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29596)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反应等离子喷涂合成Fe-FeAl2O4-Al2O3复合涂层的研究

, 阎殿然 , 何继宁 , 李香芝 , 董艳春 , 张建新 , 耿伟

材料热处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9-6264.2005.04.023

利用机械团聚法制备了适合等离子喷涂的Fe2O3/Al复合粉体,将此粉体送入等离子焰流,通过复合粉的自反应制备含有Fe、Al2O3和FeAl2O4的复合陶瓷涂层.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透射电镜(TEM)等检测手段对反应等离子制备的复合涂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涂层具有以层状陶瓷为骨架,球形金属为弥散相的组织,反应生成涂层的过程是分步进行的,由于反应生成的部分纳米颗粒以及金属的存在,使得涂层的耐磨性和韧性比普通Al2O3涂层有了较大的提高,尤其在高载荷作用下,复合涂层的耐磨性比普通Al2O3提高近两倍.

关键词: 反应等离子喷涂 , 机械团聚法 , 复合陶瓷涂层 , 纳米颗粒

反应等离子喷涂Fe-Al2O3-FeAl2O4复合涂层的反应机理研究

, 阎殿然 , 何继宁 , 耿伟

材料保护 doi:10.3969/j.issn.1001-1560.2005.06.007

金属/陶瓷复合涂层具有金属的韧性和陶瓷的高强度、高硬度等优点,利用反应等离子喷涂技术将Fe2O3/Al复合粉制备成金属/陶瓷复合涂层,以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等分析技术研究了该复合涂层的反应机理和涂层性能.结果表明:涂层具有以层状的FeAl2O4、Al2O3为骨架,球形的Fe及部分FeAl为弥散相的复合组织;复合粉体反应形成涂层的过程是分步进行的,而且在熔滴到达基体后部分反应仍继续进行;一定程度上,由于反应过程受到Al元素的扩散限制,同时等离子喷涂的冷却速度较高,使得涂层中主要含有FeAl2O4及少量的FeO.

关键词: 反应等离子喷涂 , 金属/陶瓷复合涂层 , 组成 , 性能 , 反应机理

硒卟啉的合成及其与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薛灵伟 , 彭勤龙 , 韩永军 , 薛智 , 侯安新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9.08.007

以5-(4-羟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和硒粉为原料,合成了新型硒双卟啉,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高分辩质谱(HR-MS)对目标产物的结构进行了确认.同时,考察了新化合物与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由实验数据求得该硒双卟啉与BSA的结合常数Ksv=3.35×104 L/mol.荧光测试表明,硒双卟啉可使BSA发生较强的静态荧光猝灭.

关键词: 硒双卟啉 , 血清白蛋白 , 荧光光谱 , 静态猝灭

甘草酸铵与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

袁道琴 , 冯素玲 , 崔凤灵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9.08.009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用常规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甘草酸铵与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利用同步荧光光谱及三维荧光光谱探讨了甘草酸铵对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影响.荧光光谱表明,甘草酸铵对血清白蛋白具有荧光猝灭作用.根据不同温度下的荧光猝灭数据和紫外示差图谱证实,甘草酸铵对BSA的荧光猝灭为动态猝灭过程.根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了甘草酸铵与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时,其给体-受体间的最近距离(r=2.28 nm)和能量转移效率(E=0.05);研究了常温下几种金属离子对该相互作用体系的影响.

关键词: 甘草酸 , 血清白蛋白 , 荧光光谱 , 紫外吸收光谱 , 同步荧光光谱 , 三维荧光光谱

甲基烯丙基氯化铵合成及与血清蛋白络合表征研究

李峰 , 慕慧 , 张立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用过硫酸盐氧化还原体系在一定条件下合成的聚甲基烯丙基氯化铵(PDADMAC)高聚物是具有多种用途的离子型功能高分子材料,可作为生物高分子材料应用于医学技术上,并可与蛋白质进行络合.通过紫外吸收光谱法测定出一定环境下此高聚物与血清蛋白(BSA)的络合比,并观察了pH值和离子浓度对络合的影响.

关键词: 甲基烯丙基氯化铵 , 血清蛋白 , 紫外吸收光谱 , 络合

乙基巴比妥酸与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法

迟燕华 , 庄稼 , 毕欣颖 , 周磊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7.10.016

采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乙基巴比妥酸(BBT)与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机理. 结果发现,BBT对B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分别在17和37 ℃时,根据荧光猝灭数据,由Stern-Volmer方程求得动态猝灭常数17 ℃KSV=1.427×104和37 ℃KSV=1.195×104,由Line weaver-Burk双倒数方程得到了静态猝灭常数17 ℃KLB=9.848 ×103和37 ℃KLB=1.778×103. 获得反应的结合常数K0=4.341×104,推导出结合位点数n=1.136和ΔH、ΔS和ΔG等热力学参数. 说明了温度升高有利于BBT-BSA的结合作用的反应. 并由此推出了结合反应的主要作用力类型. 利用同步荧光技术,研究了BBT对BSA构象的影响.

