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39)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金属铜表面的三维齿状图形的化学微加工

刘柱方 , 蒋利民 , 汤儆 , 刘品宽 , 孙立宁 , 田中群 ,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4.03.003

运用约束刻蚀剂层技术(CELT)在金属铜(Cu)表面实现了三维微图形加工,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寻找到能对Cu进行有效CELT加工的化学刻蚀和捕捉体系。 采用规整的三维齿状结构为模板,在Cu表面得到了与齿状结构模板互补的三维微结构。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所刻蚀图案进行表征,证实CELT可用于金属表面三维微图形的刻蚀加工。

关键词: 约束刻蚀剂层技术(CELT) , 金属铜 , 三维微加工 , 化学刻蚀

18-8不锈钢在含Cl~-介质中钝化膜化学组份的特征

林昌健 ,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应用 ESCA 和 AES 研究了18-8不锈钢在含 Cl~-介质中,表面阳极钝化膜的化学组份及其深度分布。着重考察了介质中的 Cl~-对钝化膜化学组份的影响,并讨论了 Cl~-在电极表面可能的反应。作者认为介质中的 Cl~-虽可嵌入钝化膜的表面层,但 Cl~-的嵌入并非是导致膜破坏的唯一原因。

关键词:

纯铁上电聚合苯胺膜的研究

沈培康 , 林昌健 , 戈芳 ,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用电化学方法在纯铁阳极上聚合了苯胺膜,并用多种电化学和表面分析技术检测了聚苯胺修饰铁(Fe/PA)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聚苯胺膜对铁基金属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在强碱性到弱酸性的水溶液中,Fe/PA 的腐蚀电流密度比纯铁降低了三个数量级。其过钝化电位则明显正移.

关键词:

扫描微电极法测量金属微区腐蚀电位电流分布——Ⅱ 若干腐蚀体系的电位分布

林昌健 ,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本文利用扫描微电极测量系统,测定了若干金属在腐蚀介质中发生局部腐蚀时的电位、电流密度分布,研究了腐蚀点间的相互作用及低合金钢和不锈钢在腐蚀介质中发生各种形式的局部腐蚀行为。配合扫描电子显微镜考察了腐蚀活性点与非活性点微观形貌成分的区别,从而对金属在介质中的局部腐蚀的发生发展讲行讨论。

关键词:

低碳醇氧化电极表面pH值的测量及应用

蒋利民 , 王汉丹 , 杨永生 , 李维 , 彭淑合 ,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9.11.021

研究了Ir/IrO_2微平面电极在低碳醇氧化电极表面的pH-E_(ocp)(pH-开路电位)关系,测量了几种低碳醇在电化学氧化过程中距离电极表面50 μm以内的不同距离处的pH值,对不同低碳醇电化学氧化产生的酸强度进行了比较与分析;Ir/IrO_2微平面电极的pH-E_(ocp)关系曲线与"醇-羧酸"体系种类有关;乙二醇在电化学氧化过程中产生的pH值最低,甲醇次之,乙醇产生的pH值最高,在500 nm处的稳态pH值分别为0.191、1.13和2.99. 通过向电解液中加入NaF,考察了生成的H~+和F~-结合对金属钛选择性微区刻蚀作用,在乙二醇为前驱体的体系中微孔刻蚀加工速率约为30 nm/min.

关键词: 低碳醇 , 电化学氧化 , pH测量 , Ir/IrO_2微平面电极 , 刻蚀

电化学改性不锈钢钝化膜的耐蚀机理研究 Ⅰ.钝化膜的化学组分、结构及表面缺陷特征

林昌健 , 茅禹 ,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应用XPS,SEM,EDAX及电化学技术,考察了经电化学表面改性处理的18-8不锈钢钝化膜的化学组分、结构及表面缺陷状态的特征,探讨了改性钝化膜的高度耐腐蚀的原因及其机制。结果表明,改性钝化膜中结合水相对含量增加,有利于形成无定形结构的钝化膜表面层,膜中高价铬含量提高,CrO_3与Cr_2O_3共存组成稳定的耐蚀阻挡层,而CrO_4~(2-)使得钝化膜表面层具有阳离子选择性,可排斥侵蚀性阴离子,起到缓蚀作用。此外,改性钝化膜表面物理缺陷组分和状态的变化,使原为腐蚀活性的物理缺陷转变为对腐蚀非活性或对腐蚀比较不敏感,即钝化膜表面趋于均一化。因此,改性的不锈钢钝化膜具有很强的抗局部破坏和耐腐蚀能力。

关键词:

钛在磷酸,硫酸和盐酸溶液中的阳极行为

陈坤尧 , 林仲华 ,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用电化学方法结合XPS技术研究钛在磷酸、硫酸和盐酸溶液中的阳极行为。实验发现:伴随钛阳极溶解而形成的氢扩散到钛的晶格内,并和钛形成氢化钛,在阳极极化时氢被氧化成H~+

关键词:

微计算机控制测定金属表面微区电位分布

卓向东 , 林昌健 ,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本文报导利用微计算机控制微参比电极在金属表面自动扫描,实验数据的采集存贮、平滑处理和各种电位分布图的显示和记录。其特点是:扫描测量和数据采集速度快,信号测量精度高,各种电位分布图形清晰直观;数据既可实时处理,也可存贮以便事后处理和分析;扫描测量面积和区域能任意调整,可在指定的区域内反复扫描,以跟踪观察腐蚀行为的变化。

关键词:

不锈钢点腐蚀发生的早期过程Ⅱ.电化学扫描隧道显微研究

林昌健 , 谢兆雄 ,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应用电化学扫描隧道显微技术,考察外加电位、介质条件及时间等因素对不锈钢发生微点腐蚀早期阶段表面形貌的影响,从纳米级空间分辨度进一步探索不锈钢表面钝化膜破坏及微点腐蚀发生早期过程机理.结果表明,不锈钢在点蚀早期阶段,首先发生不稳定微点腐蚀,其表面形貌随着不稳定微点腐蚀的发生、消长而变化.不稳定微点腐蚀的几何尺寸约为10nm,极化电位愈正,不锈钢钝化膜局部溶解破坏和微点腐蚀发生的倾向性愈大,不稳定的微点腐蚀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发展为稳定点腐蚀.即使在开路电位下,Cl-也可能在不锈钢表面呈不均匀分布,进而导致钝化膜

关键词: 不锈钢 , pitting corrosion , early stage ,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

扫描微电极法测量金属微区腐蚀电位电流分布——Ⅰ 扫描微电极测量系统

, 林昌健 , 卓向东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扫描微电极法测定金属微区腐蚀电位及电流密度分布是研究金属局部腐蚀的重要手段。本文在评述了目前利用扫描电极测量金属表面电位分布的各种方法基础上,建立了新的实验系统。文中阐述了本方法的电化学理论基础,提出了获得外径低达数微米且具有良好电化学性能的 Ag/igCl参比电极,设计制造了微参比电极在样品表面附近自动扫描的机械装置,研制了具有高输入阻抗,强抗干扰能力的电位分布测定仪器,还介绍了测量电流密度分布等方法。本实验系统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整套装置简易可行,能满足测量实际腐蚀体系的要求。

关键词: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14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