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若飞
,
杨风暴
,
王毅敏
,
李大威
,
冯裴裴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doi:10.7517/j.issn.1674-0475.2016.02.190
针对高分一号卫星(GF-1)玉米田遥感图像中玉米田光谱复杂和地块边缘模糊导致的面积统计误差大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块模糊增强和最小值边缘提取相结合的边缘检测方法进行玉米田地块分割处理,以减小面积统计误差.首先将彩色遥感图像从RGB变换到I1I2I3彩色空间,提取出含丰富特征的单色图I1;然后利用模糊理论对I1进行基于块的增强处理;再对增强后的图像进行最小值边缘提取;最后利用Full Lambda-Schedule算法对区域边缘进行优化.通过与Canny和Sobel等边缘提取方法比较,证明本文的边缘检测结果能有效地分割出玉米田地块目标,减少了玉米田光谱复杂和边缘模糊带来的影响,检测出的边缘更符合玉米田实际分布,玉米田面积统计结果更符合实际.
关键词:
块模糊增强
,
边缘检测
,
玉米田地块分割
豆荣荣
,
Zerraza-sofiane
,
张教强
,
周宏玉
,
石慧敏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7.09.012
含能共晶技术在分子水平上可实现具有不同性能的含能化合物(如高能分子与低感度分子)之间的非共价键作用,并赋予含能化合物新的性能.同时,含能共晶技术在不改变原有含能化合物分子结构的前提下,可提高其稳定性,降低其感度.目前,高能量低感度含能化合物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着重介绍了含能共晶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主要从基础研究、研究进展、发展动态分析与理论计算等几个方面进行总结,最后对含能共晶技术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共晶技术
,
含能化合物
,
感度
郭振玺
,
王永胜
,
朱陆军
,
张跃飞
,
张振华
,
柯小行
,
林均品
,
郝国建
,
张泽
,
隋曼龄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
doi:10.1016/S1003-6326(17)60012-8
采用XRD、SEM、EBSD、TEM、EDS以及三维组织重构方法系统研究原位Be元素的Ti基非晶复合材料Ti47Zr19Cu5V12Be17(摩尔分数,%)中晶体相的形态、尺寸、成分和体积分数,并采用STEM?EELS证明Be元素仅仅分布在非晶基体中。在此基础上,准确地得到了晶体相和非晶基体的化学成分分别为 Ti62.4Zr18.4Cu2.6V16.6和Ti28.3Zr19.7Cu8V6.4Be37.6(摩尔分数,%),相应的体积分数分别为61.5%和38.5%,该结果对设计原位含Be非晶复合材料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非晶
,
复合材料
,
微观结构
,
电子能量损失谱
,
Be元素分布
熊伊曲
,
邵拥军
,
刘建平
,
隗含涛
,
赵睿成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采用“流体包裹体组合(FIA)”的研究方法,对矿田主成矿期早、中、晚阶段的流体包裹体进行显微测温和拉曼探针的分析。结果表明:早阶段流体包裹体主要为水溶液包裹体和CO2三相包裹体,中阶段主要为富液相水溶液包裹体和CO2两相包裹体,晚阶段主要发育水溶液包裹体。从早阶段到晚阶段,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逐渐降低,盐度先升高再降低。3个阶段中水溶液包裹体的组分主要为水,除CO2外,还检测到少量H2S、CH4和N2。早阶段成矿流体在演化过程中发生以CO2逸失为特征的流体不混溶作用,是该阶段含矿流体中络合物分解并沉淀成矿的主要因素;中阶段成矿元素沉淀的主导因素则是流体的混合作用;而晚阶段成矿元素沉淀的主导因素推测为流体体系的自然冷却。
关键词:
成矿流体
,
石英脉型
,
钨矿床
,
锡田
崔元臣
,
王新海
,
李德亮
,
李明玉
,
周大鹏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4.07.015
以水、乙醇为分散介质,用季铵型阳离子试剂(CHPAC)修饰天然聚多糖大分子田菁胶,得到了高取代度的季铵型阳离子田菁胶.研究了反应条件对田菁胶中伯羟基(PHG)取代度的影响,初步探讨了季铵型阳离子田菁胶在水处理中的絮凝特性.结果表明,在n(田菁胶中伯羟基):n(阳离子试剂)=1:1、反应温度为50℃、pH值为9~10、V(乙醇):V(水)=1:10、反应时间为6 h条件下,取代度可达0.68;所得季铵型阳离子田菁胶与聚合硫酸铁复配处理城市生活废水CODcr去除率达90%,与聚合氯化铁复配处理黄河水时可使吸光度降至0.1以下.
关键词:
阳离子田菁胶
,
化学改性
,
混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