳米管的结构、制备、生长机理及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以碳纳米管为模板,对其进行填充、掺杂或包覆制备其他新型一维纳米材料这一国际前沿课题的研究进展,指出碳纳米管研究的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 碳纳米管 , 结构 , 制备 , 生长机理 , 掺杂 , 填充 , 包覆

壳与闭壳肌的结合界面研究

何基保 , 树林

无机材料学报

本文运用扫描电子显微学方法,研究了贝壳和闭壳肌结合界面的几何特征和联接方式,并据此提出了移植生物陶瓷仿生设计的一些原则.

关键词: 贝壳 , closed-shell-muscle , interface ,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y

一种新型的半导体光催化剂——纳米氧化亚铜

魏明真 , 霍建振 , 伦宁 , 马西骋 , 树林

材料导报

半导体光催化技术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手段,从光催化的催化机理出发,在分析了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局限性的基础上,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可见光型半导体光催化剂--纳米氧化亚铜,对其制备方法和在光催化剂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并对光催化剂的应用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半导体光催化剂 , 催化机理 , 纳米氧化亚铜

配合物热分解制备氮化镓纳米线及其生长机理研究

展杰 , 郝霄鹏 , 吴拥中 , 树林 , 蒋民华

功能材料

报道了利用VLS生长机制,在NH3气氛中,由配合物GaCl3·NH3在高温下热分解反应成功制备了GaN纳米线,利用X射线衍射(XRD)、高分辨电镜(HRTEM)、X射线能谱(EDS)等分析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并对氮化镓纳米线的VLS生长机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氮化镓 , 纳米线 , VLS机制 , 表征 , 显微结构

浓度、温度和陈化对羟基磷灰石合成的影响

宋云京 , 李木森 , 树林 , 宿庆才 , 姜庆辉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3969/j.issn.1000-3738.2003.05.007

用四水硝酸钙和五氧化二磷的乙醇溶液为前驱体制备羟基磷灰石粉体,通过XRD、FTIR方法研究了温度、浓度、陈化对羟基磷灰石粉体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浓度增加,羟基磷灰石粉体合成加快;温度对羟基磷灰石粉体合成影响显著,500℃左右是合成羟基磷灰石粉体较合适的温度;陈化则提高羟基磷灰石的纯度,增加其热稳定性,未陈化处理容易出现CaO相.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粉体 , 溶胶-凝胶法 , 温度 , 浓度 , 陈化

金属钴填充碳纳米管的微结构研究

马希骋 , 郑国斌 , 冯景伟 , 李凤照 , 树林

无机材料学报

以Co/硅胶为催化剂,采用化学催化法制备了金属Co填充的碳纳米管,并用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微区电子衍射(SAED)及纳米束能谱分析(EDS)等现代手段对碳纳米管和填充物的形态和微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本实验采用的方法能获得大量的被金属Co填充的碳纳米管,填充物为具有面心立方结构的α-Co,填充的α-Co经常出现孪晶.本文还阐明了整个填充的微观过程并对生长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碳纳米管 , catalysis , Co/silica-gel , microstructure

Au(Ru)-SiO2纳米-微米复合粒子的制备及精细结构研究

马希骋 , 蔡元华 , 伦宁 , 树林 , 豆帆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doi:10.3969/j.issn.1673-2812.2003.06.004

在制备出高性能的Au(Ru)-SiO2纳米-微米复合粒子的基础上,使用高分辨透射电镜、电子探针和X-射线衍射等现代手段,研究了该复合粒子的精细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纳米-微米复合粒子在结构上呈现类似天体星云式的多层次结构,可区分为三级,其中一级结构是在微米尺度上,该层次上的SiO2微粒是整个复合粒子的承载骨架,其粒度均匀,分散性好,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了其所包含的功能金、钌纳米粒子的团聚问题;二级结构是在纳米尺度上,观察发现,金、钌纳米粒子相对均匀地镶嵌在第一结构层次的SiO2微粒中,它们是整个材料的性能载体,对材料性能起决定作用,研究指出进一步适度降低第一层次的SiO2微粒的粒径有望进一步降低甚至消除其中金、钌纳米粒子间的团聚;三级结构为金、钌纳米晶粒的高分辨晶格像,表明纳米晶表面原子点阵存在畸变.研究还指出,在该纳米-微米复合粒子中,金属金、钌的纳米粒子是以机械混合形式存在,不形成合金,也不形成固溶体.

关键词: , , 纳米-微米复合粒子 , 高分辨透射电镜 , 精细结构

Si3N4/BN(f)复合材料的相界面

许钫钫 , 宋澄宇 , 树林 , 马利泰

无机材料学报

本文借助高分辨电子显微镜研究了Si3N4/BN(f)复合材料的相界面,研究发现,BN纤维的两端与基体结合牢固,界面不易解离,材料断裂过程中纤维很难拔出.材料的韧性主要通过BN纤维自身(001)面上的滑移、撕裂和弯曲以及BN纤维的侧表面与Si3N4颗粒的界面上的解离等途径得以提高.

关键词: BN纤维 , composite , interfaces , microstructure

温度和pH值对羟基磷灰石粉体合成的影响

宋云京 , 李木森 , 树林 , 姜庆辉 , 宿庆财

硅酸盐通报 doi:10.3969/j.issn.1001-1625.2003.02.002

用液相沉淀法制备羟基磷灰石粉体,研究了温度和pH值对羟基磷灰石粉体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羟基磷灰石粉体纯度较高,随着温度的增加其晶化程度增加,当pH值等于4.5,9和12.4时,制备的粉体分别为β-Ca2P2O7,HA+β-TCP和HA.TEM结果表明:羟基磷灰石沉淀颗粒形态呈针状或条状,其直径约10~20nm,长约100~200nm,当羟基磷灰石粉体加热至900℃时,颗粒发生团聚,晶粒长大,其尺寸约为200~400nm.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 液相沉淀法 , 温度 , pH值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398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