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6520)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二次固溶温度对1Cr16Ni4Mo2Cu2W1VN力学性能的影响

, 杨钢 , 汪力 , 王鲁

钢铁研究学报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1-0963.20150003

研究了二次固溶温度对1Cr16Ni4Mo2Cu2W1VN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次固溶温度为970和1 020℃时,原奥氏体晶界分布着大量连续的M23C6,晶界阻碍位错运动,屈服强度较高,裂纹沿晶界扩展,抗拉强度较低,塑性很低.二次固溶温度为1070和1100℃时,原奥氏体晶界对位错的阻碍作用降低,屈服强度较低,残余奥氏体的TRIP效应较大,抗拉强度较高,塑性很高.

关键词: 1Cr16Ni4Mo2Cu2W1VN , 二次固溶温度 , 力学性能 , M23C6 , 残余奥氏体

河南嵩县南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田振华 , 张冬亮 , 韦晓光 , 熊涛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4.03.005

河南嵩县南沟金矿位于华北地台南缘,矿体赋存于华熊地块元古宙熊耳群火山岩中,矿化受控于近东西向的马超营断裂,矿体赋存于NE向含矿断裂带内.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其成矿作用受元古宙熊耳群火山岩、燕山期岗质岩浆作用、马超营断裂特别是由其派生的、低序次的、北东向断裂构造综合控制,矿床属与重熔岩浆热液有关的构造蚀变岩型成因.

关键词: 地质特征 , 地球化学特征 , 成矿控制条件 , 矿床成因 , 南沟金矿

青海干沟金矿区蚀变矿物光谱特征研究及应用

王瑞军 , 李名松 , 汪冰 , 邓国武 , 孙永彬 , 王少帅 , 牛海威

黄金 doi:10.11792/hj20140504

使用地面光谱仪对干沟金矿区进行了地表及深部各典型岩(矿)石主要蚀变矿物光谱数据获取,分析各光谱曲线特征。研究总结了矿区地表蚀变分带特征和深部蚀变强度变化,同时分析研究了深部蚀变延伸趋势;结合矿区地质特征、围岩蚀变特征、矿产特征,建立了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地面蚀变矿物分布模型;进而预测干沟金矿区西侧及矿区深部蚀变矿物分布规模较大、强度较高,找矿前景较好。

关键词: 地面光谱仪 , 蚀变矿物 , 光谱特征 , 干沟金矿区 , 青海

黑龙江多宝山矽卡岩型铜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白令安 , 孙景贵 , 古阿雷 , 赵克强

黄金 doi:10.11792/hj20150606

多宝山铜铁矿床位于多宝山铜(钼)矿床西北约20 km处,属于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矿体产于燕山期岗闪长岩与中奥陶统多宝山组接触地带,尤其是北西西向片理化叠加部位.金属矿物主要有黄铜矿、斑铜矿、黄铁矿、磁铁矿等,典型的脉石矿物有石榴子石、石英、碳酸岩、绿泥石等,根据矿化和蚀变可划分为6个成矿阶段.燕山期的岗闪长岩等中酸性岩体为矿床提供了成矿物质、流体及动力,由于强烈的剥蚀作用,浅成低温热液矿床遭受巨大的破坏,因此矿区及外围地区的中奥陶统多宝山组具有巨大的寻找高温或中高温热液型铜矿床的潜力.

关键词: 矽卡岩型铜铁矿床 , 地质特征 , 找矿方向 , 黑龙江 , 多宝山

吉林东部斑岩型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及成矿条件研究--以西南岔金铜矿床为例

赵宏光 , 姚凤良 , 孙景贵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5.07.004

西南岔金铜矿床是吉林东部斑岩型多金属矿床之一.通过对该矿床矿体产状、矿床蚀变类型、矿物组合及其同位素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斑岩型多金属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于俯冲的洋壳,矿床的流体特征基本上反映与钙碱性中酸性浅成花岗岩有关,矿床的形成具有多期、多类型成矿作用叠加特点.

