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辉
,
李彦伟
,
杨露
,
杜群乐
,
胡素敏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4.11.017
为解决夏季沥青路面温度过高问题,研发了tourmaline改性沥青,制备了 tourmaline 改性沥青混凝土。从试件制备、试验仪器、测温点及隔热方式等方面确定了最合理的路面测温试验方法,在此基础上,系统研究了外界温度及 tourmaline 掺量和类型对 tour-maline改性沥青路面降温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对 tour-maline改性沥青混凝土的降温机理与路用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tourmaline 可显著降低沥青路面的温度;外界温度越高,tourmaline对沥青混凝土的降温效果越好;随tourmaline掺量的增加,tourmaline改性沥青混凝土的降温性能不断提高,当掺量超过17%时,其降温性能变化不明显;tourmaline 负离子粉的降温性能较 tourmaline 粉更佳,其降温性能随负离子释放量的增大而提高,当负离子释放量超过5000 ions时,tourmaline的降温性能相差不大;tourmaline的添加能够显著改善沥青混凝土的高温性能、低温性能及水稳定性等路用性能。
关键词:
道路材料
,
tourmaline
,
沥青混凝土
,
降温性能
魏超贤
,
张凰
,
张迪
,
杨晓磊
新型炭材料
随着纳米碳管(CNTs)的广泛应用,其不可避免地进入环境中,天然有机质与CNTs的相互作用增大了CNTs的分散性,可能带来更大的环境风险.本研究系统考察了溶解胡敏酸(HA)对CNTs的悬浮效果,发现随着悬浮次数的增加,HA的累积吸附量不断增大,而CNTs的悬浮量先增加后减少,表明CNTs确实存在分级悬浮的现象.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热重分析对高悬浮量和低悬浮量的CNTs进行表征发现,高悬浮量的CNTs相比低悬浮量的CNTs短且碎,说明具有较多缺陷的CNTs可能是易悬浮的部分;尽管高悬浮量的CNTs对HA的累积吸附量较低,但其较早的出现了明显的失重平台,具有较差的热稳定性.两方面的证据可以证实CNTs自身性质的差异是其分级悬浮的控制性因素.
关键词:
纳米碳管
,
分级悬浮
,
透射电镜
,
热重分析
王琳
,
田路萍
,
李芳芳
,
吴敏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7.04.2016081902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危害近年来备受关注,有关PAHs在DOM上吸附特征的研究已有大量报道.但DOM构成成分的复杂性给PAHs与DOM相互作用的研究工作带来了困难.将DOM分离为不同化学结构和元素组成的组分,并分析其不同组分对与PAHs相互作用的具体贡献十分必要.本研究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将胡敏酸(Humic acid,HA)按照疏水性和酸碱性分离为不同组分,使用透析平衡法确定不同结构的HA与菲(PHE)的结合平衡常数,并对结合后样品进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结果显示,HA组分中的极性和脂肪族含量对PHE在HA上的结合有重要影响和不同的贡献机制.疏水性HA组分对PHE的结合亲和力高于亲水性HA组分,疏水性中性组分(HoN)与PHE之间的结合系数最高,亲水性酸性组分(HiA)对PHE在HA上的结合贡献最少,HoN对PHE的环境风险有重要影响.研究中首次通过对结合前后不同有机质组分的FTIR光谱图的对比分析,进一步证明脂肪族是HA中与PHE发生相互作用的主要组分.
关键词:
胡敏酸
,
离子交换树脂
,
多环芳烃
,
吸附
,
疏水性中性组分(HoN)
韩荣荣
,
林红
,
申何萍
,
杨桂军
,
王冲
,
王刚
人工晶体学报
从高原格桑花和胡萝卜中提取天然染料花青素和β-胡萝卜素作为敏化剂,并组装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C).研究了提取的天然染料的光吸收性能、主要成分和共敏化方式,讨论了花青素和β-胡萝卜素的共敏化形式、比例、浓度和时间对DSC光电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花青素和β-胡萝卜素混合敏化时表现出明显的共敏化作用,而分层敏化时则共敏效果不明显.当花青素含量逐渐降低时,共敏化电池的短路电流和光电转换效率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共敏化的最佳体积比为1∶1,同时发现共敏化时间比通常少很多,最佳敏化时间为15min.最佳共敏化条件下组装的DSC的短路电流密度为0.725 mA/cm2,光电转换效率为0.267%,相比于花青素和β-胡萝卜素单独敏化时组装的DSC,短路电流分别提高了60%和505%,光电转换效率分别提高了51%和480%,这主要得益于共敏化后拓宽的光谱吸收范围.
关键词: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
花青素
,
β-胡萝卜素
,
共敏化
,
光电转换效率
程金梁
,
殷鸿尧
,
冯玉军
,
全红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doi:10.16865/j.cnki.1000-7555.2016.06.023
基于纤维素的水凝胶用途广泛,但其溶胀调控规律少见报道.文中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和羟乙基纤维素(HEC)为原料,以环氧氯丙烷(ECH)为交联剂,制备了系列纤维素基温敏水凝胶,研究了在温度作用下HPMC及ECH含量、pH、无机盐对水凝胶溶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纤维素基水凝胶具有随温度变化可调的溶胀性能;HPMC含量越高,水凝胶收缩能力越强;ECH含量越高,水凝胶收缩能力越弱;达到溶胀平衡的水凝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以及pH和无机盐稳定性.
