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47)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176,178Os新低位激发态的识别

, 张玉虎 , 周小红 , 郭应祥 , 雷祥国 , 徐树威 , 谢元祥 , 郑勇 , 柳敏良 , 邢烨炳 , 谢成营 , 宋立涛 , 郭文涛 , T.Hayakawa , M.Oshima , Y.Toh , J.Katakura , Y.Hatssukawa , M.Matsuda , N.Shinohara , T.Ishii , H.Kusakari , M.Sugawara , T.Komatsubara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6.01.004

利用在束实验产生具有β+ / EC衰变性质核素176,178Ir,分析了在束实验条件下获得的γ-γ符合数据,识别出了176Os的4条新能级和13条新γ跃迁、178Os的5条新能级和14条新γ跃迁.籍助氦喷嘴快速带传输系统,进一步对176Ir的β+ / EC衰变进行了测量,在确认在束测量新γ射线的同时建议了176Ir的一个低自旋同核异能态.通过两准粒子耦合的半经验计算,建议了176,178Ir基态及同核异能态的组态.

关键词: 低位能级纲图 , 在束测量 , 半衰期

新同位素265Bh(Z=107)的合成证据

甘再国 , 郭俊盛 , 吴晓蕾 , 范红梅 , 秦芝 , 雷祥国 , 董成富 , , 陈若富 , 张福明 , 郭斌 , 刘洪业 , , 谢成营 , 冯兆庆 , 郑勇 , 宋立涛 , 骆鹏 , 徐瑚珊 , 周小红 , 靳根明 , 任中洲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5.01.012

利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提供的26Mg离子束轰击243Am靶, 产生了新同位素265Bh.实验中用氦喷技术对产物进行传输, 并用一套具有数对探测器组的转轮收集探测系统对产物进行收集和测量.通过观测265Bh与它的衰变子核261Db及257Lr之间的α衰变的关联, 实现了对新核素的鉴别.实验测得265Bh的α衰变能量为(9.24±0.05) MeV, 半衰期为0.94+0.70 -0.31 s.

关键词: 新核素 , α-α关联 , 母子核模式 , 衰变特性

双奇核172Re高自旋态实验研究

张玉虎 , , 周小红 , 柳敏良 , M.Oshima , Y.Toh , M.Koizimi , A.Osa , A.Kimura , Y.Hatsukawa , T.Morikawa , M.Nakamura , M.Sugawara , H.Kusakari , T.Komatsubara , K.Furuno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4.04.015

利用149Sm(27Al, 4nγ)172Re反应布居了形变双奇核172Re的高自旋态, 用12套带有BGO反康普顿抑制的高纯锗探测器阵列进行了在束γ实验测量, 首次建立了172Re由3个转动带构成的高自旋态能级纲图. 研究和讨论了3个转动带的结构特征, 基于已有的高自旋态核结构知识并通过系统学比较和分析指出它们的准粒子组态分别为πh11/2(○)νi13/2,πh9/2 (○)νi13/2和(○)π1/2-[541](○)ν1/2-[521]. 发现前两个转动带在自旋小于18时其转动能级呈现反常的旋称劈裂.

关键词: 在束γ谱学 , 双奇核172Re , 转动带 , 旋称反转

双奇核170Re高自旋转动带分析

, 宋立涛 , 赵维娟 , 刘忠侠 , 张玉虎 , 周小红 , 郭应祥 , 雷祥国 , 柳敏良 , 郑勇 , 温淑贤 , 竺礼 , 吴晓光 , 许甫荣

原子核物理评论

通过重离子熔合蒸发反应142Nd(32S,1p3nγ)170Re布居了缺中子双奇核170Re的高自旋激发态,识别出了该核的一条转动带并建议了其组态为πh1/2 vi13/2.基于对同中子素能级系统性、旋称反转系统性、带内B(M1)/B(E2)、准粒子Routhians、动力学转动惯量和Total Routhian Surface(TRS)等带结构特征的详细分析和讨论,进一步确认了对A=170核区目前最缺中子双奇核高自旋转动带组态、宇称和自旋值的指定.