关键词: 斑岩型多金属矿床 , 成矿规律 , 成矿条件 , 西南岔金铜矿床 , 吉林东部

热浸镀铝锌硅镀层锌不均缺陷形成原因分析

陈斌锴,郝晓东,江社明,张启富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采用OM和SEM-EDS研究了铝锌硅镀层和正常锌的表面及截面的形貌和组织结构和化学成分;采用SEM-EDS和XRD研究了镀层的合金层组织结构、化学成分及相组成。结果表明,和正常锌的锌形貌、组织结构及化学成分基本一致。两者的不同点在于合金层中τ5相的数量明显多于正常锌合金层中τ5相的数量,τ$5相数量上的差别是锌不均缺陷产生的原因。τ5相数量越多,铝锌硅镀层在凝固过程中形核点就会越多,形成的锌也越细小。

关键词: 铝锌硅镀层 , inhomogeneous spangle , τ5 phase

河南西峡县龙头矿区金矿化蚀变带地质特征及其找矿前景分析

赵景武 , 杨贺杰 , 胡伟 , 喻广军 , 门道改 , 王瑞 , 陈怡霖

黄金 doi:10.11792/hj20170406

为了实现找矿突破,在河南西峡县龙头矿区进行了金矿地质找矿工作.龙头矿区位于燕山期蒲塘岗斑岩群、枣树垭岗斑岩群边部,其金矿化蚀变带赋存于陡岭群大沟组地层中,赋矿围岩为斜长角闪片麻岩,受NW、NWW向断裂控制,成矿与岗斑岩岩脉关系密切.该蚀变带规模较大,呈层状、似层状产出,品位较高.通过分析成矿条件,对比邻区金矿床成矿特征,以及工程验证情况,认为龙头矿区深部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关键词: 龙头矿区 , 金矿化蚀变带 , 地质特征 , 找矿前景 , 河南西峡县

对辽宁镁质耐火原料的思考

李志坚

耐火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1935.2011.05.017

介绍了辽宁镁质耐火原料的现状;提出了辽宁菱镁矿存在的问题;指出了辽宁镁质耐火原料今后的工作任务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 镁质耐火原料 , 菱镁矿 , 合成原料

ZnO状微结构合成研究

曹志峰 , 段好伟 , 徐宝龙 , 张娟 , 李剑平

材料导报

在无表面活性剂的条件下,通过水热法在3种不同的基底上制备了由纳米棒组成的状氧化锌微结构,其纳米棒沿c轴方向生长.通过X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状氧化锌微结构进行了表征.XRD测试结果表明ZnO为纤锌矿结构,扫描电镜照片表明ZnO微结构具有状形貌.简单讨论了反应物浓度对状ZnO纳米棒形成的影响及生长机理.

关键词: 氧化锌 , 状微结构 , 水热法

安徽池州市马头斑岩型铜钼矿床特征、成因和找矿方向

赵超 , 谢兴楠 , 柳建新 , 顾连兴 , 胡建 , 肖娥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安徽池州市马头铜钼矿区燕山期岗闪长斑岩在距地表400 m以下,被众多细粒钾长花岗岩脉穿插,其热液蚀变-矿化从上往下可分为上部石英-绢云母化带、中部线型钾长石化带以及下部面型钾长石化带。典型的细脉-浸染状铜钼矿化主要发育于面型钾长石化带中,但钾长花岗岩中也常见铜钼硫化物的细脉和浸染。岗闪长斑岩中石英脉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01.4~437.8℃,并集中于150~300℃;盐度(NaCl equiv ,质量分数)多数为0~12%。辉钼矿和黄铁矿δ34S变化范围为1.2×10-3~9×10-3,平均值为4.5×10-3。辉钼矿的δ34S略大于黄铁矿的,表示成矿流体已经达到了同位素平衡。作为一个斑岩型矿床,马头矿区岗闪长岩体下方可能存在一个较大的钾长花岗岩体,为该铜钼矿床的形成提供了金属物源及成矿流体,而岗闪长斑岩主要起了容矿围岩的作用。

关键词: 铜钼矿石 , 胶辉钼矿 , 斑岩型铜钼矿 , 江南深断裂 , 马头 , 池州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652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