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民
,
程道米
,
周立富
,
郑得齐
,
戴伟
物理测试
doi:10.3969/j.issn.1001-0777.2004.01.012
通过对板状试样开肩标准的研究,开发研制了用于板状试样开肩的专用设备.采用数控系统,通过三轴联动,在一个批量的板状试样上,用垂直立铣刀的方式,双面同时铣削.取得了精度高、速度快、操作简便的效果,并彻底地解决了板状试样开肩的加工问题.
关键词:
板状试样
,
开肩
,
数控
古新
,
董其伍
,
王珂
工程热物理学报
对新型纵流壳程换热器壳程近壁局部区域的流场和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总结了换热器横截面内各换热管壁面对流传热系数与换热管距壳体轴心距离的关系,分析了近壁区域非规则流道内流体对流传热系数较壳体中心主流区内规则流道大的原因,为换热器壳程内关键局部区域流体流动和传热状况的改善以及进一步的结构优化提供了直观依据.提出的纵流壳程换热器周期性全截面计算模型,为发现和解决换热器中与局部位置流体流动和传热细节相关的深层次问题提供了良好的辅助手段.
关键词:
纵流壳程换热器
,
流场
,
温度场
,
局部特性
,
数值模拟.
古新
,
王珂
,
董其伍
,
王永庆
工程热物理学报
传统弓形折流板换热器壳程流体横向流动时存在流动阻力和传热死区大等缺点。为克服上述不足,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高效节能的斜向流管壳式换热器,采用导向型折流栅替代传统弓形折流板,倾斜流道内流体斜向冲刷换热管束。考察和对比了斜向流换热器和弓形折流板换热器壳程主流区的流体流速分布和变化规律,证实了导向型折流栅具有显著的控涡均化壳程流场和提高壳程流体整体流速的作用,有助于减小壳程压降,增大有效换热面积,为管壳式换热器结构改良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管壳式换热器
,
死区
,
压力损失
,
斜向流
,
数值模拟
董其伍
,
白彩鹏
,
刘敏珊
,
王丹
工程热物理学报
三叶孔支撑板是广泛应用于核电站换热器中的一种管束支撑结构,其性能的好坏对核电厂的运行及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文中运用“单元流道”模型,分析了流道内流动和传热的细观特性,研究了三叶孔支撑板换热器中开孔高度、支撑板间距和壳程流量对传热、压降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叶孔支撑板换热器的性能随开孔高度和支撑板间距的增加而增加,随壳程流量的增加而降低.
关键词:
三叶孔板
,
单元流道
,
压降
,
传热系数
沙晔
连铸
辊道是连铸机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辊道不仅需要满足铸坯的输送能力,更重要的是能满足其所处位置的速度调节要求.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辊道除了由于本身结构不合理导致故障外,辊道控制上的不合理同样也会发生故障.通过在辊道调试和生产过程中发生的问题,从辊道的结构、辊道齿轮马达的选型以及辊道的控制这3个方面,来分析辊道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因素.辊道的结构除了分析固定式和吊挂式辊道的区别外还着重分析了减速箱和辊道轴的联接方式.文章详细阐述了辊道齿轮马达的选型步骤,并就不同控制要求对齿轮马达选型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从而进一步指出了辊道设计中齿轮马达选型与控制之间相辅相成的重要性.
关键词:
辊道
,
辊道齿轮马达
,
辊道控制
汪建业
,
刘晓春
,
翁宁泉
,
吴毅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05.03.035
介绍了一种斜程有限距离上大气相干长度的测量系统和方法,用系留气球搭载一个点光源,在地面用差分像运动测量法测量光波到达角起伏方差来确定实时的斜程大气相干长度值,与湍流廓线测量实验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分析光学湍流廓线积分与相干长度仪测量二者的相关性较好.
关键词:
大气光学
,
大气传输
,
大气相干长度
,
斜程测量
材料导报
藉由分析觸媒及奈米綫之結構與組成,詳細探討合成氧化矽奈米綫的固-液-固成長機制.與一般化學汽相沉積法不同的是,矽的來源直接由矽基板提供固態矽源.首先在矽基板上濺鍍上一層很薄(~5nm)的白金觸媒層.在升温過程中,白金薄膜會分裂形成直徑爲數百奈米大小的觸媒球.掃描式電子顯微鏡及穿透式電子顯微鏡的分析結果顯示,這些觸媒球的組成爲Pt3Si,并可作爲奈米綫成長的孕核點.在高達1100℃C的制程温度及5h的持温之下,矽基板氧化成爲氧化矽并藉由擴散溶解到觸媒球中,直到館和點而后析出成爲氧化矽的奈米綫.這些奈米綫爲非晶結構,直徑爲40~60nm,長度爲數百微米.
关键词:
氧化矽奈米綫
,
固-液-固成長機制
,
白金觸媒
白埃民
,
裴晓东
,
张进之
,
赵济秀
,
欧阳瑜
钢铁
论述了多轧程电动压下生产过程中,采用综合等储备原理计算优化规程,进行板宽和板厚控制的可行性及其效果,通过安钢2800 mm轧机上的工程实践,证明该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关键词:
优化
,
等储备
,
规程
,
多轧程
,
电动压下
材料导报
鋁-稀土元素-過渡元素三元非晶質合金可經熱處理獲得奈米結構高强度鋁合金(>1GPa),但是鋁基非晶質材料由於臨界冷却速率高,不易形成瑰状非晶質,我們采用噴覆成型制程來直接制造大尺寸鋁-鑭-鎳奈米晶塊材,另外再制備同成分旋淬凝固薄帶作爲對照組,觀察奈米鋁粒子與界金屬化合物的成核成長與結晶過程熱焓的變化,以了解顯微組織的演變.噴覆成型鋁-鑭-鎳合金在霧化與飛行過程先在液相中形成Al11La3(Ni),由於凝固速率高,初生Al11La3(Ni)粒子尺寸縮小到接近μm1,過冷液滴在飛行過程和撞擊基板淬冷時均會形成非晶質,接著非晶質相在沉積體被加熱時分解成奈米鋁與Al3Ni粒子,最終組成初晶Al11La3(Ni)、Al3Ni與奈米鋁分散强化之鋁基奈米結構復合材料,其非晶質比例約36%.另一方面,旋淬凝固薄帶連續加熱到823K則分解出奈米鋁、Al3Ni、Al6Ni、Al11La3與少量界穩定三元Al4LaNi相.在瑰状噴覆成型中的Al11La3(Ni)初晶相上觀察到形變雙晶生成,但是旋淬凝固薄帶連續結晶過程則并未發現.
关键词:
噴覆成型
,
奈米結構
,
高强度鋁合金
,
形變雙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