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宏
,
王长龙
,
吴长英
,
聂基兰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06.04.004
探讨了CTAB/n-C4H9OH/c-C6H12/H2O体系微乳液的稳定性,绘制了该体系的三元和拟三元相图,当CTAB与n-C4H9OH质量比为2:3时有较宽的稳定的W/O微乳液相区,是制备超细Y2O3的理想体系.在该体系稳定区内,通过调整ω,可改变微乳水核半径.Y(NO3)3溶液和草酸溶液在微乳液水核(微反应器)中进行沉淀反应,制备出不同粒径、形貌的超细氧化钇.样品经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表征,结果表明,ω增大,水核半径增大,超细Y2O3的粒径变小,形貌也发生变化.当ω=17时,可制备出粒径为30 nm的晶型完好的Y2O3立方晶粒.
关键词:
微乳液
,
稳定性
,
水核半径
,
制备
,
超细Y2O3
刘皓
,
邓保炜
,
陈娟
,
白晓惠
,
张楠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6.10.020
以兰炭粉为原料,水蒸汽为活化剂,采用物理活化法制备中孔活性炭.分别讨论了活化温度、活化时间、水蒸汽质量流量对活性炭碘吸附值的影响,并采用正交实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利用全自动物理吸附仪对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活化温度的升高、活化时间的延长和水蒸汽流量的增大,活性炭的碘吸附值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规律.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水蒸汽活化兰炭粉的适宜条件为:活化温度900℃,活化时间60 min,水蒸汽流量1.25 g/min.此条件下制得的活性炭具有多级孔的特征,而且以中孔为主,其碘吸附值为924.45 mg/g,比表面积为818.52 m2/g.
关键词:
中孔活性炭
,
兰炭粉
,
水蒸汽活化法
,
比表面积
宋永辉
,
马巧娜
,
李欣
,
周军
,
田宇红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6.02.008
以兰炭末为原料采用KOH高温活化法制备活性炭,重点研究了活化温度对活性炭结构与性能的影响.采用SEM、红外光谱对活性炭的表面形貌及表面结构进行表征.研究表明,随着活化温度的升高,活性炭的收率逐渐减小,碘吸附值先增大后减小.当活化温度为800℃时,活性炭的收率为70%,碘吸附值最大可达到733.482mg/g.SEM及FI-IR分析表明,高温下KOH的扩孔作用主要由表面向活性炭的内部纵深发展,最终会使活性炭形成规则的层状、蜂窝状孔隙结构,并且表面含有大量的羟基、羰基等活性基团.
关键词:
兰炭末
,
活性炭
,
活化温度
,
碘吸附值
汪晓芹
,
张永
,
程君
,
林卫丽
,
周安宁
,
熊善新
,
宫铭
,
吴伯华
,
褚佳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doi:10.14136/j.cnki.issn.1673-2812.2015.04.005
以兰炭为基体,通过引发苯胺在其孔隙和表面进行原位聚合,制得BET平均孔径为11.1nm、电导率为58.0S· m-1、比电容为143.6F/g、能量密度为16.2Wh/kg、兼具双电层电容和赝电容特征的兰炭/聚苯胺复合材料.SEM、比表面与孔结构、FTIR、电导率和电容性能测试表明,聚苯胺对兰炭进行了大孔填隙和表面包覆,聚苯胺对兰炭的大孔填隙使其转变成多个介孔,且填隙聚苯胺呈现的伸展链构象,共同改善了材料的电子传输和电容特性.另外,聚苯胺大分子与兰炭中的芳核分子发生了化学键合,形成了更大共轭体系.且聚苯胺分子链中的N与兰炭表面的醇羟基,聚苯胺分子链上的仲胺盐中的H与兰炭表面的芳基烷基醚形成的氢键进一步加强了两者的界面作用.提出了兰炭/聚苯胺复合材料的界面作用模型.
关键词:
兰炭
,
聚苯胺
,
原位聚合
,
电容性能
,
界面作用
张华
,
张建良
,
徐润生
,
王广伟
,
徐涛
,
唐庆利
中国冶金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6-9356.20150077
试验研究表明,烟煤M的燃烧性要好于兰炭XJ,兰炭XJ燃烧后期燃烧速度变慢.随着烟煤M配比量的增加,混煤的燃烧性逐渐变好.烟煤M对改善混煤的可燃性具有重要作用,当烟煤配比量超过20%时,能显著提高混煤的综合燃烧特性指数.研究结果表明,兰炭XJ与烟煤M在成分、微观结构及化学结构上具有显著的差异性,这是导致烟煤M燃烧性好于兰炭XJ的本质原因.
关键词:
兰炭
,
烟煤
,
混合燃烧
,
机制分析
李硕
,
朱子宗
,
徐军
,
宋楠
钢铁
为了拓展兰炭应用范围,在40kg焦炉开展兰炭粉配煤炼焦及优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兰炭量的增加,配煤的黏结指数、胶质层最大厚度、奥亚膨胀度、塑性区间和最大流动度均有下降,焦炭质量变差;加入煤粉改性材料(ZBS)后炼焦,焦炭质量得到改善;ZBS的质量分数达到0.10%时焦炭质量的改善幅度最大,其M40、M10、CSR接近原配煤的炼焦指标,可以满足生产要求。
关键词:
兰炭
,
煤粉改性剂
,
炼焦
,
焦炭品质
杨双平
,
郭拴全
,
张攀辉
,
周江峰
,
王苗
钢铁
doi:10.13228/j.boyuan.issn0449-749x.20160069
通过烧结杯试验、烧结矿荷重软化试验、烧结矿还原度试验及烧结矿低温还原粉化试验,系统地研究了兰炭用作烧结燃料对烧结矿冶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兰炭的配加、碱度的增加对烧结矿的成品率、品位和转鼓指数及粒度并未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兰炭加入比例为30%、碱度为1.82时,可以提高烧结矿的转鼓强度,此时的烧结矿软化性能也最好;随着兰炭替代比例的升高,烧结矿碱度逐渐增加,导致烧结矿中FeO质量分数逐渐下降,这对烧结矿还原性和低温还原粉化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综合考虑兰炭和碱度对烧结过程及烧结矿冶金性能的影响,用兰炭作为烧结燃料在工艺上是可行的,而且兰炭加入比例为30%、碱度为1.82时效果最佳。
关键词:
烧结
,
兰炭
,
替代比例
,
转鼓强度
,
冶金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