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祖耀
材料热处理学报
刘文中,关于贝氏体形成机制,包括形核过程的文献很少被引述。作者(刘等)的主要论点为贝氏体铁素体以无扩散、非切变机制在奥氏体内贫碳区形核,并未引述形成贫碳区的必要条件。本文作者强调,在钢及铜合金中,不可能由Spinodal分解和位错偏聚形成贫溶质区。刘等的理念未得到先进理论观点和精细实验结果的支持。在刘文中,据此对临界核心大小和形核能的计算并无显著意义,期望青年学者对贝氏体相变机制作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贝氏体形核
,
扩散机制
,
切变机制
,
贫碳区
刘宗昌
,
计云萍
,
任慧平
,
袁长军
,
段宝玉
材料热处理学报
贝氏体铁索体在晶界形核的新观察验证了形核的一般规律.依据试验观察,理论计算得贝氏体临界晶核尺寸和形核功为:a*=16.7 nm;b*=25 nm,△G*=270 J·mol-1,此值合理.奥氏体中贫碳区的存在是普遍事实,试验也测得贝氏体相变孕育期内形成了贫碳区;不能将Spinodal分解与奥氏体中形成贫碳区和富碳区混为一谈.涨落是相变的契机,在孕育期内奥氏体中必由于涨落而形成贫碳区.阐述了非协同热激活跃迁形核机制.大量TTT图分析和实测均表明贝氏体铁索体形核-长大不可能以扩散方式进行.
关键词:
贝氏体铁素体
,
晶界形核
,
扩散
,
切变
,
热激活跃迁
周伟华
,
刘斌
,
文生平
,
瞿金平
材料科学与工艺
doi:10.3969/j.issn.1005-0299.2008.04.010
以低密度聚乙烯(LDPE)为原料,在中心浇口圆盘模腔脉动压力诱导注射成型过程中,测定了模具和喷嘴之间的压力,研究了保压过程中的压力损失,并与稳态注射成型过程做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存在某一频率和振幅,可使振动力场对保压过程中模腔压力损失最小.在所给实验条件下,频率为4 Hz时压力损失最小.与稳态注射相比,在保压阶段,脉动压力诱导注射模腔中的压力损失要小.脉动压力诱导注射可提高喷嘴压力和模腔压力,有利于保压补缩.
关键词:
脉动注射
,
保压
,
喷嘴压力
,
模腔压力
,
压力损失
工程热物理学报
根据《吴仲华奖励基金章程》(吴奖[2010]01号),经各高校、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遴选和推荐,以及吴仲华奖励基金理事会评审,决定授子钟文琪、张鹏、张明明、徐纲4位青年学者“吴仲华优秀青年学者奖”,授予顾超等13位同学“吴仲华优秀学生奖”。
关键词:
基金
,
奖励
,
获奖者
,
中国科学院
,
评选
,
青年学者
,
物理研究所
,
物理学会
张全成
,
吴建生
,
陈家光
,
李爱柏
,
杨晓芳
,
郑文龙
,
王建军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doi:10.3969/j.issn.1673-2812.2001.02.003
通过大气曝晒腐蚀试验研究了碳钢和耐候钢的腐蚀情况,通过金相观察和EPMA分析,讨论了合金元素对耐候钢的抗大气腐蚀能力的影响.根据碳钢和耐候钢的电化学交流阻抗谱特征,提出了钢在近海大气中腐蚀的等效电路模型;同时通过对上海地区碳钢和耐候钢腐蚀数据的回归分析,得出两类材料的腐蚀深度和腐蚀时间的关系方程.
关键词:
耐候钢
,
大气腐蚀
,
大气暴露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