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晓茗
,
聂萌萌
,
张靖周
,
单勇
工程热物理学报
针对同向两股气流掺混的某一特定物理模型,对自耦合射流作用下的气流掺混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与未施加自耦合射流激励的掺混过程相比,自耦合射流周期性的吹/吸诱导流场内产生复杂的大尺度涡系结构,使得同向两股气流形成对流型混合,有效缩减了主流核心区长度;相对于在燃烧室单侧放置激励器的方式,双侧自耦合射流激励时温度均匀分布线较靠前;在燃烧室两侧放置激励器,自耦合射流轴向位置靠前时高温核心区小,随着激励器轴向位置的后移,高温核心区被逐渐拉长.
关键词:
自耦合射流
,
流动控制
,
强化掺混
,
数值模拟
翟辉
,
代彦军
,
吴静怡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建立了基于菲涅尔透镜的聚焦型PV/T热电联产系统的一维稳态传热模型,对六种不同结构的PV/T系统的热、电效率和(火用)效率进行了计算,利用(火用)效率作为评价标准对六种系统进行了比较.分析表明采用聚焦型PV/T系统,在牺牲少量发电效率的基础上,可以获得具有一定温度的热能;增添玻璃盖板虽然能够减少热损失,但同时使得系统的光学效率降低,减少电池上的能量密度,反而使得系统的(火用)效率降低1%;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应将集热管外加保温腔体,透镜起到盖板和聚光器的双重作用,在不损失发电量的同时可以提高系统的热效率.
关键词:
PV/T系统
,
(火用)效率
,
菲涅尔透镜
窦鹏
,
李友国
,
梁开明
金属学报
研究了中碳贝氏体支承辊钢在低应力、水润滑和牵引滚动条件下的接触疲劳裂纹萌
生与扩展特征, 发现了表面起源的垂直短裂纹和棘齿短裂纹. 疲劳104 cyc时,
垂直短裂纹就在接触表面大量出现, 且在萌生后立即进行高速初
始扩展, 其后绝大多数停止长大; 棘齿短裂纹出现较晚.
两种短裂纹长大到一定深度时均停止扩展. 在疲劳失效寿命的70\%---80\%时,
垂直短裂纹恢复扩展, 并随即加速长大. 几乎同时, 两种短裂纹
在亚表层以转折的方式重新扩展. 在表面损伤出现之前, 两种短裂纹的萌生
和扩展行为始终局限在近表面薄层内.
关键词:
滚动接触疲劳
,
null
,
null
查小琴
,
惠卫军
,
雍岐龙
材料研究学报
doi:10.3321/j.issn:1005-3093.2008.06.015
研究了三种碳和钒含量不同的铁索体-珠光型非凋质钢的高周疲劳破坏行为,并与调质钢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铁素体-珠光体型非调质钢的高周疲劳性能与其微观组织特征有关.提高铁索体相硬度,其疲劳极限及疲劳极限比均提高,疲劳极限比最高可达0.60,远高于调质钢的0.50;热轧态粗大的网状铁索体-珠光体组织的疲劳性能较差,低于同等强度水平的高温回火马氏体组织.铁索体-珠光体型非调质钢疲劳破坏机制不同于调质钢,其疲劳裂纹基本上萌生于试样表面的铁索体/珠光体边界,并优先沿着铁索体/珠光体边界扩展;对于同等强度水平的调质钢,不存在像铁索体那样的软相,因而易在试样表层粗大的夹杂物处萌乍疲劳裂纹.
关键词:
材料科学基础学科
,
铁素体-珠光体型非调质钢
,
高周疲劳
,
疲劳裂纹萌生和扩展
,
微观组织
余佳骏
,
凌勇坚
,
吴建根
表面技术
doi:10.3969/j.issn.1001-3660.2007.06.029
叙述了浙北一家刀具生产企业为了提高皮革片皮机、纺织机等专用设备上的刀板、测长鼓等工件表面的耐磨性、耐腐蚀性、电绝缘性等,于若干年前从乌克兰引进了一套"第聂泊-3"型爆炸喷涂设备(已在7个发达国家获得了专利权),即采用了爆炸喷涂技术,有效地提高了工件表面的质量和使用寿命.涉及了工件涂层的设计、喷涂粉末选择、喷涂工艺和工装,以及市场前景和企业生产现状等.由于拓展了市场,使企业获得了较好的实际收益.
关键词:
表面处理
,
爆炸喷涂
,
技术应用
,
实际收益
陈刚
,
陈杰
,
刘春铮
,
汤汉良
材料保护
为了拓展铝合金在汽车工业上的应用,基于“第聂伯Ⅲ”设备采用爆燃喷涂技术以不同氧燃比在喷射沉积制备的铝合金活塞材料表面制备了WC-12Co和WC-17Co涂层,比较了2种涂层的显微形貌、相结构、结合强度、孔隙率、开裂韧性及磨粒磨损性能.结果表明:与WC-17Co涂层相比,WC-12Co喷涂层中WC脱碳程度轻,粘结相Co的名义自由路径较小,磨粒对粘结相的刮削作用弱,最终WC颗粒抵抗了磨粒磨损,因而具有更好的抗磨粒磨损性能;WC-12Co喷涂层的结合力、硬度也优于WC-1 7Co喷涂层.
关键词:
爆燃喷涂
,
WC-12Co
,
WC-17Co
,
高硅铝合金
,
磨粒磨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