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成山
,
尤显卿
,
黄曼平
,
马建国
,
田四光
硬质合金
doi:10.3969/j.issn.1003-7292.2007.01.013
对DGJW50电冶钢结硬质合金进行了热冲击试验,在光学金相显微镜下观察了裂纹的形成和组织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热冲击裂纹的形成存在孕育期,随着热冲击循环温度差值的增加和冷却速率的加快,热冲击裂纹孕育期缩短,裂纹扩展速率加快,裂纹孕育期间,缺口处形成蚀坑,且蚀坑是沿着WC/钢基体界面处分布的,随着热冲击循环次数的增加,蚀坑长大并连接成裂纹.裂纹形成以后,沿着WC/钢基体界面扩展.
关键词:
电冶钢结硬质合金
,
热冲击行为
,
孕育期
,
裂纹
张焱
,
尤显卿
,
丁峰
,
田四光
,
钟成山
材料热处理学报
对GJW50钢结硬质合金进行了20℃~680℃的热循环试验,研究了该合金热疲劳裂纹萌生及扩展机理.重点研究裂纹在其宽度方向上的扩展机理.结果表明:经过一定次数的冷热循环后,与缺口边缘垂直方向萌生多条平行裂纹,其中在缺口尖端处与热循环方向平行的一条微裂纹发展成为主裂纹.裂纹在萌生过程中伴随着严重的氧化腐蚀,二者相互影响,氧化腐蚀促进裂纹的萌生.在主裂纹长大的过程中,与主裂纹平行方向和垂直方向同时萌生多条相互平行的微裂纹;这些微裂纹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多而长大,最终与主裂纹相连相通,形成主裂纹在宽度方向上的扩展.
关键词:
钢结硬质合金
,
热疲劳
,
裂纹
,
萌生
,
扩展
于学亚
,
曾兆华
,
杨建文
,
陈用烈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4.05.005
合成了含六亚甲基四胺和三乙二胺的2种四苯基硼季铵盐,通过元素分析、核磁共振、紫外光谱等对其进了结构表征;其引发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紫外光固化时是氧阻聚的,发生的是自由基反应;进行了不同温度下引发TMPTA的光照DSC实验,发现光引发效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强,计算出光引发聚合反应的活化能为44.4 kJ/mol;热重实验表明,二者均有很好的热稳定性.
关键词:
四苯基硼季铵盐
,
自由基聚合
,
光引发活性
王祥伟
,
张向阳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10.01.004
运用密度矩阵方程,研究了在外加相干耦合场作用下呈现可调谐多透明窗口的准A型四能级系统,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通过调节外加相干耦合光场的拉比频率强度,该系统可以三重、双重、单重电磁诱导光透明现象,并在缀饰态表象中给出了定性解释;在三重电磁诱导透明中,透明窗口的位置和吸收峰值可以通过调节外加相干耦合场的失谐量来进行控制,每个透明窗口在吸收最低时都伴随着高折射率,因此在此介质中能实现超光速传播,
关键词:
量子光学
,
电磁诱导光透明
,
吸收性质
,
色散性质
,
群速度
李树奇
,
刘士国
,
孔勇发
,
阎文博
,
刘宏德
,
邓东灵
,
高光宇
,
李彦波
,
高宏臣
,
许京军
人工晶体学报
doi:10.3969/j.issn.1000-985X.2006.03.009
我们在同成份铌酸锂晶体中掺入四价离子铪,生长了掺杂浓度分别为2、4、6mol%的掺铪铌酸锂系列晶体.掺铪浓度达到4mol%时,晶体的抗光损伤能力为5×105W/cm2,比同成份纯铌酸锂晶体提高了4个数量级.应用全息法测得掺4、6mol%铪的铌酸锂晶体最大折射率变化为8.7×10-6,与高掺镁(6.5mol%)铌酸锂晶体的类似.晶体的红外吸收谱和紫外-可见光吸收谱也显示,掺杂浓度为4mol%时具有明显的阈值特征.由此可以确定铪离子在铌酸锂晶体中的阈值浓度约为4mol%.
关键词:
掺铪铌酸锂晶体
,
抗光折变
,
阈值
,
吸收光谱
刘丽艳
,
孙一丹
,
于湛
,
田鹏
,
张向东
,
姜丽宏
,
李成宇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4.30461
通过高温固相法合成了Dy3+,Tm3+单掺杂的四硼酸锌(ZnB4O7)磷光体,测定了室温下这2个磷光体经60Co γ-射线辐照后的三维热释光谱.从三维热释光谱可以观察到:这2个磷光体的主发光峰均位于218℃;ZnB4O7:Tm3+磷光体的主热释光峰的发射波长为366、453、475、651和754 nm,ZnB4O7∶Dy3+磷光体的主热释光峰的发射波长为480、573、665和755 nm,分别为稀土离子Tm3+和Dy3+的特征跃迁发射.对于Tm3+掺杂的ZnB4O7磷光体,热释光发射强度较高,在辐射剂量学领域有潜在的应用.利用峰形法,评估了ZnB4 O7∶Tm3磷光体在218℃时发光峰的动力学参数,其陷阱深度E为1.64 eV,频率因子为3.42×1016 s-1,遵循二级动力学.
关键词:
高温固相法
,
四硼酸锌
,
稀土
,
热释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