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湛昌
,
程果
,
武守坤
,
李柱梁
,
邓剑锋
,
胡光辉
,
肖楚民
电镀与涂饰
研究了聚乙二醇改性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化学镀铜的影响.主要工序为:依次用1#、3#、5#金相砂纸打磨PET薄膜,在紫外光下用聚乙二醇改性接枝,以及化学镀铜.镀液的组成与工艺条件为:CuSO4·5H2O 16 g/L,Na2EDTA14 g/L,NaKC4H4O6·2H2O 19.5 g/L,NaOH 14.5 g/L,HCHO15 mL/L,温度40℃,时间30 min.红外光谱图表明PEG-6000被成功接枝在PET薄膜表面.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分析了化学镀铜后PET薄膜的结构和表面形貌,并测试了PET薄膜的结合力、厚度、导电性等性能.结果表明,PET表面的化学镀铜层纯度高;与未改性PET基铜镀层相比,改性的PET基铜镀层结晶更细致、光亮;镀铜层的厚度、电导率、背光等级及其与PET薄膜之间的结合力分别为1.21 μm、1.9×105 S/cm、10级、16.1 N/cm,可用以生产挠性电路板(FCB).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
薄膜
,
聚乙二醇
,
改性
,
化学镀铜
,
挠性电路板
程果
,
魏长平
,
任晓明
,
王贺
中国稀土学报
采用Claisen缩合反应设计合成了B-二酮配体1-(4-溴苯)4,4,4-三氟丁烷-1,3-二酮(BPT),并合成了相应的新型稀土Eu,Tb(Ⅲ)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1H NMR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和磷光光谱技术对合成的产物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红外光谱分析表明:BPT中存在着酮式-烯醇式互变;配合物中的稀土离子与BPT中的氧原子以及Phen中的氮原子形成了配位键.紫外光谱表明配合物主要是由第一配体BPT吸收能量.荧光光谱显示Eu( BPT)3 Phen的发光强度较大,进一步的研究表明,BPT的最低三重态能级与Eu3+的5D0能级匹配较好.
关键词:
β-二酮
,
合成
,
发光
,
能级匹配
,
稀土
程果
,
魏长平
,
任晓明
,
王贺
中国稀土学报
采用Claisen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种β-二酮1-(4-氨基苯)-3-苯基丙烷-1,3-二酮(L:C15H13NO2),以元素分析和1H NMR谱确定了其组成,核磁和红外分析结果表明L主要以烯醇式存在.以L为第一配体,分别以邻菲罗啉(phen),2,2′-联吡啶(bipy)为第二配体,合成了新的稀土Eu,Tb(Ⅲ)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磷光光谱和荧光光谱对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表征.荧光光谱表明:稀土铽配合物的发光性能优于稀土铕配合物,进一步研究表明配体L与Tb3+间能级差较匹配,分子内传能效率高;phen对配合物的荧光敏化效果优于bipy,表明第二配体的刚性和共轭性越大,配合物的发光性能越好.
关键词:
稀土配合物
,
β-二酮
,
合成
,
光谱性质
,
能级
王贺
,
魏长平
,
彭春佳
,
李丛昱
,
程果
硅酸盐通报
采用溶胶-凝胶结合旋转涂膜法在玻璃基底上制备SiO2薄膜,研究了陈化时间和旋涂速度对SiO2膜增透性能的影响,利用热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分光光度计、椭偏仪等方法分别对干凝胶的热分解过程、晶体结构、微观形貌、透过率和折射率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膜层透过率与制备条件有一定的规律,随着陈化时间的延长和旋涂速度的增加,增透峰中心波长发生了移动.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SiO2薄膜具有较好的增透性能,在玻璃上镀SiO2增透膜后,峰值透过率(300~1000 nm)由90%提高到95%,其膜厚为315 nm,折射率为1.352,孔隙率为27%,进一步提高了可见光利用率.
