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6961)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烧结温度对多孔TiNi合金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李婧 , 杨海林 , , 阮建明

功能材料

采用Ti、Ni纯元素混合粉末真空烧结技术制备了孔隙分布均匀且力学性能优良的多孔TiNi形状记忆合金(SMA),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及电子万能试验机研究对比了900、950、1000、1050、1100和1150℃6个不同烧结温度对合金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烧结温度是影响多孔TiNi合金性能的决定性因素,通过调节烧结温度可有效调节合金的相组成、孔隙特征和力学性能.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合金的次生相逐渐减少,相组成成分更加均一;致密度不断提高,由59%上升到62%,孔隙分布愈加均匀且孔隙形貌由多尖角形趋于球形化;抗拉强度由72.43MPa增加到160.12MPa,弹性模量从1.08GPa增加到1.32GPa.

关键词: TiNi合金 , 多孔材料 , 孔隙率 , 烧结温度

浸渍法制备多孔镍钛生物材料及性能

李婧 , 杨海林 , 阮建明 ,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选用等原子比NiTi预合金粉末作为原料,以聚氨酯泡沫为模板,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种具有高孔隙率、孔径可控、孔隙三维连通且生物力学相容性优良的多孔镍钛合金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仪、体视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及力学试验机,研究分析了两种不同型号有机模板(R2D25和DP91308)制备的多孔镍钛合金的物相组成、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有机模板浸渍法可以制备出高孔隙率且具有三维连通孔隙结构的多孔镍钛合金.两种模板对应的孔隙率分别为71.8%和63.8%,孔径分布在250~500μm和150~400 μm之间,抗压强度分别为16.37和73.52 MPa,弹性模量为0.51和2.45 GPa,与人体骨组织的结构与性能相匹配.

关键词: 多孔镍钛合金 , 浸渍法 , 三维连通孔隙 , 孔隙率

泡沫浸渍法制备的多孔铌基生物材料及性能

, 邹俭鹏 , 阮建明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新型的泡沫浸渍法,以聚氨酯泡沫为载体制备出具有较高强度和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多孔铌基材料.并借助分析天平、XRD、CS600碳硫测试仪和SEM对多孔铌的孔隙度、性能和微观结构进行了测试及观察.结果表明:制成的多孔铌,具有三维、连通孔隙结构且无任何杂质相,孔隙率为71.4%,孔径尺寸为500 μm,平均密度为2.45 g/cm3.三维连通多孔铌的平均弹性模量为815 MPa,抗压强度为36.62 MPa,与人体松质骨的力学性能相匹配.

关键词: 多孔铌 , 泡沫 , 浸渍 , 三维连通

应用于微细尺度流体温度测量的激光纹技术

张鸿凌 , 宋耀祖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提出了一种可用于微细尺度流体温度测量的激光纹技术.它利用光线穿过两个等距的光栅产生莫尔条纹的原理,由莫尔条纹的位移量来计算光线穿过热流体时产生的偏转角,从而获得流体的温度场分布.激光纹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空间分辨率高等一系列优点,为微尺度传热的实验研究提供了测试方法.本文详细阐述了激光纹技术的光学原理、实验装置及其所获得的实验结果.

关键词: 纹偏折法 , 微尺度 , 流场显示 , 温度测量

底高度的激光高仪、红外测云仪以及雷达观测比对分析

黄兴友 , 胡汉 , 夏俊荣 , 卜令兵 , 张雪芬 , 雷勇 , 黄建松 , 王巍巍 , 吴迪 , 蒋昌华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13.01.013

为了比较几种自动化测云仪器的性能,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气象探测基地首次组织了一次为期近5个月的比对试验,试验仪器包括四台激光高仪、两部红外测云仪、一台全天空成像仪以及一部毫米波雷达.对其中大部分仪器取得的三个月底高度数据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三台激光高仪测量结果比较一致;两部红外测云仪在测量低云时一致性稍差;雷达与激光高仪测量的最低层云底高度数据一致性较差,但与红外测云仪的测量结果匹配较好.

关键词: 大气光学 , 底高 , 激光高仪 , 红外测云仪 , 雷达

"镍、代镍"技术

俞逸彪

电镀与涂饰 doi:10.3969/j.issn.1004-227X.2004.06.015

由于镍价的飙升,镀镍成本大幅上升.为了减少镍的用量,电镀行业十分重视对镍、代镍电镀工艺的研究.简要介绍了已开发的多层镍电镀工艺、铜锡合金、铜锌合金、锌铁合金、镍铁合金等代镍工艺,以及厚(薄)铜薄镍电镀工艺.

关键词: 镀镍 , 代镍电镀

大型筒轧制力预报模型

孙建亮 , 彭艳 , 张永振 , 陈素文 , 韩辉

钢铁 doi:10.13228/j.boyuan.issn0449-749x.20140733

根据筒和轧辊的几何关系,得到了筒上下表面接触弧长的几何方程;根据现场数据和有限元方法,得到了筒上下表面接触弧长的变形方程;结合几何方程和变形方程,并基于赫希柯克公式计算了考虑弹性压扁的筒接触弧长。由于筒外端对轧制力的影响远远大于接触摩擦的影响,结合接触弧长模型和材料变形抗力模型,基于现场数据和优化算法,优化得到了外端应力状态影响系数,从而建立了大型筒轧制力预报模型。结果表明:上下辊的接触弧长不等,上辊接触弧长稍大于下辊接触弧长,上辊压下量大于下辊压下量,上辊和下辊的接触弧长之比约为1.3左右;将模型应用到筒轧制中,计算轧制力与实测轧制力平均误差为9.2%,模型计算精度较高,能够满足工业应用要求。

关键词: 大型筒轧制 , 外端影响 , 轧制力模型 , 预报模型

代镍镍工艺评述

袁诗璞

电镀与涂饰

随着镍价格的上涨,各种代镍镍工艺应运而生.对生产中使用的各种代镍、镍工艺包括钢铁件浸镀铜,无氰碱铜,电镀铜锡合金、镍铁合金,纳米镀镍,薄层亮镍和用锌或锌合金打底镀装饰铬等进行了评述.介绍了一些镀薄镍后封闭的方法.

关键词: 代镍 , , 镀铜 , 镀锌 , 封闭

优质锡钎料的研制

马晓春 , 楼程华 , 肖延令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doi:10.3969/j.issn.1673-2812.1999.04.021

通过正交试验,研制出一种优质锡钎料,其性能指标与HLSn60Pb40高锡钎料相当.该钎料大大降低了成本,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锡钎料 , 性能 , 正交试验

铜铜渣还原熔分试验分析

何鹏 , 张俊 , 严定鎏

中国冶金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6-9356.20160096

为了合理利用铜渣,采用ITmk3工艺获得高质量粒铁,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基础研究.通过比较试样全铁质量和熔分得到的粒铁质量,得到了金属铁的收得率,结合化学分析方法,分别得到了试样还原后的金属化率以及熔分后金属铁中的碳质量分数,研究了各个因素对以上指标的影响规律,形成了对铜渣合理还原熔分的工艺路线,得到如下结论:渣熔化是形成粒铁的必要条件,铁的聚合程度取决于渣铁分离熔化之前铁的渗碳质量分数.渣中SiO2的存在是渣相低熔点的根本原因,碱度改变时铜渣的熔化区间会发生变化,但对熔化开始温度的影响不显著.当碱度大于0.4后,添加CaO能显著地提高云铜渣的还原性能.

关键词: 铜渣 , 还原熔分 , 渗碳 , 粒铁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697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