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32)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新型双开孔催化元件的研究

杨云 , 张赛 , 吴江春 , 何晋川 , 左川

贵金属 doi:10.3969/j.issn.1004-0676.2009.01.009

探讨了可燃气体催化传感器的反应机理及应用范围.研究了黑白、黑黑单开孔、新型双开孔黑黑3种不同催化元件的制备方法及存在问题.用传感器性能自动测试仪、配对仪分别对3种元件的灵敏度、零点的变化、线性和电流配比情况等进行检测.实验表明,新型双开孔催化元件配对率较高,灵敏度、零点的变化和线性等性能优于其它2种元件,是目前综合性能最为优异的催化元件.

关键词: 传感器技术 , 催化元件 , 双开 , 线性 , 配对率

ZrC/奥氏体相界面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的研究进展

唐明华 , 刘志义 , 双开 , 邓彬 , 厉春元

机械工程材料

介绍了国内外超细晶粒钢的研究现状,阐述了含ZrC颗粒的此类钢在过冷奥氏体形变过程中,ZrC颗粒对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的热力学条件、动力学关系和铁素体晶粒细化的影响;指出了外加第二相颗粒等增加聚集形变能缺陷的新方法是我国在现有装备轧制能力不足的条件下获得超细晶粒低碳钢中厚板的关键技术,以及今后低碳钢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晶粒细化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超细晶粒钢 , ZrC颗粒 , 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

外加ZrC颗粒对低碳锰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唐明华 , 刘志义 , 双开 , 李建中 , 邓彬

材料热处理学报

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进行单向压缩热模拟试验,在实验室轧机上进行了c-Mn钢超细晶中板的轧制,研究了试验钢在形变诱导铁索体相变过程中ZrC粒子对钢的组织细化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ZrC粒子的粒径小于1μm时,Orowan强化机制参与材料的强化,导致组织超细化;由于ZrC/奥氏体相界面的不均匀变形,在界面产生形变位错源,使基体中的位错增殖,形成位错胞,因而提高了材料的强度;当ZrC粒子的平均粒径0.4μm、加入量为0.5%时,实验室轧后水冷可获得晶粒尺寸为3.9μm的9mm中板,材料的抗拉强度约提高51%,综合性能显著提高.

关键词: ZrC粒子 , 低碳锰钢 , 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 , 超细晶 , 性能

ZrC/奥氏体相界面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超细化机理

唐明华 , 刘志义 , 邓彬 , 双开 , 厉春元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10.05.003

利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进行单轴热压缩实验,研究了含ZrC粒子的低碳钢在形变诱导相变过程中ZrC粒子对铁素体晶粒细化的影响及铁素体形核的基本特性.结果表明:一定粒径和体积分数的ZrC粒子弥散分布于基体相中时,能够阻碍位错的运动,形成集中形变区,加速形变诱导相变的进程,因而提高铁素体形核率,导致铁素体晶粒细化;ZrC/奥氏体相界面上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具有形核位置不饱和性、新生α相超细晶的特点;在应变条件下,铁素体晶粒在〈111〉方向择优取向,晶粒内部存在一定量的小角度晶界,由于铁素体动态再结晶的发生,组织进一步细化.ZrC/奥氏体相界面铁素体晶粒的超细化机理是形变诱导相变、铁素体动态再结晶及ZrC粒子弥散强化三者同时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ZrC粒子 , 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 , 超细晶 , 机理

淬火工艺对大口径石油套管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任芝兰 , 唐明华 , 双开 , 匡建新

材料热处理学报

对热轧25MnV钢石油套管进行了不同工艺的淬火热处理试验,通过组织观察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对比研究了直接淬水冷却至室温和水-空-水交替淬火两种工艺对合金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一空一水交替淬火可有效减缓石油套管的淬火内应力,所得马氏体+下贝氏体的复相组织可降低淬火裂纹产生和扩展的趋势,提高了石油套管的使用安全性。经590℃×65min回火后,套管的抗拉强度达到932MPa,屈服强度为870MPa,横向冲击功高达55J,综合力学性能远远超过当前的调质态套管,分析认为这归功于复相组织中微细孪晶马氏体的减少以及部分下贝氏体和少量残留奥氏体等二次析出相的综合作用。

关键词: 石油套管 , 水-空-水交替淬火 , 组织与性能

亚温淬火对石油套管用25MnV钢冲击韧性的影响

唐明华 , 黄开有 , 双开

机械工程材料

对石油套管用25MnV钢进行不同的热处理,研究了亚温淬火工艺对其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调质处理相比,800℃亚温淬火回火后的25MnV钢可得到板条马氏体之间分布有条状铁素体的复相组织,虽然硬度稍有降低,但其冲击韧性明显提高。

关键词: 25MnV钢 , 亚温淬火 , 组织

调整热处理工艺保证25MnV钢石油套管质量

双开 , 唐明华 , 刘志义

中国冶金

针对25MnV钢石油套管调质处理后冲击韧性偏低且不稳定的问题,进行了改进的亚温淬火工艺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热处理相比,亚温淬火后的25MnV钢可得到板条马氏体之间分布有条状铁素体的复相组织,在不降低强度的前提下,明显提高冲击韧性,抑制高温回火脆性。

关键词: 25MnV钢 , 亚温淬火 , 性能

KY-2缓蚀剂在采油五厂七南块的应用

丁其杰 , 韩长喜 , 刘生福 , 王红 , 陈慧丽

腐蚀与防护

通过对采油五厂五块生产系统腐蚀因素调查,摸清了五块腐蚀原因是产出液中Cl-,HCO3等强腐蚀性离子含量高,同时含有一定量的CO2(最高达4.68%),并含硫酸盐还原菌(SRB),从而形成弱酸性腐蚀水体.经向套管中注入KY-2高效缓性剂(加药浓度100 mg·L-1)后,腐蚀速率由0.0970mm·a-1降为0.0215 mm·a-1,总铁值由38.1 mg·L-1降为16.5 mg·L-1,治理后减少腐蚀作业5井次,取得较好的防腐蚀效果.

关键词: 腐蚀因素 , 缓蚀剂 , 综合治理 , 现场试验 , 采油五厂

纳米碳管在敏酸中的分级悬浮

魏超贤 , 张凰 , 张迪 , 杨晓磊

新型炭材料

随着纳米碳管(CNTs)的广泛应用,其不可避免地进入环境中,天然有机质与CNTs的相互作用增大了CNTs的分散性,可能带来更大的环境风险.本研究系统考察了溶解敏酸(HA)对CNTs的悬浮效果,发现随着悬浮次数的增加,HA的累积吸附量不断增大,而CNTs的悬浮量先增加后减少,表明CNTs确实存在分级悬浮的现象.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热重分析对高悬浮量和低悬浮量的CNTs进行表征发现,高悬浮量的CNTs相比低悬浮量的CNTs短且碎,说明具有较多缺陷的CNTs可能是易悬浮的部分;尽管高悬浮量的CNTs对HA的累积吸附量较低,但其较早的出现了明显的失重平台,具有较差的热稳定性.两方面的证据可以证实CNTs自身性质的差异是其分级悬浮的控制性因素.

关键词: 纳米碳管 , 分级悬浮 , 透射电镜 , 热重分析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下一页
  • 末页
  • 共4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