关键词: 转动带 , 双奇核 , 在束γ谱学

40Ar+238U 实验介绍

范红梅 , 黄明辉 , 甘再国 , 郭俊盛 , 吴晓蕾 , 郭斌 , 秦芝 , 邬智君 , 黄天衡 , 谢成营 , , 宋立涛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6.04.014

主要介绍了利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提供的270 MeV的40Ar离子束轰击238U靶, 通过熔合蒸发反应进行试合成Z=110附近的新同位素的实验情况. 分析了目前关于超重核研究的现状并描述了这次实验的目的、可行性分析、实验装置以及实验过程等. 本次实验仍然用氦喷嘴技术对产物进行传输, 并用一套具有数对探测器组的转轮收集探测系统对产物进行收集和测量.

关键词: 衰变链 , 靶室 , 可行性分析

基于双核模型对Z=116~121超重核产生截面的研究

蒋金鸽 , 柴清祯 , , 赵维娟 , 柳敏良 ,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11804/NuclPhysRev.30.04.391

在双核模型的理论框架下系统研究了超重元素Z=116~121的蒸发剩余截面,计算过程中核子扩散由主方程描述,同时考虑了全熔合与准裂变的竞争。计算基本再现了利用热熔合反应48Ca+245Cm,48Ca+249Cf和48Ca+249Bk产生116~118号同位素的合成截面。同样,分别以249Bk,249Cf和243Am 为靶,以48Ca,50Ti和58Fe为炮弹,计算了Z=119~121号同位素的生成截面。结果表明,这些超重核的生成截面随着质子数的增大进一步变小。例如,利用58Fe+243Am反应合成121号同位素的最大蒸发剩余截面仅在fb量级。基于对选择的几个反应系统的系统分析,发现双核系统在熔合蒸发过程中偶Z奇N和奇Z偶N复合核分别有强的3n和4n蒸发道。

关键词: 双核模型 , 主方程 , 超重核 , 蒸发剩余截面

偶偶No同位素转动性质研究

, 蒋金鸽 , 柳敏良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11804/NuclPhysRev.30.03.312

通过总Routhian面计算方法研究了Z=102号元素已实验合成的偶偶248-264No同位素的转动性质.计算的基态形变β2,β4与前人的计算相符.252,245No两核基态带的转动惯量特征能得到基本再现.偶偶248-264No同位素转动惯量系统上弯的现象可归因于带交叉.研究还表明,推转时质子与中子顺排有强烈竞争,在较轻的No同位素中j15/2中子拆对顺排较为优先,而在较重的No核中i13/2质子顺排更加优先.

关键词: 转动特征 , 总Routhian面计算 , 转动惯量 , 带交叉

基于组态的包钢耐火配料系统设计

胡万里

耐火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1935.2010.01.023

介绍了利用组态作为监控,可编程控制器作为下位机,实现了耐火厂散料配料系统的自动化生产,该系统具有手动功能和自动功能,手动功能具有现场手动和上位机手动功能,自动功能具有全自动和半自动功能.该系统可实现配方和配料制度的任意更改,投资低,故障少,自动化程度高.

关键词: 组态 , 配料 , 上位机

第四届“吴仲奖励基金”评选出获奖者

工程热物理学报

根据《吴仲奖励基金章程》(吴奖[2008]01号),经各高等院校、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认真评选和推荐,吴仲奖励基金理事会评审并确定授予青年学者戴巍、罗坤、唐桂“吴仲优秀青年学者奖”,授予程雪涛等10位同学“吴仲优秀学生奖”。

关键词: 基金 , 奖励 , 评选 , 获奖者 , 中国科学院 , 青年学者 , 物理研究所 , 高等院校

”字型左手材料结构的设计与仿真

孙振 , 竹有章 , 何星 , 杨成莱 , 李磐石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针对目前由金属开口谐振环与金属杆构成的左手材料结构存在构造比较复杂、工艺实现较难的缺点,设计实现了一种基于金属条的改进结构一””字型结构.通过理论分析和电磁仿真软件Ansoft HFSS 10模拟仿真,利用散射参量法提取参数结果表明该结构可以在X波段实现介电常数和磁导率同时为负.讨论研究了该左手结构的金属条宽度、中间缺口宽度、中间条宽度三个结构尺寸参数变化对谐振频率和透射峰幅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三个参数的变化都会对二者产生影响,其中金属条宽度改变对透射峰值影响幅度相对较大,缺口宽度改变对谐振频率影响幅度相对较大.

关键词: 金属条 , 左手材料 , 负折射率 , 谐振频率 , S参数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15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