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姝珂
,
李宁
,
文玉华
,
丁胜
,
滕劲
,
胥永刚
金属学报
通过测定Fe-Mn合金的层错几率以及借助G-L位错脱钉模型, 研究了深冷处理和温度对其阻尼性能的影响, 进一步揭示了Fe-Mn合金的高阻尼机制. 采用倒扭摆测试合金的阻尼性能、SEM观察显微组织、XRD测定物相体积分数和层错几率. 结果表明, Fe-Mn合金的高阻尼机制与Shockley不全位错的脱钉运动相关;深冷处理增加了合金的层错几率, 即增加了Shockley不全位错数量, 阻尼性能得到提高; 升高温度降低了Shockley不全位错的脱钉力, 在一定应变振幅下,温度越高可以产生脱钉的Shockley不全位错数量就越多, 合金的阻尼性能升高.
关键词:
阻尼合金
,
Fe-Mn
,
Shockley partial dislocation
黄姝珂
,
李宁
,
文玉华
,
焦玉琴
,
丁胜
,
滕劲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根据位错运动理论,分析了Fe-Mn合金中Shockley不全位错的运动方式以及产生阻尼的机制,并依据这种模型讨论了水冷和深冷2种热处理工艺对合金阻尼性能的影响.利用倒扭摆测试合金的阻尼性能,采用SEM观察合金的微观组织,通过XRD测定合金的相组成以及层错几率.结果表明,Fe-Mn合金阻尼性能随应变振幅的变化数据符合Shockley不全位错脱钉内耗模型;合金经深冷处理后层错几率增加,即Shockley不全位错数量增加,所以其阻尼性能得到提高.
关键词:
阻尼合金
,
阻尼机制
,
Fe-Mn
,
Shockley不全位错
,
层错几率
宋顺远
,
李宁
,
滕劲
,
颜家振
功能材料
通过真空感应电炉熔炼Fe-Mn合金、运用葛氏倒扭摆测量阻尼性能,结合SEM和TEM照片研究了Mn含量对Fe-Mn合金微观组织阻尼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Mn含量的增加,Fe-Mn合金的阻尼性能先增加后减小,在Mn含量为16.5%时取得峰值.原因在于,当Mn含量<16.5%时,随着Mn含量增加,合金中扩展位错数量增加,同时α’马氏体数量减少直至消失,扩展位错的移动性能增加,合金的阻尼性能增加;当Mn含量>16.5%以后,合金中的扩展位错数量减少,合金的阻尼性能降低.
关键词:
Fe-Mn合金
,
阻尼性能
,
扩展位错
黄姝珂
,
李宁
,
文玉华
,
丁胜
,
滕劲
,
胥永刚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7.08.005
通过测定Fe-Mn合金的层错几率以及借助G-L位错脱钉模型,研究了深冷处理和温度对其阻尼性能的影响,进一步揭示了Fe-Mn合金的高阻尼机制.采用倒扭摆测试合金的阻尼性能、SEM观察显微组织、XRD测定物相体积分数和层错几率.结果表明,Fe-Mn合金的高阻尼机制与Shockley不全位错的脱钉运动相关;深冷处理增加了合金的层错几率,即增加了Shockley不全位错数量,阻尼性能得到提高;升高温度降低了Shockley不全位错的脱钉力,在一定应变振幅下,温度越高可以产生脱钉的Shockley不全位错数量就越多,合金的阻尼性能升高.
关键词:
阻尼合金
,
Fe-Mn合金
,
Shockley不全位错
,
层错几率
,
深冷处理
田宇翔
,
马骉
,
周雪艳
,
黄维
硅酸盐通报
沥青混合料的弯曲劲度模量是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与性能评价的重要参数.对面层沥青混合料而言,模量的大小与材料的力学与路用性能密切相关.但目前研究中对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与行为分析中合理模量参数取值的重要性认识较为不足,针对模量取值与预测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通过收集既有沥青混合料弯曲劲度模量数据,建立模量数据库,通过适当的数学处理获得不同条件下的混合料模量代表值.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弯曲劲度模量代表值随温度、沥青用量与沥青类型的变化基本符合既有研究中获得的变化关系,对大数据进行数学处理获得的代表值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利用数学回归方法,建立不同条件下的混合料模量预测方程,经验证所建立的模量对数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与再现性,可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与行为分析中模量参数的取值提供参考.
关键词:
弯曲劲度模量
,
代表值
,
温度
,
材料参数
,
预测模型
韩庆奎
,
李晓民
,
魏定邦
硅酸盐通报
为研究胶乳掺量对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低温性能的影响,本文在不同低温温度下,对不同胶乳掺量(0~4.5%)的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弯拉强度、弯拉劲度模量以及弯拉应变进行了测试,利用重复加载试验模拟路面实际状况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随着胶乳掺量的增加,其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弯拉强度、弯拉劲度模量随之减小,弯拉应变随之增大,具有明显的规律;经重复加载试验验证,当胶乳掺量为3%时,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具有较好的低温性能.
关键词:
胶乳掺量
,
乳化沥青
,
冷再生混合料
,
低温性能
廖晓锋
,
雷茂锦
,
陈忠达
,
朱耀庭
,
朱俊
材料导报
为寻求石油沥青的替代产品,以生物结合料为原料,采用高速剪切法制备了不同质量共混比例(0%、5%、10%、15%、20%)的生物沥青共混物,通过沥青三大常规指标试验、DSR试验、BBR试验和重复蠕变恢复等试验进行了路用性能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生物结合料强度和高温性能存在不足,共混后将导致生物沥青的车辙因子G*/sinδ、软化点和蠕变劲度Gv等抗车辙性能指标下降;中等温度疲劳性能介于SBS改性沥青和基质沥青之间,共混后SBS改性沥青疲劳因子G*·sinδ有所降低,而生物基质沥青疲劳因子升高;同时,生物结合料能显著地提高沥青的低温抗裂性,表现为随着生物结合料增加,BBR试验的蠕变劲度S值减小和m值增加.
关键词:
生物结合料
,
共混物
,
DSR试验
,
BBR试验
,
重复蠕变恢复试验
沙炯
,
邢明亮
,
张纪阳
,
陈华鑫
,
丁彪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doi:10.14136/j.cnki.issn 1673-2812.2017.02.028
为了深入研究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解决现有疲劳性能研究中没有考虑实际路面所受荷载是变幅、重复的加卸载过程这一关键问题,本文通过加载顺序和加载幅值对沥青混合料粘弹性指标的影响进行试验研究,分析了变幅荷载作用下沥青混合料劲度模量、相位角的变化,并选取耗散能作为损伤变量分析了变幅荷载下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损伤.试验结果表明:劲度模量与应变加载顺序有关;在低高加载顺序中,相位角在两阶段都表现为随着荷载作用次数的增加而增大,在高低加载顺序中,相位角的变化与高低应变的幅值相关;应变在高低顺序加载下累积耗散能要高于低高顺序下的累积耗散能;当采用的前后加载幅值较大时,这种现象更加明显.
关键词:
道路工程
,
沥青
,
试验研究
,
疲劳
,
变幅荷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