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8)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铝合金贮箱寿命安全性评估试验

王晓博 , , 鄢东洋 , 董曼红 , 刘希敏

宇航材料工艺 doi:10.3969/j.issn.1007-2330.2014.Z1.017

介绍了铝合金贮箱的延寿试验,结合无损检测信息、极限承载能力试验、断裂韧性测试和裂纹扩展速率试验对铝合金贮箱进行使用安全性评定,提出了一套用于评估长期贮存铝合金贮箱寿命安全性的试验规范,供后续开展工作使用.

关键词: 贮箱 , 寿命 , 评估 , 试验

HCFC-141b型聚氨酯泡沫塑料耐环境性能

尤洁 , 杜宇 , 杨汝平 , 马晓静 ,

宇航材料工艺 doi:10.3969/j.issn.1007-2330.2015.05.008

对比分析经历模拟特定环境的环境交变试验、盐雾试验、加速老化试验和太阳辐射试验前后泡沫塑料的压缩强度、闭孔率、线胀系数和热导率等性能.结果表明,HCFC-141b型聚氨酯泡沫塑料经历环境老化后,压缩强度和热导率增加,线胀系数减小,闭孔率略有增加,热导率增加.太阳辐照试验对泡沫性能影响最大,试样SD-4压缩强度提高32%,闭孔率先增加后减少,线胀系数降低19%,热导率升高30%.

关键词: 聚氨酯泡沫塑料 , HCFC-141b , 环境试验

FSW和VP-TIG焊接箱底的力学特征分析

鄢东洋 , 王爱民 , , 王晓博 , 梁晓光

宇航材料工艺 doi:10.12044/j.issn.1007-2330.2017.03.017

针对纵缝采用搅拌摩擦焊、环缝采用VP-TIG熔焊工艺的箱底进行液压试验,并在试验过程中监测各典型焊缝位置的应变响应,结果显示箱底上搅拌摩擦焊缝和熔焊焊缝交叉形成的“T”型接头区域在试验中最先进入屈服,说明该位置材料的屈服强度较低,是箱底承载的薄弱环节.

关键词: 推进剂贮箱箱底 , FSW , VP-TIG , 液压 , 应变

赵庄铜镍矿区构造逐级控制及构造指示矿特征探讨

罗跃 , 周贤金 , 施建斌 , 冯学知 , 刘正疆 , 张琪

有色金属工程 doi:10.3969/j.issn.2095-1744.2013.06.010

基于构造逐级控制理论,以江苏泗洪县褶皱区的区域地质为背景,运用地质构造解析和物化探等手段研究矿区构造.结果表明,区域构造控制矿区构造,矿区构造反映区域构造.宿迁市泗洪县赵庄铜镍矿区处于构造有利区,岩石化学特征对形成铜镍硫化物矿床较为有利,具备铜镍硫化物矿床的找矿前提,确定有利靶区受构造控制作用明显,存在于岩体中下部熔离型矿体及岩体边贯入式矿体两处.

关键词: 铜-镍硫化矿 , 构造逐级控制 , 构造指示矿 , 靶区 , 泗洪县

菲氏管分离氢化物-冷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锌精矿中微量汞

钟勇

冶金分析 doi:10.3969/j.issn.1000-7571.2002.01.012

试样于菲氏管中加入还原铁粉,加热使汞与基体及共存元素分离;试验了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汞的最佳条件.汞的检出限为0.05ng/mL,线性范围为0.5~250ng/mL,汞的回收率为94%~101%.方法应用于锌精矿中汞的测定,取得满意结果.

关键词: 菲氏管 , 氢化物 , 冷原子荧光光谱法 , 锌精矿 ,

国外红外用大尺寸锗晶体的生产方法及水平

李贺成 , 王铁艳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00.03.010

介绍了美国、独联体、日本、比利时和以色列用于8~12 μm红外系的锗晶体的生产方法, 包括CZ法、定向结晶法、铸造法、斯捷诺夫法、旋转晶片法、斯拉克巴杰法和籽晶垂直梯度凝固法. 国外已分别用CZ法和定向凝固法生产出Φ300 mm和Φ520 mm的大直径锗单晶.

关键词: 红外用锗晶体 , CZ法 , 定向凝固法 , 斯捷诺夫法 , 铸造法

光栅式立体显示器重影问题的研究

文江涛 , 胡跃辉 , 吕国强 , 钱鑫 , 宋志成

液晶与显示 doi:10.3969/j.issn.1007-2780.2007.03.015

光栅式自由立体显示设备由于存在重影问题而限制了它们在商业上的应用,文章从弄区和可视区域两个角度分析了光栅式自由立体显示设备产生重影问题的理论原因,并建立一个光学结构模型,推导出人眼所看到的实际像素强度公式.给出一种定义重影度的方法,经软件仿真得到重影度与人眼到显示屏幕距离的关系曲线,基于上述模型和定义对重影问题的改善进行了探讨.软件仿真结果显示通过改善边缘光栅结构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大可视区域,减小人眼看到重影的几率.

关键词: 自由立体显示 , 视差光栅 , 重影 , 弄区 , 立体图像对

采煤沉陷积水区地表水与浅层地下水的氮、磷动态及相关性?

范廷玉 , 谷得明 , 严家平 , 王顺 , 程方奎 , 陈永春 , 陆春辉 , 李国瑞 , 陈威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5.06.2015020501

根据2012年11月至2013年9月的9次监测数据,分析了淮南集开放型和封闭型沉陷区地表水与浅层地下水中氮、磷时间分布特征;通过相关性分析揭示了各类水体内氮、磷之间的响应关系和运移特征;通过各形态氮、磷比对研究区水体营养状态进行了限制性分析。结果表明,两类沉陷积水区内氮、磷时间分布存在一定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有降雨、周围农业面源输入、外部河流的互相补给等;各类水体内氮、磷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响应,封闭型沉陷区地表水与浅层地下水中氮、磷响应关系更强;两类沉陷积水区均属磷限制性水体。

关键词: 采煤沉陷积水区 , 地表水 , 浅层地下水 , 氮磷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