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长红
,
何业
,
靳鹏伟
,
朱世琴
,
朱为宏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doi:10.7517/j.issn.1674-0475.2015.03.195
α-酮戊二酸(α-KA)是人体三羧酸循环的一个重要代谢中间体,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及异柠檬酸脱氢酶-2(IDH2)的突变将导致α-KA转化为2-羟基戊二酸(2HG),该过程与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密切相关,因此检测人体内α-KA的含量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罗丹明B作为荧光基团,通过将罗丹明B与水合肼反应得到能够检测α-KA的荧光增强型探针RBN,并优化了检测温度、pH及响应时间等条件.研究表明,RBN对α-KA表现出很好的选择性,不受人体内常见氨基酸、化学结构类似的羰基化合物及活性氧化物(ROS)的影响,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罗丹明B
,
α-酮戊二酸
,
荧光探针
,
激活型
刘瑜
,
王晓钟
,
陈伟
,
黄璐
,
李祥珍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介孔二氧化硅掺杂染料后在传感器、荧光探针、药物输送、以及非线性光学材料特别是激光材料耐光性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并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以介孔二氧化硅为主体掺杂荧光染料罗丹明B的研究进展,详细讨论了染料在介孔二氧化硅中的形成机理、聚集状态以及影响规律.最后,对罗丹明B染料掺杂介孔二氧化硅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罗丹明 B
,
介孔二氧化硅
,
掺杂
,
荧光染料
刘春巧
,
张淑荣
,
张鹏
催化学报
利用黄单胞菌(Xanthomonas) BT-112进行发酵,生物催化合成α-熊果苷. 考察了反应温度、摇床转速和菌体对对苯二酚的最大耐受度、反应物浓度比、反应时间及糖的种类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 结果表明,用本方法合成的产物为单一的α-熊果苷. 在温度35 ℃, 摇床转速180 r/min, 对苯二酚浓度48 mmol/L, 蔗糖与对苯二酚的摩尔比2∶1, 反应48 h的条件下,高达94.3%的对苯二酚转化为α-熊果苷.
关键词:
α-熊果苷
,
黄单胞菌
,
发酵
,
生物催化
,
对苯二酚
,
蔗糖
,
化妆品
阳福
,
容建华
,
刘应亮
,
袁定胜
,
张静娴
功能材料
利用介孔二氧化硅为载体,将罗丹明B(RhB)分子嵌入其中,获得了纳米复合材料.测量了光致发光谱,观察到纳米孔中小分子的光致发光蓝移现象,与不同浓度RhB无水乙醇溶液的光致发光相比,纳米孔中的RhB的发光接近单分子发光行为,这种现象与纳米孔对有机分子的聚集程度的限制有关.同时观察到纳米复合物的荧光强度远远强于液相染料,初步推断为二氧化硅基质对染料分子产生了能量传递.
关键词:
介孔二氧化硅
,
光致发光(PL)
,
蓝移
,
罗丹明B
,
能量传递
何业
,
唐俊马
,
郭志前
,
靳鹏伟
,
朱世琴
,
朱为宏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doi:10.7517/j.issn.1674-0475.2017.03.265
小分子α-酮戊二酸(α-KA)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一种十分重要的产物,与多种疾病存在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可以对临床诊断提供帮助.以BODIPY单元作为能量给体、罗丹明单元作为能量受体,利用二者存在重叠的光谱,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罗丹明和BODIPY单元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探针,通过将罗丹明与BODIPY的衍生物进行桥联,得到能够检测α-酮戊二酸的荧光比率型探针RDM-BO.研究表明,探针RDM-BO本身的荧光光谱与BODIPY单元类似,当探针与α-酮戊二酸发生反应时,RDM-BO中的罗丹明单元会发生开环反应,使分子的共轭发生变化,同时产生新的荧光峰,检测效果显著,检测限可达到3.14μmol·L-1.
关键词:
罗丹明
,
BODIPY
,
α-酮戊二酸
,
荧光探针
马桂霞
,
朱海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4.10.005
结合野外工作和前人资料,对华熊地块熊耳山地区金矿床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区金矿床从控矿构造和围岩蚀变特征上可划分为两类,矿床的流体包裹体、成矿温度以及盐度特征,说明了它们的形成均与中生代富钾质、富含挥发组分的花岗质岩体(100~140Ma)有关,主要形成于挤压向拉张环境中.该区金矿床属于与侵入岩有关的金矿系统中的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可与近年来在环太平洋带发现的斑岩型金矿对比.
关键词:
华熊地块
,
金矿床
,
浅成低温热液型
,
控制因素
陈伟
,
王晓钟
,
黄璐
,
刘瑜
中国材料进展
doi:10.7502/j.issn.1674-3962.2015.06.08
介孔材料由于其孑孔径、孔道结构、骨架组成、比表面积和孔体积等参数的灵活可调已在催化、吸附及分离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其多样化可调的宏观形貌与其内在结构特征的结合,也使它作为一类新的主体材料在各种客体分子的封装及相关性能的调控等领域近年来受到了高度重视.而且,介孔二氧化硅掺杂染料后,不仅可有效提高染料的封装浓度,还可避免或减少由于分子聚集所引起的荧光淬灭,进而显著提高材料的荧光性能,这类新型主客体材料在固体传感器、光学波导、荧光探针、控制释放、能量传递及固体染料激光器等研制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以激光染料罗丹明6G(简记为Rh6G)为代表,概述了近年来Rh6G在介孔二氧化硅中的封装及应用研究进展,并对Rh6G-介孔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罗丹明6G
,
介孔二氧化硅
,
掺杂
,
荧光染料
黄丽荣
,
陈磊
,
杨小生
,
马琳
,
张建新
,
王道平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3.20561
以熊果酸为原料,经C-3羟基氧化、C-28羧基苄酯化保护、C-2乙酰化及水解、还原、脱保护得到2β-羟基熊果酸,6步反应的总收率为60.1%.中间体及目标化合物结构经IR、1H NMR、13C NMR和MS测试技术确证.以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2β-羟基熊果酸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及人肺癌细胞A549肿瘤细胞的体外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对2种肿瘤细胞的生长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熊果酸
,
2β-羟基熊果酸
,
合成
,
体外肿瘤细胞抑制活性
杨律文
,
刘含茂
,
屈贺幂
,
曾松军
,
熊远钦
,
徐伟箭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8.02.003
以熊果酸(UA)为模板分子,4-乙烯基吡啶(4-VP)为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为交联剂,采用表面分子印迹技术,合成了对天然活性物质熊果酸具有较好选择性的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 用紫外光谱分析了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用IR和SEM测试技术分别对表面印迹聚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和表面形貌观察;静态吸附平衡实验和Scatchard分析结果表明,该印迹聚合物中存在着2类不同的结合位点,离解常数分别为1.02×10-4和8.97×10-4mol/L. 与化学组成相同的非印迹聚合物相比,MIPs对熊果酸有较高的选择性和吸附性. 用该MIPs作为固相萃取剂,相对于齐墩果酸的富集因子为30倍.
关键词:
熊果酸
,
齐墩果酸
,
表面分子印迹
,
Scatchard分析
,
固相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