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29499)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聚乙烯醇纤维-Fe(Ⅲ)配位反应动力学

陈培根 , 吴之传 , 汪学骞 , 陶庭先 , 张宇东 , , 辛后群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7.03.016

以聚乙烯醇纤维(PVA)为配体原料,与FeCl3在溶液中进行反应,制备了PVA-Fe(Ⅲ)配合物,研究了PVA与溶液中Fe(Ⅲ)配位反应的动力学行为,为纤维与金属离子配位反应建立了动力学规律.结果表明,该反应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60 ℃,反应时间2 h,Fe(Ⅲ)初始浓度c=0.08 mol/L,体系pH=2.0.PVA与Fe(Ⅲ)结合表现出单分子层吸附的特征,属化学结合;PVA配合Fe(Ⅲ)的量与溶液中Fe(Ⅲ)浓度之间符合Langmuir方程,饱和配合量为171.8 mg/g干纤维.由反应时间与溶液剩余浓度的关系,用初始浓度法求出该反应为一级反应;在不同温度下,以聚乙烯醇纤维与初始浓度为0.080 29 mol/L的Fe(Ⅲ)溶液进行反应,测定了各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常数,由速率常数与温度的关系,根据Arrhenius方程,得出该反应的活化能Ea为144.98 kJ/mol,速率常数为lg k=-Ea/2.303RT+20.48.

关键词: 聚乙烯醇纤维 , Fe(Ⅲ) , 反应动力学 , 活化能 , 速率常数

纳米铜/改性聚丙烯腈复合纤维的制备与表征

辛后群 , 陶庭先 , , 张宇东 , 陈培根

功能材料

改性聚丙烯腈纤维与Cu(Ⅱ)溶液反应,以甲醛为还原剂,硝酸银为活性剂,在30℃水浴中反应60min,制备出纳米铜/改性聚丙烯腈复合纤维.通过XRD、AFM、SEM等分析手段对其表征,结果表明:单质铜颗粒键合于纤维表面,铜颗粒呈球形,且沿表面链状排列,其粒径大小在100nm以内.

关键词: 纳米铜复合纤维 , 制备 , 表征

纳米铜/聚丙烯腈纤维抗菌性能、力学性能研究

陶庭先 , 辛后群 , 张宇东 , 陈培根 , , 吴之传

功能材料

通过对纳米铜/聚丙烯腈纤维进行抗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纳米铜/聚丙烯腈纤维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链球菌等微生物有明显的抗菌效果,抗菌15h,抗菌率均达90%以上;纳米铜/聚丙烯腈纤维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效率高于非纳米铜/聚丙烯腈纤维对其的抗菌效率.力学性能测试表明:纳米铜/聚丙烯腈纤维的断裂强力、初始模量、应力均优越于非纳米级铜/聚丙烯腈纤维.

关键词: 纳米铜 , 聚丙烯腈纤维 , 抗菌性能 , 力学性能

聚丙烯腈纤维化学镀铅工艺条件的选择

辛后群 , 陶庭先 , , 张宇东 , 陈培根 ,

表面技术 doi:10.3969/j.issn.1001-3660.2006.03.019

为了探求以聚丙烯腈纤维为基体化学镀铅最佳工艺条件.以醋酸铅为主盐,三氯化钛为还原剂,EDTA和柠檬酸三钠为络合剂,通过化学镀的方法将金属铅镀覆于纤维表面.结果表明:镀液主要成分的浓度以及施镀的温度、镀液的pH值、施镀时间对金属铅镀覆于纤维表面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得出结论:醋酸铅、三氯化钛、EDTA、柠檬酸三钠的浓度范围分别为10.0~16.0g/L、20.0~30.0ml/L、50.0~70.0g/L、100.0~140.0g/L时,pH值为9.0~10.0,温度60℃水浴,施镀时间90min,聚丙烯腈纤维表面镀铅效果最好.

关键词: 聚丙烯腈纤维 , 化学镀铅 , 工艺条件 , 化学镀镀液

硫化四甲基秋姆在热引发熔融接枝聚丙烯体系中的调控作用

张振江 , 万东 , 邢海平 , 唐涛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1.00648

以未添加助剂的聚丙烯(PP)粉料为原料,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为接枝单体,采用热引发熔融接枝的方法制备长链支化聚丙烯(LCBPP).当支链分子量大于PP的临界分子量(Me=5600)的2倍时,对流变性能有很大的影响,称为流变学长支链.研究了硫化四甲基秋姆( TMTD)在熔融接枝体系中的调控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加入TMTD后,单体的接枝量降低,但是支化效率提高.理论计算表明,在同样条件下加入TMTD后,改性样品的长支链频率由0.03升至0.34.

