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增志
,
张利梅
,
程国清
,
白兵占
,
李文龙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3969/j.issn.1000-3738.2004.06.002
用复合SiC刀具对奥氏体高锰钢进行了半精加工研究,试验条件为:进给量f=0.3mm/r,切削深度ap=0.5mm,干切.通过测量刀具后刀面磨损宽度与切削时间和切削速度的关系,对前、后刀面的电镜及能谱分析,研究了复合SiC刀具的磨损机制.结果表明:最佳切削速度为53m/min,低、中速切削时主要是由(Fe,Mn)3C引起的机械磨损,高速切削时由γ相引起的扩散磨损,且随着切削时间的延长,磨损也逐步由机械磨损过渡到扩散磨损.
关键词:
复合SiC
,
高锰钢
,
切削
,
磨损
石文兵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8.09.027
在酸性条件下,烟酸占替诺分子中氮原子被质子化后与阴离子AuCl-4形成离子缔合物,该缔合物被三氯甲烷带入鲁米诺的氯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AC)逆胶束中,离解出来的AuCl-4立即与鲁米诺产生化学发光.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发光强度与烟酸占替诺的含量呈线性关系. 在优化的试验条件下,烟酸占替诺的检测线性范围为0.01~15×10-6 g/mL,检出限(3σ)为0.4×10-9 g/mL,对浓度为1.0×10-6 g/mL的烟酸占替诺进行11次平行测定,其RSD为1.26%. 方法简单、灵敏,已成功用于针剂中烟酸占替诺的测定.
关键词:
逆胶束
,
烟酸占替诺
,
化学发光
刘延红
,
王宝冬
,
孙琦
,
肖永丰
,
王晓欢
,
刘晓婷
,
赵立军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6.增刊(Ⅱ).020
神华集团粉煤灰“一步酸溶法”提取氧化铝技术产生的副产品—白泥,主要成分 SiO2占70%以上,是很好的硅基原料.主要分析了白泥脱硅液中铁的存在状态与去除方法,研究了碳分法、锰砂滤料吸附、膜分离技术等的除铁效果.结果表明,白泥中的铁主要有两个来源:(1)“一步酸溶法”工艺过程中未溶解的Fe2 O3和FeO,这部分铁的氧化物在脱硅过程中与热碱不发生反应;(2)浸出液中的FeCl3和FeCl2,这部分铁的氯化物是脱硅液中铁的主要来源,与热碱反应生成 FeO-2和 FeO2-2.白泥经过干燥,其中的 FeCl3和 FeCl2转化为 Fe2 O3和 Fe (OH)3,少量不能与热碱发生反应,以纳米颗粒形式存在于脱硅液中.实验条件下,干燥白泥与洗涤白泥相比, SiO2溶出率稍低(>71%);脱硅液中SiO2浓度为150.0 g/L时,铁含量约182.2 mg/L.碳分法除铁可以降低溶液中铁离子含量至30 mg/L左右(主要是硅铁络合离子 FeOSi(OH)32+),使之转化为 Fe(OH)3颗粒:一部分随偏硅酸沉淀除去,一部分以纳米胶粒形式留在碳分液中,粒径主要分布在1~12 nm.继续利用锰砂滤料和膜分离技术,除铁率均小于50%.二次碳分法制备SiO2粉末,产品含量为227 mg/kg.
关键词:
白泥
,
脱硅液
,
去除
,
碳分法
,
锰砂滤料
,
膜分离技术
王海波
,
王斌
硅酸盐通报
以湿球磨钛白初品为原料,利用卧式砂磨机研究了不同砂磨工艺对浆料粒度的影响,并考察了浆料不同粒度对其白度和水分散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较优的砂磨工艺为砂磨转速3000 r/min,锆珠粒径1.8 mm,进料浓度410 g/L,进料泵转速l,填充率80%;在较优条件下实验室一级砂磨后的浆料中值粒径相对现场两级砂磨浆料降低了36 nm;粒度越小,浆料水分散性越好,当浆料中值粒径为231 nm时,水分散性达到99.3%,浆料不同粒度对白度基本没有影响.实验结果对生产现场砂磨能够提供重要的理论及技术支撑.
关键词:
卧式砂磨
,
工艺参数
,
粒度
,
白度
,
水分散性
万梅
,
黄文武
,
王位
涂料工业
采用丙烯酸酯类单体与叔碳酸乙烯酯单体共聚,用乳化剂稳定技术制备了一种小粒径的叔丙乳液(叔碳酸乙烯酯/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研究了单体组成、功能单体、养护条件等因素对涂膜耐水白性能的影响.量化表征水白性能方法测试表明:叔丙体系耐水白性能优于纯丙体系;当有机硅含量为单体总量的1%,交联单体含量为单体总量的1.5%时,涂膜耐水白性能最好;另外,疏水单体含量越高,养护时间越长或温度越高,耐水白性能越好.
关键词:
耐水白
,
叔丙乳液
,
疏水单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