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臻璐
,
钟成
,
黎昱
,
董艺
,
徐日炜
宇航材料工艺
doi:10.3969/j.issn.1007-2330.2014.04.008
通过POSS催化剂改性氰酸酯树脂,并采用热熔法排布制备了碳纤维/中温固化氰酸酯预浸料,验证了改性氰酸酯的工艺性.同时考察了氰酸酯树脂及其复合材料的性能.结果表明,POSS催化剂的加入,降低了氰酸酯的固化温度,同时其使用温度、室温及-18℃的储存性能和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与改性前相当.
关键词:
氰酸酯
,
改性
,
力学性能
宫顼
,
严利娟
,
董艺
,
肖少伯
,
张明
宇航材料工艺
doi:10.3969/j.issn.1007-2330.2011.04.010
为提高高模量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改性氰酸酯、5228、4211与碳纤维结合面结合性能.用SEM、AFM、微脱粘仪、万能力学试验机等仪器设备,观察了碳纤维表面微观形貌、树脂基体与碳纤维结合面微观粘接情况,并对复合材料的宏观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模量碳纤维随着模量的提高,袁层的缺陷与沟槽减少、表面活性降低,与树脂的结合面粘接强度减弱;改性氰酸酯与纤维的结合面粘接性能较好、5228次之、4211较差;树脂与纤维结合面粘接强度大的,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好.
关键词:
高模量碳纤维
,
表面状态
,
树脂基体
,
匹配
,
结合面
,
粘接力
黎昱
,
林大庆
,
陈维强
,
董艺
宇航材料工艺
doi:10.3969/j.issn.1007-2330.2009.04.006
选用环氧树脂与潜伏性固化剂,按二定比例配制成适用于湿法缠绕的无溶剂树脂.研究了树脂的基本性能及工艺性,通过湿法缠绕工艺制成单向预浸料和复合材料管件.结果表明,该树脂在室温下黏度低、适用期长,具有高的强度、模量和韧性,断裂伸长率与高模量碳纤维相匹配,对纤维的润湿性好,用其制成的单向层合板和复合材料管件性能良好.
关键词:
湿法缠绕
,
无溶剂树脂
,
复合材料
,
力学性能
林大庆
,
黎昱
,
董艺
宇航材料工艺
doi:10.3969/j.issn.1007-2330.2008.05.012
采用环氧树脂对4,4-二氰酸酯基二苯基丙烷(BADCy)进行共聚改性,通过DSC分析,确定了固化工艺参数,并与石墨纤维(UHMCF)复合制成单向板,测试了不同后处理温度制得的单向板力学性能,并与现用UHMCF/树脂基复合材料单向板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比较,测试了UHMCF/改性氰酸酯的空间环境性能:制备了UHMCF/改性氰酸酯结构件,测试其性能,并与现用UHMCF/树脂基复合材料同类结构件的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UHMCF/改性氰酸酯不论是单向板还是结构件的性能均优于现用UHMCF/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性能,且满足空间环境对航天器结构材料性能的要求.
关键词:
共聚改性
,
石墨纤维
,
氰酸酯
,
后处理
,
单向层合板
,
结构件
,
力学性能
,
空间环境
陈泽民
,
路品
,
贾岩
材料保护
为了克服传统锌系磷化工艺的诸多缺点,在传统的锌系磷化液中加入马丙共聚物和铜脲配位化合物,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出了一种环保、单组分、低温无渣的新型磷化工艺,并将此工艺制得的磷化膜的性能、形貌、成分与普通锌系磷化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最佳的新型磷化工艺为1.0g/L铜脲配位化合物,1.5 g/L氧化锌,15.0mL/L磷酸,10.0 mL/L马丙共聚物,磷化时间15 min,磷化温度20℃;最佳工艺时磷化液游度酸度8点,总酸度30点;新型工艺制得的磷化膜为均匀致密的球状结晶,耐蚀性、漆膜附着力、抗冲击力均优于普通锌系磷化膜.
关键词:
低温锌系磷化
,
铜脲配位化合物
,
马丙共聚物
,
性能
,
形貌
陈威
,
孙巧艳
,
肖林
,
孙军
,
葛鹏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对比研究了直接时效和双重时效对Ti-10V-2Fe-3Al合金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相同的时效时间下,双重时效后试样的屈服强度略低于直接时效,但双重时效的延伸率远远高于直接时效.较之直接时效,双重时效具有更好的强度塑性匹配.断口分析表明,直接时效断口为沿晶断裂,高倍形貌显示为晶界延性断裂.而双重时效断口以穿晶韧窝为主.微观组织观察表明,双重时效良好的强度塑性匹配源于a/β相间的片层组织,晶界a相薄膜的抑制及时效后初始β晶界、晶内组织之间强度差的减少.
关键词:
Ti-10V-2Fe-3Al
,
时效
,
微观组织
,
强度
,
塑性
邓迟
,
张亚平
,
高家诚
,
王远亮
,
王勇
材料热处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9-6264.2004.03.018
针对激光熔覆合成生物陶瓷涂层的传热提出了有限元的数理模型,用可选的9种制备工艺进行数值计算,并结合生物材料功能性的要求进行了讨论.计算结果表明:激光熔覆TC4基材表面同步原位合成生物陶瓷涂层的最佳激光功率分布密度为12.73~15.27MW/m2,相应地匹配扫描速度为1.05×10-2m/s.实验证明在该工艺条件下,熔化的涂层和基材界面之间在高温下存在物质的相互传输,改变了界面物质的分布状况,使本来性质差异较大的界面材料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从而使涂层和基材界面达到冶金结合.实验与计算结果一致.
关键词:
激光熔覆
,
生物陶瓷涂层
,
工艺优选
李一鹰
,
赵世璞
,
邓汉才
,
张有利
钢铁
研究了工艺参数对国产PC钢棒弯曲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却方式、矫直效果、张力控制、定位位置及数量四个参数是影响PC钢棒弯曲度的主要因素.通过实验及分析,确定了保持良好弯曲度的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
PC钢棒
,
弯曲度
,
工艺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