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1278)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高耐蚀性环氧浸漆在汽车底盘件上的应用

杨超英 , 刘安心 , , 唐黎明

材料保护 doi:10.3969/j.issn.1001-1560.2004.09.020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对汽车底盘件涂装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原车架厂生产的汽车底盘件如储气筒、离合器等几十种零件,材质均为冷轧板或热轧板.没经过磷化处理的底盘件均采用浸涂涂装.原生产浸涂采用沥青烘干漆,耐蚀性能差,耐盐雾小于8 h,不能达到涂装质量要求.为提高底盘件的耐腐蚀性,开发出H06-2溶剂型环氧浸漆,该漆耐盐雾性能达到168 h,比原用的沥青漆耐盐雾性能提高20倍,达到汽车底盘件涂层的耐腐蚀要求.开发出的环氧浸漆已在生产上应用,效果良好.

关键词: 溶剂型环氧浸漆 , 汽车 , 底盘 , 浸涂工艺 , 耐腐蚀 , 应用

KY-2缓蚀剂在采油七南块的应用

丁其杰 , 韩长喜 , 刘生福 , 王红 , 陈慧丽

腐蚀与防护

通过对采油块生产系统腐蚀因素调查,摸清了块腐蚀原因是产出液中Cl-,HCO3等强腐蚀性离子含量高,同时含有一定量的CO2(最高达4.68%),并含硫酸盐还原菌(SRB),从而形成弱酸性腐蚀水体.经向套管中注入KY-2高效缓性剂(加药浓度100 mg·L-1)后,腐蚀速率由0.0970mm·a-1降为0.0215 mm·a-1,总铁值由38.1 mg·L-1降为16.5 mg·L-1,治理后减少腐蚀作业5井次,取得较好的防腐蚀效果.

关键词: 腐蚀因素 , 缓蚀剂 , 综合治理 , 现场试验 , 采油

基于团簇线的Fe-B-Y基块体非晶合金

陈伟荣 , 王清 , 程旭 , 张庆瑜 , 董闯

金属学报

在三Fe-B-Y合金系中, 以团簇线判据设计了5个基础合金成分, 即5条成分线Fe8B3-Y, Fe8B2-Y, Fe83B17-Y, Fe6B-Y和Fe9B-Y与一条团簇线Fe12Y-B的交点. 在此基础上加入微量Nb和M(M=Ti, Hf, Ta, Mo, Ni和Sn)形成合金, 用铜模铸造方法制备出直径为3 mm的合金棒. 考虑到元素B和Y在合金制备过程中的损耗, 对每个合金进行了成分修正.在M=Ti, Hf, Ta和Mo时, 能够形成块体非晶合金的三基础成分均接近Fe8B3-Y与Fe12Y-B两条团簇线交点成分, 表明其对应的基础团簇为Archimedes八面体反棱柱Fe8B3. 最佳非晶成分为(Fe69.9B24.6Y5.5)96Nb2Ti2,其Tg=944 K, Tx=997 K, Trg=0.666.当M=Ni和Sn时, 均没有得到块体非晶合金.

关键词: 团簇线 , Fe-based bulk metallic glass , composition design

基于团簇线的Fe-B-Y基块体非晶合金

陈伟荣 , 王清 , 程旭 , 张庆瑜 , 董闯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7.08.003

在三Fe-B-Y合金系中,以团簇线判据设计了5个基础合金成分,即5条成分线Fe8B3-Y,Fe8B2-Y,Fe83B17-Y,Fe6B-Y和Fe9B-Y与一条团簇线Fe12Y-B的交点.在此基础上加入微量Nb和M(M=Ti,Hf, Ta,Mo,Ni和Sn)形成合金,用铜模铸造方法制备出直径为3 mm的合金棒.考虑到元素B和Y在合金制备过程中的损耗,对每个合金进行了成分修正.在M=Ti,Hf,Ta和Mo时,能够形成块体非晶合金的三基础成分均接近Fe8B3-Y与Fe12Y-B两条团簇线交点成分,表明其对应的基础团簇为Archimedes八面体反棱柱Fe8B3.最佳非晶成分为(Fe69.9B24.6Y5.5)96Nb2Ti2,其Tg=944 K,Tx=997 K,Trg=0.666.当M=Ni和Sn时,均没有得到块体非晶合金.

关键词: 团簇线 , 铁基块体非晶合金 , 成分设计

机械活化淀粉反相乳液体系的接枝共聚反应动力学

谢新玲 , 童张法 , 黄祖强 , 张友全 , 赵秋菊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以机械活化淀粉为接枝母体,研究了在机械活化淀粉/单体(AM)/乳化剂/油/水反相乳液体系中引发机械活化淀粉接枝丙烯酰胺共聚反应的动力学.分别考察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淀粉乳浓度和乳化剂浓度等对接枝量和接枝共聚速率(Rg)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实验考察范围内的动力学关系式为Rg∞[mSt]1.24[I]0 76 [M]1.54 [E]0.33,淀粉与丙烯酰胺的接枝共聚速率随体系温度升高而加快,淀粉乳浓度和单体浓度对接枝共聚速率影响显著,在45℃~60℃范围内,接枝共聚反应链增长步骤的活化能为34.85 kJ/mol.