关键词:
温敏聚合物
,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
水凝胶
,
溶胀性能
代林林
,
李伟
,
曹军
,
李坚
,
刘守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doi:10.16865/j.cnki.1000-7555.2016.08.022
采用硫酸水解硫酸盐漂白针叶浆制备出纳米纤维素(NCC),通过NCC胶状溶液中的NCC自组装制得了具有手性结构的纤维素薄膜,对NCC形貌、电位进行了分析,并对NCC溶液和固体薄膜中手性结构以及湿敏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CC为表面带有少量电荷(-22.07 mV)的纳米尺寸棒状结构(长150~250 nm,宽5~15 nm),当胶状溶液中NCC的质量分数大于2.83%时,NCC组装形成各向异性的手性向列液晶相结构,偏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明显的指纹织构;干燥成膜后,长程左旋手性结构保留.手性纤维素薄膜具有优良的湿敏性能,表面官能团以O-H为主,200℃以下热稳定性良好.
关键词:
纳米纤维素
,
自组装
,
手性
,
湿敏
,
薄膜
陈丽嫚
,
汪涛
,
李康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doi:10.16865/j.cnki.1000-7555.2016.11.030
采用壳聚糖(CS)、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为原料制备了温敏性水凝胶,分析了CS含量、HPMC含量、HPMC黏度和甘油添加量对CS/HPMC的低临界溶解温度的影响.最优条件为CS含量为1% (m/V),HPMC的黏度为6mPa·s,HPMC的含量为7% (m/V),甘油含量为32%(m/V),得到体系的低临界溶解温度为32℃,体系的黏度为1407 mPa·s.红外光谱测试表明CS、HPMC与甘油之间没有化学作用,流变性测试显示体系可以在36℃下凝胶化.MTT测试结果表明CS/HPMC/Gyl无毒副作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体系是一种良好的可注射型温敏水凝胶.
关键词:
壳聚糖
,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
温敏水凝胶
杨荣静
,
卫碧文
,
高欢
,
于文佳
色谱
doi:10.3724/SP.J.1123.2011.10001
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准确测定玩具中香豆素、7-甲氧基香豆素、二氢香豆素、7-甲基香豆素、7-乙氧基-4-甲基香豆素5种香豆素类致敏性香味剂的检测方法.样品经四氢呋喃超声提取,提取液浓缩至近干,以25 mL甲醇溶解残渣定容后进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色谱流动相为乙腈和0.1%乙酸水溶液,梯度洗脱,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5种目标物的工作曲线线性范围均为10~1 000 μg/L;除了二氢香豆素的定量限(信噪比(S/N)> 10)为5.0μg/L外,其他化合物均为2.0μg/L;在3种不同类型的样品中添加高、中、低水平的5种目标物标准品,其加标回收率为93.2% ~105.8%,相对标准偏差为3.65%~8.27%.应用本方法对12种玩具和儿童用品样品进行了测试,其中9个样品中检出了香豆素类致敏性香味剂,有两个样品中香豆素和7-甲氧基香豆素的含量超过了欧盟玩具新指令的限量要求.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
香豆素
,
致敏性香味剂
,
玩具
刘凯华
,
李军荣
,
何北海
,
梁明露
复合材料学报
为了对空气中含毒性的有机气体进行检测,以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离子([BMIm]Cl)液体溶解棉纤维素和壳聚糖得到均相混合溶液,以十二烷基磺酸钠(SDS)改性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为导电填料,通过溶液涂覆方法,制备了MWCNTs/天然纤维素-壳聚糖气敏导电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当壳聚糖与棉纤维素的质量比为1∶7,MWCNTs含量在逾渗值(2.8wt%)附近时,该复合材料对甲醇、乙醇、氯仿和丙酮等极性有机溶剂蒸气显示出较好的气敏性和重复使用稳定性,其气敏响应行为表现为典型的负蒸气系数(NVC)效应.
关键词:
气敏材料
,
多壁碳纳米管
,
纤维素-壳聚糖
,
逾渗行为
,
负蒸气系数效应
,
复合材料
张俊杰
,
李红霞
,
黄汉国
冶金分析
doi:10.3969/j.issn.1000-7571.1999.03.006
研究了锡(Ⅱ)对铕-四环素体系中铕的荧光增敏作用,对其增敏机理进行了探讨,并进一步研究了该体系荧光法测定铕的最佳测定条件.该体系测定铕的检测限为0.02μg/L,无锡存在时,铕的检测限为0.09μg/L.锡(Ⅱ)使铕的荧光检测限降低了4.5倍,用一级导数荧光法,使铕的荧光检测限进一步降低到0.011μg/L.成功地测定了混合稀土氧化物中铕的含量.
关键词:
铕
,
四环素
,
锡
,
导数荧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