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6524)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衬底温度对Zn_(0.85)Mg_(0.13)Al_(0.020)薄膜结构和发光特性的影响

, 陈长乐 , 文军 , 金克新 , 罗炳成 , 韩立安 , 陈钊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4252.2009.05.006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方法,在Si(111)基片上制备出Zn_(0.85)Mg_(0.13)Al_(0.020)薄膜.X射线衍射(XRD)证实Zn_(0.85)Mg_(0.13)Al_(0.020)薄膜为单相六角钎锌矿结构,衬底温度从室温升高到500℃,薄膜沿c轴择优生长.原子力显微镜(AFM)测量显示薄膜表面粗糙度随衬底温度的升高由9.32nm增加到19.94nm.荧光光谱仪(PL)测量显示薄膜在397nm附近有强的紫光发射,在486nm处有弱的蓝光,随衬底温度的升高紫强度提高15倍.在可见光范围内,薄膜平均透过率随衬底温度的升高由75%增加到95%,薄膜光学带隙分别为3.18,3.18和3.19eV.分析表明紫来自于自由激子复合,蓝由俘获在施主能级Zn填隙中的电子与俘获在受主能级Zn空位中的空穴复合而产生发光.

关键词: Zn_(0.85)Mg_(0.13)Al_(0.020)薄膜 , 衬底温度 , 结构 , 光致发光

六方相NaYF4∶Ln3+ (Ln=Sm,Pr)微米棱柱的水热合成和发光性质

王志俊 , , 陶锋 , 孙宇 , 蔡维理 , 姚连增

材料导报

采用低温水热法合成了高质量的六方相NaYF4∶Ln3+ (Ln=Sm,Pr)微米棱柱,其直径约为1μm,长约为2~5μm,端口呈规则六边形.利用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样品的物相、形貌和结构进行了分析与表征.室温下,采用稳态荧光光谱仪研究了六方相NaYF4 ∶ Ln3+的光致发光性质,讨论了不同掺杂浓度对发光强度的影响.在400nm波长激发下,在500~720nm范围内观察到NaYF4 ∶Sm3+较强的橙色和红色发光,最强位于594nm;在444nm波长激发下获得了NaYF4∶Pr3+的蓝色和红色发光.

关键词: 稀土 , 氟化物 , 微结构 , 水热合成 , 发光

表面修饰TiO2光催化薄膜的表征

郑树凯 , 郝维昌 , 程躜 , , 王天民 , 赵艳玲 , 蒋湘宁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利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以Ar和O2气混合气体为溅射气体在载玻片上制备了锐钛相TiO2薄膜.为了提高TiO2薄膜的光催化活性,在TiO2薄膜表面进行了钽修饰.利用X射线衍射(XRD),原子力显微镜(AFM)和UV-VIS-NIR分光光度计等技术对薄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对TiO2薄膜的表面进行适量的Ta元素修饰可以提高其光催化活性.

关键词: TiO2薄膜 , 表面修饰 , 光催化活性

无缝钢管张力减径过程内六方产生的模拟分析

于辉 , 臧新良 , 杜凤山 , 汪飞雪 , , 周晓岚

钢铁

根据无缝钢管张减过程的变形特点,利用MSC.Marc软件建立了三维热力耦合有限元分析模型,对18机架张力减径试轧产品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实测数值的对比表明建立的分析模型实用可靠,精度较高。通过研究各机架出口断面不同点的壁厚变化,得出减径后钢管横向壁厚分布不均,探讨了内六方缺陷产生的原因。该模型的建立为分析产品缺陷、指导工艺设计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无缝钢管;有限元;张力减径;横向壁厚;六方孔径

Fe/V多层膜中亚稳结构Fe的形成及其磁学性能

徐迪 , 曾飞 , 孔令体 , 耿魁伟 , 谷宇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doi:10.3969/j.issn.1673-2812.2006.01.008

采用电子束蒸镀的方法,通过改变多层膜的周期结构,成功地制备出具有不同晶格常数的bcc亚稳结构铁相的Fe/V多层膜,并研究了亚稳结构铁相形成对其磁性影响的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多层膜中Fe与V层均由纳米晶粒组成.Fe层厚度小于2nm时,受多层膜界面自由能作用,Fe与V相互准外延生长,多层膜由点阵常数一致的体心立方相组成,其点阵常数随样品V/Fe层厚度比的增大而增加.多层膜平均原子磁矩随铁或钒层厚度的改变发生明显变化:当钒层厚度固定为6nm时,铁原子磁矩随铁层厚度的增加逐渐下降,在2nm处出现极小值后又随铁层增厚而回升;对于铁层厚度固定为1.6nm的样品,磁矩在钒层厚度为3nm时出现极大值.