关键词:
溶胶-凝胶
,
SiO2
,
多孔
,
增透膜
王贺
,
魏长平
,
彭春佳
,
程果
,
李丛昱
硅酸盐通报
采用溶胶-凝胶结合旋涂技术在玻璃基底上制备了SnO2∶Sb/SiO2复合薄膜,利用XRD、FT-IR、SEM、椭偏仪、分光光度计等方法对薄膜样品进行了系统地表征.结果表明:经过热处理后样品生成了SnO2∶Sb和SiO2∶薄膜具有双层结构,上层SiO2厚度约105nm,折射率为1.352,底层SnO2∶Sb厚度约1200 nm,折射率为1.91;优化工艺条件下SnO2∶ Sb/SiO2复合薄膜的性能优于SnO2∶ Sb薄膜,在相同情况下SnO2∶ Sb/SiO2复合薄膜对可见光的透过率大于SnO2∶Sb薄膜,这是因为上层SiO2薄膜折射率较低,与底层高折射率SnO2∶ Sb薄膜共同构成减反射膜系,提高了膜系的可见光透过率.相比于单层SnO2∶ Sb膜,在可见光部分增透率大于4.5%,近红外波段的增透率小于1.0%,基本保持原有导电膜的低红外辐射特性,并提高了可见光透过率.
关键词:
溶胶-凝胶
,
SnO2∶Sb
,
SiO2
,
复合薄膜
,
透过率
任晓明
,
魏长平
,
程果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12.01.022
采用Claisen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β-二酮化合物1-(4-溴苯)-3-苯基丙烷-1,3-二酮(L),并以其为第一配体,邻菲罗啉(phen)为第二配体,合成出新型稀土铕,铽二元及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对合成的配体及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元素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红外光谱的分析表明第一配体L中的氧原子以及第二配体phen中的氮原子与稀土离子进行了配位.紫外光谱表明第一配体L为能量的给体,第二配体phen起协同作用.通过荧光光谱研究了配合物的发光性质,结果显示三元配合物的发光强度大于二元配合物,三元配合物Eu(L)3phen表现出Eu3+的特征发射,在593,615,653,701 nm处的发射峰分别归属于Eu3+的5 D0→7Fj(j=1,2,3,4)能级间的跃迁,并且以位于615 nm处的5D0→7F2电子跃迁所发出的荧光强度最大;而铽配合物中并没有出现Tb3+的特征发射.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这是由于配体L的最低三重态能级较适合Eu3+的发射能级,配体L吸收的能量可以有效的通过Antenna效应传递给稀土中心离子,使得三元配合物Eu(L)3phen的发光强度较大.
关键词:
稀土
,
β-二酮
,
合成
,
三元配合物
,
发光性能
汪建业
,
刘晓春
,
翁宁泉
,
吴毅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05.03.035
介绍了一种斜程有限距离上大气相干长度的测量系统和方法,用系留气球搭载一个点光源,在地面用差分像运动测量法测量光波到达角起伏方差来确定实时的斜程大气相干长度值,与湍流廓线测量实验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分析光学湍流廓线积分与相干长度仪测量二者的相关性较好.
关键词:
大气光学
,
大气传输
,
大气相干长度
,
斜程测量
古新
,
董其伍
,
王珂
工程热物理学报
对新型纵流壳程换热器壳程近壁局部区域的流场和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总结了换热器横截面内各换热管壁面对流传热系数与换热管距壳体轴心距离的关系,分析了近壁区域非规则流道内流体对流传热系数较壳体中心主流区内规则流道大的原因,为换热器壳程内关键局部区域流体流动和传热状况的改善以及进一步的结构优化提供了直观依据.提出的纵流壳程换热器周期性全截面计算模型,为发现和解决换热器中与局部位置流体流动和传热细节相关的深层次问题提供了良好的辅助手段.
关键词:
纵流壳程换热器
,
流场
,
温度场
,
局部特性
,
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