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7358)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蛋白质微阵列芯片在临床分析中的应用

李铸衡 , 刘霞 , 刘殿骏 ,

应用化学 doi:10.11944/j.issn.1000-0518.2016.11.160315

蛋白质微阵列芯片能够高通量监测生物毒素、分析宿主-微生物相互作用和抗原-抗体相互作用、筛选疾病生物标志物,因此有望成为体外诊断的主要技术之一并在病原体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癌症等疾病的精准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最近发表的相关研究成果分析,总结了蛋白质微阵列芯片在临床分析中新进展,分析了其在实际应用中所面临的技术挑战并探讨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蛋白质微阵列芯片 , 临床检测 , 高通量分析 , 生物分子相互作用

Cu(Ⅱ)离子诱导的β-淀粉样蛋白聚集抑制剂筛选及分子构效关系分析

承克 ,

应用化学 doi:10.11944/j.issn.1000-0518.2016.07.150375

阿尔茨海默症药物的开发对该疾病的治疗非常重要.利用纳米金为探针研究了13种化合物抑制Cu2+诱导的β-淀粉样蛋白聚集的能力,筛选出了10种有效的抑制剂,并获得了抑制剂抑制能力与其分子结构间的关系,利用筛选出的抑制剂实现了β淀粉样蛋白聚集过程的抑制和H2 O2产生量的减少,对阿尔茨海默症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症 , 纳米金 , 抑制剂

金纳米粒子的细胞毒性

李铸衡 , 马立娜 , 刘殿骏 ,

应用化学 doi:10.11944/j.issn.1000-0518.2016.09.160075

金纳米粒子(AuNVs)是构建用于诊断和治疗的纳米药物/探针的理想纳米材料之一,因此研究AuNPs与细胞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详细分析了金纳米簇(AuNCs)、球形金纳米粒子A(AuNPss)、金纳米球壳(AuNSs)和金纳米棒(AuNRs)等不同形貌的Au NPs对不同细胞模型的细胞毒性;讨论了AuNPs的理化性质(大小、形状、化学功能和表面电荷)对其细胞毒性的影响.总结了AuNP细胞毒性研究遇到的挑战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法.

关键词: 金纳米粒子 , 哺乳动物细胞 , 细胞毒性 , 生物效应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u萤石中硅铝铁钾镁钛

谢健梅 , , 陈育人 , 邬蓓蕾 , 叶佳楣

冶金分析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0-7571.009882

样品采用氢氧化钠在锆坩埚中熔融后、再使用硼酸溶液浸取和硝酸酸化,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硅、铝、铁、钾、镁、钛,从而建立了萤石中硅、铝、铁、钾、镁、钛的测定方法.试验探讨了基体效应的影响,认为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钠(4.37~4.83 mg/mL)对钾的信号强度稍有影响,但其影响程度小于2.4%,而对其他元素的影响可以忽略;钙(120~200μg/mL)、硼(56.8~85.2μg/mL)和锆(小于4.0μg/mL)对各元素的测定没有显著的影响.试验还考察了酸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液中一定酸度范围的硝酸对各元素的测定基本没有影响.在选定的工作条件下,各元素的校准曲线呈线性,线性相关系数r为0.9999~1.0000,方法检出限为3~105μg/g.方法的测定范围能覆盖所有萤石牌号中硅、铝、铁、钾、镁、钛等元素的测定.按照实验方法测定萤石标准样品YSB 14791-02、GBW 07252、GSB 08-1348-2001、Fluorspar 2712中硅、铝、铁、钾、镁、钛,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5)为0.10%~9.5%,并与认定值相吻合.

关键词: 碱熔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 , 萤石

基于巯基嘌呤/多肽修饰的金纳米粒子的比色方法检测溶液中的镉离子

朱志军 , 刘殿骏 ,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3.20366

研究了一种基于双配体(巯基嘌呤(MP)和多肽CALNN)修饰金纳米粒子(AuNPs)的比色方法,用于快速、选择性地检测水溶液中的Cd2+.其中,MP作为功能配体通过N原子与Cd2+发生配合作用,从而引起AuNPs聚集;CALNN配体有助于提高体系的稳定性和选择性.当体系中无Cd2+时,溶液呈红色,随着Cd2+浓度的增加,溶液颜色逐渐由红色变为蓝紫色,这种颜色变化可以通过光谱测定还可以用肉眼直接观察.该方法操作简便,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和较快的响应速度(<5 min),其检测限达到350 nmol/L.

关键词: 金纳米粒子 , 比色法 , Cd2+ , 巯基嘌呤

基于组态的包钢耐火配料系统设计

胡万里

耐火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1935.2010.01.023

介绍了利用组态作为监控,可编程控制器作为下位机,实现了耐火厂散料配料系统的自动化生产,该系统具有手动功能和自动功能,手动功能具有现场手动和上位机手动功能,自动功能具有全自动和半自动功能.该系统可实现配方和配料制度的任意更改,投资低,故障少,自动化程度高.

关键词: 组态 , 配料 , 上位机

新型减高分子复合材料研究

晏雄 , 张慧萍 , 住田雅夫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运用完全不同于过去减材料中所用的减机理,而是根据的压电、导电原理,对CPE/DZ/VGCF复合材料的减性能进行了分析,为开发与过去减机理不同的具有高衰减性能的减复合材料,作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 复合材料 , 有机材料 , 炭纤维 , 导通临界值 , 对数衰减率

”字型左手材料结构的设计与仿真

, 竹有章 , 何星 , 杨成莱 , 李磐石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针对目前由金属开口谐振环与金属杆构成的左手材料结构存在构造比较复杂、工艺实现较难的缺点,设计实现了一种基于金属条的改进结构一””字型结构.通过理论分析和电磁仿真软件Ansoft HFSS 10模拟仿真,利用散射参量法提取参数结果表明该结构可以在X波段实现介电常数和磁导率同时为负.讨论研究了该左手结构的金属条宽度、中间缺口宽度、中间条宽度三个结构尺寸参数变化对谐振频率和透射峰幅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三个参数的变化都会对二者产生影响,其中金属条宽度改变对透射峰值影响幅度相对较大,缺口宽度改变对谐振频率影响幅度相对较大.

关键词: 金属条 , 左手材料 , 负折射率 , 谐振频率 , S参数

寿山千寻碧,桃李几度红——热烈祝贺启东先生九十华诞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1年9月27日,正值《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第四届编辑委员会荣誉主任启东先生九十华诞暨从教68周年。在此,我们向启东先生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关键词: 材料科学与工程 , 编辑委员会 ,

CSP轧机纹振动致机理研究

永涛 , 臧勇 , 吴迪平 , 秦勤

钢铁

对轧机振动性质、致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连轧机组中发生振动的F2、F3轧机进行的现场测试和分析发现,轧机振动以水平方向为主,轧辊和轧件上的纹频率和振动频率相同,并且将最终纹折算到轧制界面上后其长度与接触弧长相等.这说明纹与接触弧有直接的联系.提出了CSP轧机的辊面纹扩展致机理,即轧机纹是工作辊初始纹在轧制过程中逐渐在辊面扩展形成,轧辊表面纹引起并加剧了轧机的非正常振动.该理论对同类轧机振动抑制具有重要理论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 CSP轧机 , 振动 , , 轧制界面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736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