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0)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分散液液微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镍

唐祝兴 , , 陈寅 , 孙宇航

电镀与精饰

为快速、准确地测定溶液中的微量镍,以2-(5-嗅-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苯酚为螯合剂,四氯化碳为萃取剂,乙醇为分散剂,应用分散液液微萃取分离富集微量镍,并对影响萃取效果的各因素进行分析,确定了最佳萃取条件,富集倍数为18.分散液液微萃取-分光光度法有效提高了分析仪器的检测能力,是痕量元素的检测新方法,将其应用于溶液中微量镍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关键词: 分散液液微萃取 , 分光光度法 , , 测定

微波辐射下稀土固体超强酸催化合成蔗糖棕榈酸酯

练萍 , 李蕾 , , 戚琦 , 赖闻玲 , 李永绣

稀土 doi:10.3969/j.issn.1004-0277.2008.02.006

以蔗糖棕榈酸酯合成产率为目标函数,采用正交实验法分别研究了稀土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微波辐射下催化合成蔗糖棕榈酸酯反应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Nd3+-SO42-/ZrO2 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方法和条件为:通过ZrOCl2与NH3·H2O的沉淀反应制备无定型水合氧化锆;将合成的无定型水合氧化锆在2%的硫酸钕溶液中浸泡30min;浸积有钕的水合氧化锆沉淀经过滤、洗涤和干燥后在600℃下煅烧3h.而蔗糖与棕榈酸的酯交换反应条件为:酯糖比1∶1.2,微波辐射功率390W,反应时间15min,催化剂用量为原料的5%.在上述条件下,三次平行试验的平均产率达到68%,高于相同条件下以无水碳酸钾作催化剂时的合成产率.

关键词: Nd3+-SO42-/ZrO2固体超强酸 , 微波辐射 , 蔗糖棕榈酸酯 , 酯交换

次灵敏线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稀土-镁中间合金中镁

胡珊玲 , , 张小联

冶金分析 doi:10.3969/j.issn.1000-7571.2009.05.019

以镁的202.5 nm次灵敏线为分析线、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电解稀土-镁中间合金中的镁含量.考察了稀土基体及主要杂质的干扰情况,结果表明,钆、钇、钕3种稀土元素对镬的测定均有干扰,但在标准溶液中加入定量钆、钇、钕基体可消除干扰;测定溶液中主要杂质元素铁、铝、钨、钼的质量浓度在1 μg/mL时,对10 μg/mL锾的测定没干扰.镁的质量浓度在0~20 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对钆-镁、钇-镁、钕-镁3种合金产品进行了检测并验证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RSD均小于2%,回收率在98%~102%范围内.本方法无需预先分离稀土,较常规EDTA滴定法简便、快速,适用于实际生产中量大而快速的检测需要.

关键词: 次灵敏线 , 原子吸收光谱法 , 稀土-镁中间合金 ,

暗孤子传输中的双光子吸收效应的特性研究

沈廷根 , 谭锡林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02.04.009

用行波法求解了含双光子吸收效应的暗孤子非线性定格(NLS)方程,由此孤子解讨论了暗孤子传输特性.

关键词: 双光子吸收效应 , 暗孤子 , 行波法

化学镀NiCOB合金对人造金刚石抗氧化的影响

关长斌 , 周振 , 于金库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化学镀NiCOB合金对人造金刚石抗氧化的影响关长斌,周振,于金库(燕山大学秦皇岛066004)人造金刚石由石墨十触媒合金在高温超高压下合成,因此是一种亚稳相,耐热性差。在空气中加热到700℃以上就会明显氧化和石墨化,使强度降低,影响应用。如制作磨具时,使热压烧结温度和焊接温度都受到限制。为了提高人造金刚石的氧化性能,目前国内外都采用镀单一的金属层,如镀Ni,Cu或Ti等[1~3],但效果均?...

关键词: null , Synthetic diamond , Resistance to oxidation

光电晶体中光折变空间孤子传输的数值模拟

钟卫平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07.03.017

给出了描述光折变光电晶体中空间孤子的非线性定鄂方程,利用分步傅里叶变换法研究了光电晶体的光折变空间孤子的传输特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忽略光电晶体的克尔效应时,晶体中传输的光束失去了空间孤子的传输特性;在考虑晶体的克尔效应可以与外调制光强度相比拟时,随着外加光强的增加,空间孤子的形状可能发生变形,甚至失去其传输的稳定性;在考虑晶体克尔效应非常强时,空间孤子可以在光电晶体中稳定地、不变形的传输,具有理想信息载体的传输特性.

关键词: 非线性光学 , 空间孤子 , 光电晶体 , 数值模拟 , 分步傅里叶变换

FeSe超导薄膜的研究进展

方运 , 谭世勇 , 赖新春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6.017.004

FeSe及其相关化合物的高温超导性引起了凝聚态物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在所有铁基超导体中, FeSe的成分和晶体结构最为简单,只存在铁基超导体最基本的结构单元FeSe层。FeSe超导体具有特殊的电子结构和物理特性,是铁基高温超导机制研究的理想平台。2012年,其坤组在SrTiO3(STO)衬底表面采用分子束外延(MBE)法生长了单层FeSe薄膜,发现该体系的超导转变温度(TC )有接近80 K的迹象,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先简要地介绍了FeSe晶体,FeSe/石墨烯薄膜的超导特性,再详细介绍了 FeSe/SrTiO3高温超导薄膜的输运性质、超导特性、电子结构以及可能影响单层FeSe/SrTiO3薄膜高温超导的几个因素。

关键词: 铁基超导体 , FeSe薄膜 , 电子结构 , 输运性质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结合谱库检索测定猪组织中的9种β-兴奋剂残留量

蔡勤仁 , 吴洁珊 , 钱振杰 , 彭玉芬 , 蔡杰 , 杜志峰

色谱 doi:10.3724/SP.J.1123.2012.11004

建立了猪组织中9种β-兴奋剂(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利托、特布他林、班布特罗、妥布特罗、西马特罗和异舒普林)多残留的液相色谱-四极杆/线性离子阱串联质谱(QTrap LC-MS/MS)检测方法.样品经β-葡萄糖醛苷酶/芳基硫酸酯酶酶解提取,液液萃取净化,以乙腈-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经C18柱分离后用QTrap LC-MS/MS进行多反应监测(MRM)、信息相关采集(IDA)、增强子离子扫描(EPI)和谱库检索分析.9种β-兴奋剂的线性范围为0.1 ~ 50.0 μg/L,线性关系良好(r>0.99);样品中9种目标物在0.5、1.0和5.0μg/kg添加水平下的回收率为72.0% ~ 95.1%,相对标准偏差为3.1%~12.1%;方法检出限为0.1~ 0.2 μg/kg.实际样品检测结果表明,本方法可实现猪组织样本中β-兴奋剂残留量的灵敏、准确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关键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 谱库 , β-兴奋剂 , 猪组织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