关键词: 乙基巴比妥酸 , 血清白蛋白 , 荧光光谱法 , 热力学参数

毛细管电泳法研究邻苯甲酸酯与血清白蛋白分子的相互作用

吕达 , 郭明 , 边平凤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7.03.2016062704

利用毛细管电泳(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CE)建立邻苯甲酸甲酯(Dimethyl Phthalate,DMP)-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相互作用的分析方法.构建配体DMP-受体BSA相互作用模型.通过区段-区段动力学法(Plug-plug kinetic,PPK),HD法(Hummel-Dreyer,HD),前沿分析法(Frontal analysis,FA)和空峰法(Vacant peak,VP)测定DMP与BSA的相互作用,分别运用Scatchard方程,Klotz方程和非线性方程(Non-linear regression)等理论方法获取两者的相互作用参数,进而分析理论模型适用度.结果表明,PPK法、HD法与FA法都适用于DMP-BSA体系相互作用的测定,HD法最优.模型适用度分析得出非线性回归方程为最适合的理论模型.相互作用参数测试表明DMP-BSA只有单一类型的结合位点且结合强度适中,DMP-BSA分子水平的测定结果可为DMP毒理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邻苯甲酸甲酯(DMP) , 血清白蛋白(BSA) , 区段-区段动力学法 , HD法 , 前沿分析法 , Scatchard方程 , 非线性方程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纺织助剂中双(氢化脂基)甲基季铵化合物

朱峰

色谱 doi:10.3724/SP.J.1123.2014.09023

建立了快速测定纺织助剂中双(氢化脂基)甲基季铵化合物( DHTDMAC)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分析方法。样品经5%(v/v)甲酸甲醇超声波提取、稀释后,采用Eclipse Plus C18柱(50 mm×2.1 mm,1.8μm)分离,甲醇和0.1%( v/v)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实验结果表明,DHTDMAC在10~280μg/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 r2)为0.9991;以不低于3倍信噪比计算方法检出限( LOD,S/N=3)为3 mg/kg;方法定量限( LOQ,S/N=10)为10 mg/kg。3种纺织助剂基质中 DHTDMAC 在3个不同加标水平的平均回收率为97.2%~108.3%,相对标准偏差( RSD)为1.5%~4.6%。该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纺织助剂中 DHTDMAC的分析测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 双(氢化脂基)甲基季铵化合物 , 纺织助剂

热处理的锐钛型氧化钛催化可见光照射损伤血清白蛋白

张朝红 , 韩文明 , 王冬梅 , 胥丹平 , 邓英俏 , 陈中林 , 郜炜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0.90516

利用紫外-可见(UV-Vis)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可见光照射热处理的锐钛型氧化钛(TiO2)对血清白蛋白(BSA)的损伤,同时对处理前后TiO2的光催化活性进行了比较,并考察了可见光照射时间、TiO2加入量和照射功率等因素对BSA分子损伤的影响. 结果表明,经过高温处理锐钛型TiO2可以部分转晶,处理后的TiO2和可见光的联合作用能够导致BSA分子损伤. UV-Vis光谱表现为增色效应,荧光光谱表现为荧光猝灭. 且处理后的TiO2的光催化活性好于处理前.对于体系温度为25 ℃和浓度为1.0×10-5 mol/L的BSA溶液,BSA分子的损伤程度随着可见光照射时间、TiO2加入量和照射功率的增加而增大. 同步荧光光谱证明了BSA分子中酪氨酸的损伤程度较大.

关键词: 可见光 , 热处理 , 氧化钛(TiO2) , 损伤 , 血清白蛋白(BSA)

管道阴极保护断电电位测量结果分析

罗鹏 , 金鑫 , 徐承伟 , 薛致远 , 高强 , 张永盛

腐蚀与防护

采用GPS卫星同步断电法对忠管道进行了断电电位测量,对结果进行了分析,评价了忠管道阴极保护系统的有效性,并提出了改进建议.结果表明,三层PE管道相比于环氧粉末涂层管道更容易出现过保护现象,而且还容易受到干扰;电位是反应管道所处状态的主要指标,阴极保护系统的通电电位呈规律分布,但断电电位影响因素复杂,无明显规律.

关键词: 阴极保护 , 通电电位 , 断电电位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960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