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炳炎
,
周明勇
,
鲁立君
,
翁灿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纳注射成型中,聚合物熔体在纳米型腔中的充填质量以及纳米结构的脱模完好性是决定纳结构零件复制质量的关键因素.文中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建立聚甲基丙烯酸甲脂(PMMA)与金属镍模芯的界面模型,研究PMM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深入分析注射成型过程中分子链的运动规律以及充填过程中的密度分布、体系能量等构象统计规律,并探讨纳米结构在脱模后的变形情况.结果表明,分子模拟得到的Tg与实验结果相符;纳米结构的充填主要发生在保压阶段,其平均充填率为55.8%;纳米结构在脱模后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弯曲变形,但仍能保持其整体形貌.
关键词:
注射成型
,
纳米结构
,
充填机理
,
分子动力学
,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温欣荣
,
涂常青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2.08.016
研究了氯化钠-硫氰酸铵-十六烷基氯化吡啶(钅翁)-水体系浮选分离锌(Ⅱ)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分离的条件. 结果表明,在1.0 g固体NaCl存在下,当硫氰酸铵(0.1 mol/L)和十六烷基氯化吡啶(钅翁)(0.01 mol/L)溶液的用量均为2.0 mL时,控制pH值为4.0,Zn(Ⅱ)可被该体系浮选,而Cd(Ⅱ)、Co(Ⅱ)、Ni(Ⅱ)、Mn(Ⅱ)、Fe(Ⅱ)、Al(Ⅲ)不被浮选,可实现Zn(Ⅱ)与这些离子的定量分离,对合成水样的定量浮选分离,结果满意.
关键词:
锌(Ⅱ),硫氰酸铵,十六烷基氯化吡啶(钅翁),浮选分离
魏培海
,
陈立仁
,
魏英勤
,
袁久荣
,
马继平
,
陈令新
色谱
doi:10.3321/j.issn:1000-8713.2002.06.016
建立了利用毛细管电泳简便、准确地测定白头翁汤中黄连和黄柏共煎生物碱煎出量的方法.采用自组装毛细管电泳装置,采用75 μm i.d.×50 cm 弹性石英毛细管,以0.05 mol/L Na2B4O7-CH3OH (体积比为85∶15)溶液作缓冲液,运行电压为14 kV,检测波长为232 nm.另外,通过实验优化了提取溶剂中乙醇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以小檗碱、巴马汀提取量为指标,30%(体积分数)的乙醇水溶液是提取白头翁汤中黄连和黄柏共煎生物碱的最佳溶剂.小檗碱和巴马汀的质量浓度分别在15.0 mg/L~65.0mg/L、12.5 mg/L~50.0 mg/L时与其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小檗碱的平均回收率不低于95%,巴马汀的平均回收率不低于92%.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法
,
白头翁汤
,
小檗碱
,
巴马汀
金属学报
Volu扣ne 27SeriesB1991AUTHOR INDEX CCAO Guanghan(曹光旱)············……6一B科6CAo weijie(曹卫恋)..················……5一B32oCAO Yilin(曹益林)··················……6一B443CHANG Xin(常听)···············……1一B48CHE Guang邻n(车广灿)·············一6一B科0CHEN Erbao(陈二保)···············……6一B410CHEN Jia....
关键词:
火时中
,
翁端
,
唐纯义
腐蚀学报(英文)
<正> 孔蚀形态主要包括孔蚀产物在孔口与孔内的聚集状况,孔口及孔内側壁的形状与尺寸芯靠资葱翁哂欣砺垡庖搴褪涤眉壑怠T诳资葱翁矫娴难芯肯喽岳此狄傩R丫?孔蚀生长初期的形态主要与金属晶体结构和蚀孔所处的位置有关。Vetter和strehblow发现,当蚀孔位于不同的晶粒上时。其边缘具有不同的晶向,处
关键词:
朱英红
,
楼辉
,
吕萍
,
郑小明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2.05.009
合成了一系列对芳香亲核取代反应(氟代反应)有良好反应活性的4-二烷基氨基吡啶(钅翁)盐系列相转移催化剂,研究了该系列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并筛选出活性最佳的催化剂. 在催化活性最好的4-(二甲氨基)-N-(2-乙基)己基吡啶(钅翁)盐(Cat2)作用下,对氯硝基苯氟化,得率98.6%,反应时间1.5 h.
关键词:
吡啶(钅翁)盐
,
相转移催化剂
,
芳香亲核取代反应
腐蚀学报(英文)
尸公一匀八U月任,l一.1 111土Q自n舀·专论·‘.卷关子缓蚀剂研究的电化学方法·················,············……曹楚南2 ·综合评述·、‘将石油工业防腐蚀技术推进到一个新水平········..·····……梁翁章1油田腐蚀状况与腐蚀控制··,························一八·,……张兴儒’1微机在地下腐蚀及其阴极保护中的应用…山·······..···……常....
关键词:
隋刚
,
仲伟虹
,
张佐光
,
胡刚
,
李凤梅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对电子束(EB)辐射828环氧树脂的固化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不同引发剂、稀释剂对树脂体系辐射反应的影响.实验发现,阳离子型光引发剂可以引发环氧树脂的电子束辐射固化反应,传统的热固化体系并不适用于电子束固化,稀释剂的使用会降低反应体系的固化度,其中活性稀释剂的影响较小,供电子型溶剂会对环氧树脂的辐射固化反应起阻聚作用.以环氧丙烷作为单官能团环氧模型化合物,采用红外光谱、自由基捕捉技术与气相色谱-质谱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电子束辐射环氧丙烷-碘金翁盐体系的辐射反应机理,推导出由碘金翁盐在电子束辐照下分解,随后产生质子酸,引发环氧丙烷阳离子开环聚合的反应过程.
关键词:
环氧树脂
,
电子束
,
辐射固化
,
引发剂
,
稀释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