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3455)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复合材料界面模态混合度研究

范学领 , 孙秦 , 原梅妮 ,

宇航材料工艺 doi:10.3969/j.issn.1007-2330.2009.02.001

综述了消除复合材料界面裂纹应力奇异性及求解界面模态混合度的主要方法,分析讨论了各个方法的优缺点.通过分析讨论发现:模态混合度表征界面力学性能可以准确地描述界面裂纹尖端处各应变能释放率分量的振荡特性;求解与裂纹扩展长度无关的各应变能释放率分量及模态混合度是研究复合材料界面裂纹问题的难点;采用混合模态界面力学性能试验方法验证基于正则化长度等求解模态混合度方法的有效性,进而准确预测复合材料分层的发生及扩展是今后研究复合材料界面力学问题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模态混合度 , 应变能释放率 , 界面结合强度 , 复合材料分层 , 虚裂纹闭合方法

重合网格法在复合材料分层问题中的应用

范学领 , 孙秦 ,

宇航材料工艺 doi:10.3969/j.issn.1007-2330.2008.05.005

使用重合网格法(S-FEM)分析了混合模态下CFRP层合板分层问题.首先将虚裂纹闭合技术集成到S-FEM程序中,求解了复合材料分层尖端处的应变能释放率.然后把重合网格法数值结果与基于梁理论的计算结果及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对于单方向及多方向CFRP复合材料层合板,重合网格法都能够得到更精确的数值,是一种有效的计算复合材料裂纹尖端应变能释放率的方法.

关键词: 重合网格技术 , 应变能释放率 , 虚裂纹闭合技术 , 分层

用会聚束电子衍射中线测定微合金钢中亚晶取向差

项礼 , 徐温崇 , 孙福玉

材料研究学报

本文发展了用会聚束电子衍射(CBED)中线测定立方系中晶体取向差的方法,利用该方法测定了Nb-V-Ti 微合金钢中小于0.1nm 直径的亚晶取向差。结果表明,该钢中亚晶取向差小于5°,其精度估计为0.1°。

关键词: 亚晶取向差 , CBED application , microalloyed steel

衍射测定M7C3碳化物与奥氏体间的位向关系

张明星 ,

材料热处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9-6264.2000.02.009

衍射测定相间位向关系新技术对一种白口铸铁中M7C3型碳化物的晶体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这一材料中至少M7C3型碳化物属于正交晶系,而非一般认为的六方晶系.发现了三种M7C3型碳化物与奥氏体间的位向关系.它们是:(15)C∥(111)A,[101]C∥[10]A和(11)C∥(1)A,[01]C∥[0]A以及(21)C∥(11)A,[112]C∥[0]A.应用最近提出的"Edge-to-edge" Matching理论可对这一结果作出合理的解释.

关键词: 衍射 , M7C3型碳化物 , 位向关系

氰戊酯微乳液相行为及其结构转变

孙华 , 路福绥 , 赵辉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5.07.018

测定了不同条件下氰戊酯微乳体系的拟三元相图,讨论了不同温度、不同分子量的醇对氰戊酯微乳体系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醇的链长不同,体系的微乳区类型及面积均不同;醇(正丁醇)固定时,随着温度升高,微乳区面积增大.通过电导率的测定研究了微乳结构及结构转变.当含有质量分数为10%构醇的表面活性剂溶液(S+A)与含有质量分数为10%构醇的氰戊酯(O+A)质量比为4:1时,微乳液转变经历了由W/O到双连续最后到O/W型;当S+A与O+A质量比为6:4时,微乳液转变经历了由W/O到液晶、双连续最后到O/W型.

关键词: 相行为 , 微乳液 , 电导率 , 氰戊

醇对高效氯氟氰酯微乳液相图的影响

赵辉 , 路福绥 , 李培强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6.05.009

通过电导率的测定研究了高效氯氟氰酯微乳液的结构结构及结构转变. 在表面活性剂、高效氯氟氰酯环己酮溶液、醇相对含量一定的情况下,当醇为乙醇时,微乳液经历了由W/O到双连续最后到O/W型的变化;当醇为辛醇时,微乳液经历了由W/O到液晶、双连续最后到O/W型的变化. 绘制了不同条件下高效氯氟氰酯微乳体系的拟三元相图,讨论了醇种类、醇含量对各类型微乳区形成的影响. 结果表明,随着醇碳链的增大,微乳区面积先增大后减小;醇(辛醇)固定时,随着醇含量增加,微乳区面积先减小后增大.

关键词: 高效氯氟氰 , 微乳液 , 相图

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蟛蜞中的蟛蜞倍半萜内酯A和B

黄雪松 , 欧仕益 , 唐书泽 , 傅亮 , 吴建中

色谱 doi:10.3321/j.issn:1000-8713.2006.05.018

蟛蜞具有抗肿瘤、抗病毒作用,其主要活性成分是倍半萜内酯类物质.以分离纯化所得的结晶倍半萜内酯A与B为参考标准,采用HP毛细管色谱柱(30 m×0.25 mm i.d.× 0.25 μm),程序控制升温,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测定了蟛蜞的地上部分(茎叶和花)中倍半萜内酯A与B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蟛蜞茎叶中的倍半萜内酯A和B的含量分别为(239±6.4) μg/g和(156±15) μg/g;花中倍半萜内酯A和B的含量分别为(233±6.5) μg/g和(173±16) μg/g.该法可用于蟛蜞原料及其药品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 倍半萜内酯A , 倍半萜内酯B , 蟛蜞

微重力沸腾传热实验研究

赵建福 , 闫娜 , 李震东 , 李晶 , 大田治彦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实验研究了平板加热面FC-72液体的准稳态沸腾传热现象,利用地面常重力实验、SJ-8卫星搭载微重力实验等手段,分析了不同重力、压力及过冷度条件下平板加热面上的沸腾传热特性.微重力条件下,相近压力或过冷度时,传热系数和CHF随过冷度或压力增大而增大.相对常重力,传热曲线明显变缓,沸腾起始时的壁面过热度降低,CHF仅为常重力的40%或更低.

关键词: 微重力 , 核态沸腾 , 过冷度 , 平板加热片

21世工业涂装展望

材料保护

涂装的质量提高和生产成本的降低,可为机电产品制造领域创造附加值,还可以增加市场竞争力,所以人们对21世新型涂料开发、涂装作业方式改变、劳动条件改善、涂装工艺技术装备改进、开发等等都抱有很大的期望.全世界对公害和地球暖化等问题更加关心,环保问题是涂装行业最大的问题.涂料、涂装设备、涂装应用三位一体共同合作,是21世达到无公害涂装要取得成效的重要一步.我国机械制造大型企业在加强科研开发力量的同时不要忽视涂装技术这一重要领域.

关键词: 涂料 , 涂装 , 装备 , 开发 , 展望

渗透的机理

方彦彦 , 田野 , 王晓琳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3969/j.issn.1007-8924.2011.06.020

渗透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利用渗透原理的膜分离技术,能自发进行,无需外加压力即可实现,为水资源和环境问题提供了低能耗、高效率的解决途径.近年来渗透技术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重视,相关的研究快速发展.文章详细总结了渗透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深入分析了渗透的整个动力学过程,为渗透膜的设计和制备与驱动溶质的选择和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渗透 , 渗透压 , 机理 ,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346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