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桂林
,
商振华
,
于亿年
,
潘明臣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3969/j.issn.1007-8924.2000.04.012
以纤维素膜为基质,活化后,键合壳聚糖配基,制备成亲和层析膜介质.考察了所制备的膜介质在不同离子强度I、pH、流速条件下对内毒素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离子强度为0.1~0.4,pH值6~8,流速2~6mL/min范围内去除效果最佳.将此亲和层析膜介质用于去除人血白蛋白溶液、氢化可的松注射液、右旋糖苷40葡萄糖注射液中的内毒素,去除率在95%左右,用于去除溶菌酶溶液、盐酸丁卡因注射液中的内毒素,去除率在80%以上.
关键词:
壳聚糖
,
亲和层析膜
,
内毒素去除
,
生物大分子
,
药物
魏桂林
,
商振华
,
于亿年
,
刘学良
,
高志红
,
潘明臣
色谱
doi:10.3321/j.issn:1000-8713.2001.01.018
以纤维素膜为亲和基质,接枝后分别以聚赖氨酸和季铵盐为配基,制备了两种亲和膜介质,用于去除磷酸缓冲液(pH7.4)及人血白蛋白(HSA)溶液中的胆红素。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磷酸缓冲液中胆红素的去除率能达到70%以上;对HSA溶液中的胆红素,其去除率稍低,但在较低浓度的HSA溶液中,也能获得高于50%的去除率。并对亲和膜与胆红素间的亲和作用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温度、流速、HSA浓度及胆红素初始浓度等相关条件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高的温度条件下,去除效果较佳;在较高的初始浓度情况下,胆红素的吸附速率较大。
关键词:
胆红素
,
亲和膜
,
聚赖氨酸
,
季铵盐
罗跃
,
周贤金
,
施建斌
,
冯学知
,
刘正疆
,
张琪
有色金属工程
doi:10.3969/j.issn.2095-1744.2013.06.010
基于构造逐级控制理论,以江苏泗洪县褶皱区的区域地质为背景,运用地质构造解析和物化探等手段研究矿区构造.结果表明,区域构造控制矿区构造,矿区构造反映区域构造.宿迁市泗洪县潘赵庄铜镍矿区处于构造有利区,岩石化学特征对形成铜镍硫化物矿床较为有利,具备铜镍硫化物矿床的找矿前提,确定有利靶区受构造控制作用明显,存在于岩体中下部熔离型矿体及岩体边贯入式矿体两处.
关键词:
铜-镍硫化矿
,
构造逐级控制
,
构造指示矿
,
靶区
,
泗洪县
张来新
,
朱海云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简要介绍了罗丹明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合成、特性及应用,重点介绍了:①新型罗丹明类荧光探针的合成与性能研究;②新型罗丹明及香豆素类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其对金属离子的识别。并对罗丹明化学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罗丹明
,
合成
,
应用
杨杨
,
高超颖
,
许良
,
段莉梅
,
李斌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4.30658
罗丹明以其良好的光稳定性、光物理性质和荧光效应得到了人们的极大重视.基于罗丹明的螺环衍生物与被检测物质作用开环而产生荧光响应的特性,将两个或多个罗丹明母体单元构筑到包含特异性的识别单元的探针分子中,形成多枝的罗丹明酰肼类荧光探针,不仅可以弥补单分子探针的某些功能缺陷,而且可以使其具有更高灵敏度、更高选择性和可靠性,更加有利于分析检测.本文着重从设计原理、识别性能、应用范围等方面介绍了多枝罗丹明探针在Hg2+、Cu2+、Fe3+和Al3+等离子检测中发展趋势,并展望了这类荧光探针在活细胞金属离子光学成像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多枝罗丹明
,
荧光探针
,
荧光识别
,
检测限
,
细胞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