关键词: 多层膜 , 亚稳bcc结构 , 原子磁矩

射频磁控溅射制备TiO2光催化薄膜的表征

郑树凯 , 郝维昌 , , 张俊英 , 王天民 ,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在不同的Ar和O2气流量比下,利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在载波片上制备了TiO2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XRD),原子力显微镜(AFM),拉曼光谱和UV-VIS-NIR分光光度计等技术对薄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Ar∶O2=20 sccm∶5 sccm下制备的薄膜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

关键词: TiO2薄膜 , 流量比 , 表面粗糙度 , 光催化活性

以四氯化钛和钛酸四丁酯为前驱体的TiO2/C杂化气凝胶光催化性能比较

邵霞 , 陆文聪 , 张睿 ,

新型炭材料

采用一步溶胶-凝胶法,以四氯化钛、钛酸四丁酯为钛基前驱体,间苯二酚、糠醛为有机相前驱物,制备出TiO2/有机杂化湿凝胶.湿凝胶经溶剂交换、超临界干燥、高温炭化等处理得到TiO2/C杂化气凝胶.利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及N2吸附-脱附等方法对气凝胶的晶型结构、微观形貌及孔结构分布进行表征.通过对亚甲基蓝的光催化降解考察样品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钛源前驱体种类及其浓度对亚甲基蓝的光催化降解效率影响较大.相对于以钛酸四丁酯为钛源制备的TiO2/C杂化气凝胶,以四氯化钛为钛源制备的TiO2/C杂化气凝胶对亚甲基蓝的光催化效果更好.以四氯化钛为钛源,以TiO2计的钛源与碳源质量之比为0.38时所制样品具有最佳的性能,其最大平均孔径为7.8nm,最大介孔孔容为0.40 cm3/g,180min对亚甲基蓝光催化降解率达99.6%.

关键词: 溶胶-凝胶 , 有机/无机杂化 , 亚甲基蓝 , 光催化降解

无缝钢管张力减径过程内六方产生的模拟分析

于辉 , 臧新良 , 杜凤山 , 汪飞雪 , , 周晓岚

钢铁

根据无缝钢管张减过程的变形特点,利用MSC.Marc软件建立了三维热力耦合有限元分析模型,对18机架张力减径试轧产品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实测数值的对比表明建立的分析模型实用可靠,精度较高.通过研究各机架出口断面不同点的壁厚变化,得出减径后钢管横向壁厚分布不均,探讨了内六方缺陷产生的原因.该模型的建立为分析产品缺陷、指导工艺设计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无缝钢管 , 有限元 , 张力减径 , 横向壁厚 , 六方孔径

金属纳米多层膜力学性能研究进展

朱晓莹 ,

中国材料进展

新型功能材料及器件向小型化,集成化和复合化发展的趋势,使得尺寸在纳米尺度的层状材料和柔性多层器件在使用过程中的服役行为成为其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本文结合作者近几年对Ag/M系列和Cu/M系列多层膜力学性能的研究工作,对金属纳米多层膜的微结构特征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主要包括多层膜的晶粒形貌对其强化机制和塑性变形行为的影响,组元强度错配对多层膜硬化行为的影响,界面结构与其强度极值的关系、不对称界面结构引起的异常弹性模量增强和多层膜的室温蠕变机制及界面结构埘蠕变性能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并对多层膜的力学性能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纳米多层膜 , 界面结构 , 力学性能 , 塑性变形 , 纳米压痕

LCM工艺实时监测的研究

, 张佐光 , 陈淳 , 李敏 , 高国强

玻璃钢/复合材料 doi:10.3969/j.issn.1003-0999.2007.05.011

本文开发以交流电源供电的两平行碳纤维导线构成的直线型传感器.使用该传感器对树脂流动前锋沿着传感器方向的变化作连续监测,充模过程结束后继续监测固化过程.实验研究不同的树脂种类、不同的温度、不同的促进剂固化剂比例、不同的电极间距对监测效果的影响.

关键词: LCM , 树脂流动 , 实时监测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653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