关键词: 聚丙烯 , 熔融接枝 , 长链支化

醛交联聚谷氨酸-普鲁多糖纳米纤维膜的条件优化

刘晓晨 , 陈康琰 , 谈梦飞 , 李小鑫 , 汪建明 , 乔长晟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doi:10.14136/j.cnki.issn 1673-2812.2016.05.026

聚谷氨酸-普鲁多糖纳米纤维膜具有极强的吸水性,限制了其作为敷料材料的应用.为提高其耐水性,本实验采用戊醛对纳米纤维膜进行交联,优化戊醛与乙醇比例、戊醛交联时间和浓硫酸添加量等实验条件对其进行改性,并采用SEM观察交联后的表面形态,接触角测定表征纤维膜表面亲水性;结果为:戊醛与乙醇比例为1∶86,纤维平均直径为190nm,接触角由原来的36.21°提高到68.94°;戊醛交联时间为15h,纤维平均直径为223nm接触角由原来的36.21°提高到64.54°;浓硫酸添加量为0.15mL,纤维平均直径为178nm接触角由原来的36.21°提高到64.32°.根据最优条件进行戊醛交联,纤维直径由164nm提高到195nm,接触角由38.55°提高到67.36°,提高了46.23%,并且在5s后接触角由21.35°提高到50.27°,提高了57.53%.说明经过戊醛交联的纳米纤维膜对水的亲和性有所降低,能够抵御一定时间的水分环境,从而可扩大其在创伤敷料中的应用.

关键词: 聚谷氨酸-普鲁纳米纤维膜 , 醛交联 , 接触角 , 稳定性

”字型左手材料结构的设计与仿真

孙振 , 竹有章 , 何星 , 杨成莱 , 李磐石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针对目前由金属开口谐振环与金属杆构成的左手材料结构存在构造比较复杂、工艺实现较难的缺点,设计实现了一种基于金属条的改进结构一””字型结构.通过理论分析和电磁仿真软件Ansoft HFSS 10模拟仿真,利用散射参量法提取参数结果表明该结构可以在X波段实现介电常数和磁导率同时为负.讨论研究了该左手结构的金属条宽度、中间缺口宽度、中间条宽度三个结构尺寸参数变化对谐振频率和透射峰幅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三个参数的变化都会对者产生影响,其中金属条宽度改变对透射峰值影响幅度相对较大,缺口宽度改变对谐振频率影响幅度相对较大.

关键词: 金属条 , 左手材料 , 负折射率 , 谐振频率 , S参数

炭用于高炉喷吹及其冶金性能试验研究

徐晨阳 , 董洁 , 李新涛 , 唐爱杰

钢铁研究

为了确定炭用于高炉喷吹对高炉冶炼的影响,对炭和无烟煤及者的混合试样的哈氏可磨性指数、爆炸性及着火点性能指标进行测定分析,同时探讨了炭用于高炉喷吹过程中对配煤的冶金性能及对高炉冶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炭和无烟煤的混合试样的哈氏可磨性指数为64.85,爆炸性较弱,着火点为368.2,炭在高炉喷煤过程中可以改善无烟煤的哈氏可磨性指数、爆炸性和着火点.

关键词: , 哈氏可磨性指数 , 配煤 , 着火点

基于组态的包钢耐火配料系统设计

胡万里

耐火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1935.2010.01.023

介绍了利用组态作为监控,可编程控制器作为下位机,实现了耐火厂散料配料系统的自动化生产,该系统具有手动功能和自动功能,手动功能具有现场手动和上位机手动功能,自动功能具有全自动和半自动功能.该系统可实现配方和配料制度的任意更改,投资低,故障少,自动化程度高.

关键词: 组态 , 配料 , 上位机

寿山千寻碧,桃李几度红——热烈祝贺启东先生九十华诞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1年9月27日,正值《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第四届编辑委员会荣誉主任启东先生九十华诞暨从教68周年。在此,我们向启东先生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关键词: 材料科学与工程 , 编辑委员会 ,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950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