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道运
,
肖国庆
,
蒋明学
,
师素环
耐火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1935.2012.04.003
对以电熔镁砂、电熔镁铝尖晶石为原料制备的方镁石-镁铝尖晶石砖进行了不同温度的抗侵蚀试验,研究了水泥熟料及碱盐(K2SO4、KCl)对方镁石-镁铝尖晶石砖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及显微结构的影响,从而研究其对方镁石-镁铝尖晶石砖的侵蚀行为.结果表明:1)水泥熟料对方镁石-镁铝尖晶石砖的侵蚀过程主要是向砖内渗透,侵蚀砖中方镁石及基质M2S生成低熔物CMS而使M2S、方镁石不断溶解,使砖形成致密的变质层,温度越高,渗透和侵蚀作用越剧烈.2)碱盐通过对砖的液相渗透和气相扩散,在砖中与杂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气体并挥发,使砖的表层因碱盐的化学侵蚀而疏松,深层因残碱的沉积而致密.3)实际使用中,碱盐在高温层侵蚀砖中的方镁石及结合相而使高温层疏松,使水泥熟料大量渗透和侵蚀而形成致密的变质层;碱盐在低温层的析晶、沉积,使致密的变质层变厚.而致密且较厚的变质层在温度波动时将导致方镁石-镁铝尖晶石产生严重的结构剥落.
关键词:
方镁石-镁铝尖晶石砖
,
水泥熟料
,
碱盐
,
渗透
,
侵蚀
,
结构剥落
云斯宁
,
章道运
,
于仁红
,
蒋明学
耐火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1935.2004.04.005
对5000 t·d-1干法水泥回转窑烧成带的用后直接结合镁铬砖(LZMGe-8A)进行了XRD、SEM和EDAX分析,观察了残砖显微结构的变化,探讨了其损毁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水泥熟料液相侵蚀引起砖热面的结构剥落;水泥原料及燃料中的钾、钠、硫、氯化合物形成的碱盐以气相和液相形式进入砖的气孔内,随温度波动而液化或固化,并与砖反应导致砖的结构脆化,进而发生龟裂.因此,降低直接结合镁铬砖的显气孔率,并提高抗热震性,可以有效地降低其在干法水泥回转窑烧成带上的损毁速度.
关键词:
直接结合镁铬砖
,
水泥回转窑
,
损毁
,
结构剥落
章道运
,
孟庆新
耐火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1935.2007.05.011
以电熔尖晶石(4~1.5 mm,<0.088 mm)、97电熔镁砂(5~2 mm,<2 mm)、96电熔镁砂(<0.088 mm)、中档镁砂(5~2 mm,<2 mm,<0.088 mm),高纯镁砂(5~2 mm,<2 mm,<0.088 mm)和α-Al2O3(<0.088 mm)为原料,亚硫酸纸浆废液为结合剂,配料后混练,在630 t压力机上成型.入隧道干燥器中,于110℃下干燥16 h后,在超高温隧道窑中分别于1 740℃和1 760℃保温6 h烧成,制得镁铝尖晶石砖.结果表明:通过优化试验配方和烧成温度,研制出了具有较高耐压强度和抗热震性优异的高档镁铝尖晶石砖.该制品替代镁铬砖和镁砖用在套筒石灰窑的关键部位,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
关键词:
套筒石灰窑
,
拱桥
,
镁铝尖晶石砖
黄少波
,
蒋明学
,
章道运
耐火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1935.2011.04.005
利用纳米粉的粒径小及活性高等特性,在镁铬材料中加入不同质量分数(分别为2%、4%、6%)的纳米A12O3或纳米Cr2O3粉体,研究了这两种纳米粉取代相应的微粉后对不同温度烧成的镁铬耐火材料烧结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地用纳米粉体取代相应微粉可有效改善镁铬材料的烧结,提高其常温与高温力学性能,且烧成温度越低,纳米粉对镁铬材料性能的提高作用越明显;在本试验的镁铬材料的颗粒级配条件下,两种纳米粉的加入质量分数均以4%为最佳;纳米Al2O3的加入能降低镁铬质耐火材料的烧结温度,加入4%质量分数的纳米Al2O3可降低约100℃.
关键词:
纳米Al2O3
,
纳米Cr2O3
,
镁铬质耐火材料
,
烧结性能
,
力学性能
谢修璀
,
宋明涛
,
郝焕锋
,
王贤武
原子核物理评论
基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正在研制的兰州重离子治疗专用装置(HITFiL)的参数和指标,对从回旋加速器到同步加速器之间中能传输段的纵向束流匹配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根据主加速器的注入要求,在束运线上采用了散束器以降低束流动量分散,从理论上分析了中能传输段末端可能实现的最小动量分散和达到最小动量分散的条件,讨论了散束效果与初始动量分散、束团相宽和漂移长度的关系。并利用MathCAD程序对束团在束运线上的纵向运动进行了跟踪模拟,使用PBO-Lab程序进行了验算,得到了当散束器射频电压为102kV时,末端动量分散为最小值2.764×10-4。进一步提出了中能传输段的基本参数,也为下一步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
HITFiL
,
散束器
,
能散
,
纵向运动
,
束流匹配
沙晔
连铸
辊道是连铸机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辊道不仅需要满足铸坯的输送能力,更重要的是能满足其所处位置的速度调节要求.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辊道除了由于本身结构不合理导致故障外,辊道控制上的不合理同样也会发生故障.通过在辊道调试和生产过程中发生的问题,从辊道的结构、辊道齿轮马达的选型以及辊道的控制这3个方面,来分析辊道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因素.辊道的结构除了分析固定式和吊挂式辊道的区别外还着重分析了减速箱和辊道轴的联接方式.文章详细阐述了辊道齿轮马达的选型步骤,并就不同控制要求对齿轮马达选型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从而进一步指出了辊道设计中齿轮马达选型与控制之间相辅相成的重要性.
关键词:
辊道
,
辊道齿轮马达
,
辊道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