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22)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钛掺杂对介孔硅材料结构性能的影响

王连洲 , , , 阮美玲 , 严东生

无机材料学报

在室温碱性条件下合成了Ti掺杂的介孔硅材料MCM-41,借助XID、IR、HREM和N2吸附等分析手段,探讨了Ti掺杂量对介孔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的Ti离子可以进入Si骨架,并生成Si-O-Ti键.随着Ti掺杂量的增加,六方规则排列的介孔硅结构有序度下降,最终可导致结构一致性的破坏.

关键词: 介孔硅材料 , Ti-doped , mesopore structure

介孔氧化硅材料的研究进展

王连洲 , , , 严东生

无机材料学报

介孔氧化硅材料自1992年首次会成以来,已经成为众多研究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介孔氧化硅的合成及分类、合成机理、影响孔径尺寸的因素及研究应用进展状况.介孔氧化硅材料可能在催化及纳米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介孔氧化硅 , synthesis , catalysis , nano-technology

低表面活性剂/硅比率中有序介孔材料的合成

, 王连洲 , , 阮美玲 , 严东生

无机材料学报

以AlCl.6HO为铝源,在低表面活性剂/硅摩尔比(0.12)的体系中,合成Si/Al比在16~64范围内变化的有序介孔硅酸铝材料.用XRD、TEM、FTIR及氮吸附等测试手段对材料进行了分析.当NaOH/Si比从0.2增加到0.6时,获得的有序介孔材料结构将由六角相(MCM-41)变成立方相(MCM-48)当材料中铝含量超过一定值时,有序介孔材料品质下降.XRD分析表明,用铝原子取代硅原子将导致晶格增大.

关键词: 介孔 , aluminosilicate , charaterization

钛掺杂对介孔硅材料结构性能的影响

王连洲 , , , 阮美玲 , 严东生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24X.1999.01.008

在室温碱性条件下合成了Ti掺杂的介孔硅材料MCM-41,借助XRD、IR、HREM和N2吸附等分析手段, 探讨了Ti掺杂量对介孔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掺杂的Ti离子可以进入Si骨架,并生成Si-O-Ti键. 随着Ti掺杂量的增加,六方规则排列的介孔硅结构有序度下降,最终可导致结构一致性的破坏.

关键词: 介孔硅材料 , Ti掺杂 , 介孔结构

介孔氧化硅材料的研究进展

王连洲 , , , 严东生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24X.1999.03.002

介孔氧化硅材料自1992年首次合成以来,已经成为众多研究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本文综述了介孔氧化硅的合成及分类、合成机理、影响孔径尺寸的因素及研究应用进展状况. 介孔氧化硅材料可能在催化及纳米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介孔氧化硅 , 合成 , 催化 , 纳米材料

低表面活性剂/硅比率中有序介孔材料的合成

, 王连洲 , , 阮美玲 , 严东生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24X.2000.01.010

以AlCl3.6H2O为铝源,在低表面活性剂/硅摩尔比(0.12)的体系中,合成Si/Al比在16~64范围内变化的有序介孔硅酸铝材料. 用XRD、TEM、FTIR及氮吸附等测试手段对材料进行了分析. 当NaOH/Si比从0.2增加到0.6时,获得的有序介孔材料结构将由六角相(MCM-41)变成立方相(MCM-48). 当材料中铝含量超过一定值时,有序介孔材料品质下降. XRD分析表明,用铝原子取代硅原子将导致晶格增大.

关键词: 介孔 , 硅酸铝 , 表征

中国古代青铜的技术分析

郑利平

金属世界 doi:10.3969/j.issn.1000-6826.2008.02.021

青铜兵器是青铜时代耀眼的明珠,其中青铜最为引人注目.本文从青铜的成分组成、铸造工艺和表面 处理技术三方面首次进行了全面、系统、科学的论述,为青铜器的防腐保护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 青铜 , , 铸造技术 , 分析

湖北出土战国青铜表面富锡层的材料学特征

何康 , 李洋 , 潘春旭

材料保护

利用纳米压痕技术,对3把出土于湖北的战国青铜残片表面富锡层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并结合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等仪器对其显微组织特征、合金成分进行了系统的表征。研究分析认为:(1)3把青铜残片属高锡青铜,表面存在一层由8相和非晶化合物构成的富锡层;(2)其双层结构中的惰性腐蚀层的特征表明富锡层是在长期埋藏环境中由于发生选择性腐蚀而形成的,排除了古代工匠人为处理的可能性。纳米压痕技术为古代金属样品微米级微区的力学性能的准确测试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关键词: 纳米压痕技术 , 材料学特征 , 战国青铜 , 湖北出土 , 富锡层 , 选择性腐蚀

生物配位体模型预测铜对水蚤毒性及其受水质参数的影响

陈瑞 , 吴敏 , 王万宾 , 吴爱民 , 赵婧 , 陈季康 , 潘波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7.04.2016072602

本研究以大型蚤毒性试验标准为参照进行水蚤的铜毒性试验,并以生物配体模型(BLM)为主要工具,实现对毒性数据的校正和毒性效应的预测.在不同水质参数下,实测铜的48 h LC50为141-566 μg·L-1,相应的BLM预测值为143-1208μg·L-1,表明BLM对铜的毒性预测良好.pH升高、DOC以及钙、镁、钠离子浓度的增加均对铜毒性有不同程度减弱作用,钾离子对铜毒性影响较小,BLM对这一现象的描述较好.利用Visual MINTEQ软件对不同水参数条件下铜形态分布进行模拟,辅助解释实验现象,发现钙、镁、钠、钾离子对铜形态分布影响较小.DOC的加入则使络合态铜含量增加,而pH升高导致游离态铜浓度下降,水合态铜浓度升高.本研究表明,预测铜对水蚤的毒性要充分考虑水质参数的影响,BLM在铜对水蚤的毒性预测方面表现了非常好的应用潜力.

关键词: 水蚤 , 铜毒性 , 生物配体模型 , 水质参数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
  • 末页
  • 共3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