关键词: 机械活化 , 淀粉 , 反相乳液 , 接枝共聚 , 接枝共聚速率

常温常压下杂环的催化加氢反应

范崇政 , 焦健 , 肖建平 , 丁延伟 , 吴缨

催化学报

考察了常温常压下吡咯、呋喃和噻吩的催化加氢反应; 用紫外吸收光谱、气相色谱和酸碱度 测定分析了反应物质; 用比表面积测定、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及高分辨电镜表征了催化剂. 结果表明,在纳米量级的镍基催化剂作用下,双键杂环的加氢反应过程是多反应同时进 行: 主要有环上双键先加氢生成四氢化物单键环,继而开环加氢生成若干小分子气体; 也有 直接开环反应. 总体上是在还原条件下实现降解反应. 超声波的介入有利于保持催化剂的活 性. 对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吡咯 , 呋喃 , 噻吩 , 镍催化剂 , 催化加氢 , 晶面间距 , 超声波

三维向编织复合材料强度的有限分析

李金超 , 陈利 , 邢静忠

宇航材料工艺 doi:10.3969/j.issn.1007-2330.2010.05.009

在已有三维向编织复合材料单胞实体模型的基础上,基于等应变假设和最大应力失效准则,采用3D有限法建立了三维向编织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有限分析模型.利用该模型计算了试件的拉伸强度,与现有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吻合较好.数值模拟表明:三维向编织复合材料主要的拉伸失效形式为轴纱的正应力破坏,与已有文献的观测结果一致.

关键词: 三维 , 编织复合材料 , 有限分析 , 强度

In-As-Sb-C-H系热力学分析与In(As,Sb) MOVPE工艺设计

李静波 , 张维敬 , 李长荣 , 杜振民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1998.03.014

本文模拟MOVPE工艺设定热力学条件, 建立了涉及5个相和54个气相物种的In-As-Sb-C-H系热力学系统. 采用先进的热力学计算方法, 对该系统进行了热力学分析. 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比较发现, 热力学计算能较好地预测系统相关系及半导体相成分.

关键词: 热力学分析 , MOVPE , In , As , Sb , C , H

CaF2-SiO2-Al2O3-CaO-MgO渣系黏度的试验研究

焦志远 , 张波 , 乔进峰 , 张朝晖 , 巨建涛

钢铁研究学报

为了研究含氟渣系成分变化对黏度的影响,根据因素二次正交旋转回归法设计渣系配方,使用RTW-10熔渣物性测定仪,采用旋转柱体法,在1 600~1 300℃降温过程中对CaF2-SiO2-Al2O3-CaO-MgO渣系的黏度进行连续测定;建立了1 600℃下含氟渣系黏度的回归模型,研究了各组对熔渣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aF2的含量(质量分数,下同)在10%~70%时,随CaF2含量增加,黏度减小,随SiO2、Al2O3和MgO含量增加,黏度增大,CaO易受其他组的作用而对黏度产生不同影响;在w(SiO2)=10%、w(MgO) =10%和w(CaF2)=50%时,随w(CaO)增加,黏度先增大后减小,w(CaO)=10%时黏度最大.在w(Al2 O3) =20%、w(MgO)=10%和w(CaF2)=50%时,随着w(CaO)增加,当w(SiO2)<20%时,黏度先增大后减小;当w(SiO2)>20%时,黏度持续减小.

关键词: 电渣重熔 , 精炼渣 , 黏度 , 二次正交旋转回归

CaF2-SiO2-Al2O3-CaO-MgO渣系的电导率

巨建涛 , 吕振林 , 焦志远 , 赵俊学

钢铁研究学报

为了系统研究含氟渣系各组对熔渣电导率的影响,根据5因素2次正交旋转回归法设计渣系,使用RTW-10熔渣物性测定仪,采用交流4探针法,测定了1 600℃下各渣系的电导率;研究了各组对含氟渣系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aF2的含量(质量分数,下同)在10%~75%时,随着Al2O3和SiO2含量的增加电导率逐渐减小,而随着CaF2、MgO和CaO含量的增加电导率逐渐增大;在w(Al2O3)=20%、w(MgO)=10%和w(CaF2)=50%时,当w(CaO)小于7%,随着w(SiO2)的递增电导率逐渐减小,而当w(CaO)大于7%时,随着w(SiO2)的递增电导率逐渐增大;在w(SiO2)=10%、w(MgO)=10%和w(CaF2)=50%时,当w(Al2O3)小于11%时,随着w(CaO)的递增电导率逐渐减小,当w(Al2O3)大于11%,随着w(CaO)的递增电导率逐渐增大。

关键词: 电渣重熔 , 精炼渣 , 电导率 , 2次正交旋转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1128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