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振明
,
崔欣欣
,
刘瑶
,
武旭娇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doi:10.7517/j.issn.1674-0475.2013.05.390
合成了偶氮化合物7-(4-氯苯)偶氮-10-羟基苯并喹啉(化合物1),并研究了其紫外吸收光谱性质.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1对F-具有选择性识别作用,F-导致化合物1的紫外吸收光谱发生变化,溶液颜色由黄色变成了红色,从而实现了对F-的裸眼识别.其中F-检测的线性范围为5.0×10-4-3.0×10-3mol/L,检测限为1.9×10-5 mol/L.
关键词:
偶氮化合物
,
F-检测
,
分子内电荷转移
,
裸眼识别
王书献
,
蔚芳
,
孙欢鹤
,
董振明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doi:10.7517/j.issn.1674-0475.2016.04.312
以靛蓝-F为组合探针,建立了非质子有机溶剂(DMSO、THF、DMF、二恶烷、乙腈)中微量水的比色检测新方法.结果表明,F加入靛蓝溶液后体系的颜色由蓝色变为黄绿色,进一步加入微量水之后,体系从黄绿色又变回蓝色,因而可作为一种变色探针实现对有机溶剂中微量水的裸眼识别检测.体系具有较高灵敏度,对DMSO、THF、DMF、二恶烷及乙腈中微量水的检测限分别为0.022%、0.043%、0.016%、0.34%和0.015%.该方法实验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安全.实验结果表明,靛蓝与F-的结合比为1∶2.利用核磁滴定方法对机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光度法
,
非质子有机溶剂
,
微量水
,
探针
,
靛蓝
王永涛
,
臧勇
,
吴迪平
,
秦勤
钢铁
对轧机振动性质、致振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连轧机组中发生振动的F2、F3轧机进行的现场测试和分析发现,轧机振动以水平方向为主,轧辊和轧件上的振纹频率和振动频率相同,并且将最终振纹折算到轧制界面上后其长度与接触弧长相等.这说明振纹与接触弧有直接的联系.提出了CSP轧机的辊面振纹扩展致振机理,即轧机振纹是工作辊初始振纹在轧制过程中逐渐在辊面扩展形成,轧辊表面振纹引起并加剧了轧机的非正常振动.该理论对同类轧机振动抑制具有重要理论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
CSP轧机
,
振动
,
振纹
,
轧制界面
王永涛
,
臧勇
,
吴迪平
,
秦勤
钢铁
对轧机振动性质、致振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连轧机组中发生振动的F2、F3轧机进行的现场测试和分析发现,轧机振动以水平方向为主;轧辊和轧件上的振纹频率和振动频率相同,并且将最终振纹折算到轧制界面上后其长度与接触弧长相等。这说明振纹与接触弧有直接的联系。提出了CSP轧机的辊面振纹扩展致振机理,即轧机振纹是工作辊初始振纹在轧制过程中逐渐在辊面扩展形成,轧辊表面振纹引起并加剧了轧机的非正常振动。该理论对同类轧机振动抑制具有重要理论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
CSP轧机;振动;振纹;轧制界面
张来新
,
朱海云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简要介绍了罗丹明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合成、特性及应用,重点介绍了:①新型罗丹明类荧光探针的合成与性能研究;②新型罗丹明及香豆素类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其对金属离子的识别。并对罗丹明化学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罗丹明
,
合成
,
应用
刘迎文
,
何雅玲
工程热物理学报
针对热声发动机中复杂的起振、消振行为,在自行研制的"驻波型热声发动机试验平台"上,开展了工质类型、加热功率、充气压力等参数对热声发动机起振、消振行为的影响规律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当采用纯氦气和90%氦气+10%氩气的混合气体时,系统存在一最佳的充气压力值,使起振温度和消振温度达到最低;而其余工质,其起振温度与消振温度均随着充气压力增加而逐渐提高;与此同时,由于加热功率对板叠热端温度影响较小,故采用板叠热端温度作为行为特性参数更为合理.
关键词:
热声发动机
,
起振过程
,
消振过程
,
特性参数
何况
材料开发与应用
对道床隔振垫进行了在静态状态下锤击试验和在车辆正常运行条件下的轨道动态变形及振动测试,结果表明,道床隔振垫实际应用时的隔振频率在10-15 Hz之间.在静态条件下,相对于单趾弹簧扣件系统在20-200 Hz频率范围内,平均减振量为16.3 dB;在车辆运行条件下,隧道壁的垂向振动降低了17.3 dB.在静态和动态条件下,相对于单趾弹簧扣件系统,道床隔振垫减振效果基本一致.
关键词:
道床减振垫
,
振动
,
衰减
,
单趾弹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