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新
,
李红霞
,
程陆凡
,
高妍
,
李洪锡
材料保护
doi:10.3969/j.issn.1001-1560.2005.09.009
纳米炭纤维表面包覆上金属铜,可获得新型纳米复合功能材料.研究了利用化学方法,以Cu2+为单质铜来源,锌粉为还原剂,不用贵重金属钯做催化剂,直接在硝酸处理后的纳米炭纤维上包覆铜的新方法.初步分析了镀液中加入引发剂T在纤维表面镀铜的机理;探讨了CuSO4·5H2O的用量、锌粉浓度、施镀温度、施镀时间、配位体种类、用量及引发剂等因素对纤维表面铜包覆层质量的影响,得到了优化的工艺条件:CuSO4·5H2O 6.5 g/L,锌粉1.7 g/L,甘油133 mL/L,乙二醇90 mL/L,酒石酸钾钠8.5 g/L,引发剂T 3.5 g/L,于室温下反应1 h.SEM观察发现,纳米炭纤维表面包覆层较为均匀;EDS表征证实,包覆层确实为铜.
关键词:
化学镀铜
,
纳米炭纤维
,
钯催化
姜涛
,
程陆凡
,
李洪锡
,
孙超
腐蚀学报(英文)
doi:10.3969/j.issn.1002-6495.2008.06.004
研究了4种不同锡含量的Ag-Sn合金在700℃和800℃的氧化行为.结果表明,当锡含量小于4 mass%时,在表面有银出现,其下形成一层薄的外氧化膜,氧可以扩散到基体内部使基体完全内氧化;当锡含量大于5 mass%时,在合金的外表面出现少许银,其下为较厚的连续外氧化膜,内氧化前沿为富集内氧化产物并沿原合金晶界连成的网络.文中对这两种特性的氧化行为进行了具体阐述.
关键词:
Ag-Sn合金
,
氧化膜
,
触点材料
许媛媛
,
叶耕心
,
赵莎莎
,
郭智勇
,
储成顶
,
姚余有
色谱
doi:10.3321/j.issn:1000-8713.2007.05.034
建立了羊水中利凡诺药物浓度的测定方法.采用正丁醇一步提取样品后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的检测限为 0.7 ng/mL,回收率为89.6%~100.2% ,日内精密度(以相对标准偏差(RSD)计)为1.4%~6.3% ,日间精密度(RSD)为2.2%~6.5%.该方法完全符合中国药典 2005 版规定,可作为临床检测方法.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
利凡诺(rivanol)
,
羊水(amniotic fluid)
万志敏
,
陈立平
物理测试
doi:10.3969/j.issn.1001-0777.2002.01.005
研究了两种飞行器模型的着陆特性.模型着陆应用气囊系统衰减着陆冲击载荷.实验模拟着陆的垂直速度为2~6 m/s,水平速度0~4 m/s,着陆姿态范围-19.5°~+19.5°,测定了飞行器模型的加速度和稳定性.结果表明,峰值加速度随垂直着陆速度的增加而增加,且舱体模型的加速度高于弹体模型的加速度,着陆姿态和水平速度对稳定性有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
着陆特性
,
回收
,
冲击
,
飞行器模型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采用试件自然埋藏的方法研究了线缆金属材料Cu及Al在西部内陆盐土中1年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Cu、Al呈局部斑点腐蚀,土壤质地、Cl-、SO42-含量及土壤微生物是造成腐蚀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铜
,
铝
,
土壤腐蚀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采用试件自然埋藏的方法研究了线缆金属材料Cu及Al在西部内陆盐土中1年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Cu、Al呈局部斑点腐蚀,土壤质地、Cl-、SO42-含量及土壤微生物是造成腐蚀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铜
,
铝
,
土壤腐蚀
谭伟
,
徐滨士
,
韩文政
,
钟群鹏
腐蚀学报(英文)
doi:10.3969/j.issn.1002-6495.2003.02.015
采用x射线衍射、SEM和EPMA等方法对服役20年~30年水陆装甲车车体锈层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锈层中含有Cl-,锈层主要由α-FeOOH、β-FeOOH、γ-FeOOH、γ-Fe2O3、Fe3O4以及α-Fe等相组成,同时还残留有极少量的绿锈GR*(I).结合水陆装甲车的使用环境(海水、淡水,干湿交替),对锈层各相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内锈层致密,大蚀坑下有小蚀坑,锈层中包含有呈小岛状弥散分布的Fe基体,均匀腐蚀与局部点蚀共同造成了材料的腐蚀破坏.
关键词:
锈层
,
均匀腐蚀
,
点蚀
,
Cl-干湿交替
,
水陆装甲车
汪建业
,
刘晓春
,
翁宁泉
,
吴毅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05.03.035
介绍了一种斜程有限距离上大气相干长度的测量系统和方法,用系留气球搭载一个点光源,在地面用差分像运动测量法测量光波到达角起伏方差来确定实时的斜程大气相干长度值,与湍流廓线测量实验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分析光学湍流廓线积分与相干长度仪测量二者的相关性较好.
关键词:
大气光学
,
大气传输
,
大气相干长度
,
斜程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